郭彭飞 挖“穷根”治“穷病”担起脱贫重担

来源 :绿色中国·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kg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其中,包头市土右旗将军尧镇武大城尧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包头市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主任郭彭飞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刚刚参加完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郭彭飞又匆匆赶回村里,了解开春种子、化肥、地膜、农药等准备情况,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备耕忙碌。
  百姓亲切地称他为“跑腿书记”
  说起参加此次表彰大会的感受,郭彭飞对记者说: “在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非常激动,特别感动。当听到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第一书记,我参与了这场脱贫攻坚战,见证了脱贫攻坚这场战役的全过程,成绩来之不易,我为自己能参与这场伟大战役而自豪。”
  郭彭飞是土右旗将军尧镇武大城尧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驻村4年来,他带领205户512名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村集体收入由空白增加到40万元;打造1000亩枸杞经济林示范基地,一期工程已种植200亩,枸杞颗粒大,味道甜,市场认可度高,实现了“土地”和“务工”双增收,参与群众人均增收6000元;在村内道路两旁、广场种植柳树、榆树等树木2500多株,在老百姓房前屋后、庭院内外种植123果、苹果梨、海红、金杏、水李等果品经济林苗木2000株,发展庭院经济,打造了两季有花、三季有果、四季有景的“森林乡村”,实现了生态与富民双赢。
  郭彭飞带领的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还启动了总投资1130万元的小杂粮加工厂、肉牛养殖场、秸秆储运站、鱼塘等项目,带动了村集体全面增收。这些项目的实施和运行,让参与群众实现务工收入150万元。项目建成后,解决长期就业岗位18个,年工资54万元;精准落实1000万元的住房、教育、医疗等“五个一批”政策资金,2019年村内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他坚持“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认真办好”的原则,为老百姓办理各种小事难事150多件,百姓亲切地称他为“跑腿书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目前我还在驻村,我们将继续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调整种植业结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好地服务老百姓。”郭彭飞表示。
  讓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
  郭彭飞是一个“80后”小伙儿,郭彭飞的父母都是上世纪70年代初入党的老党员,父亲又是村里的老支书。从小耳濡目染父亲为改变乡亲们贫困生活所作的奉献后,走上公务员岗位的郭彭飞为人民服务更是带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17年3月,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郭彭飞,怀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主动向组织请缨担任内蒙古包头市土右旗将军尧镇武大城尧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刚到村里工作的郭彭飞,每天天刚蒙蒙亮,就早早起床,下田间、入住户,他想尽快了解情况,“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初到村子,郭彭飞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对全村251户、590人的常住人口进行走访调查、征求意见、宣讲政策,还在走访中建立了“跑腿服务站”,为村民办理残疾证、医疗报销等身边小事,不怕麻烦、热心助人的性格让郭彭飞迅速和村里人打成一片。
  通过走访,郭彭飞了解到村里需要他解决的是195户493人的脱贫问题,且每家每户的情况都特殊而棘手。面对195户贫困户,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想着为啥这里的村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
  经过反复调研,结合武大城尧村的地理位置及村经济发展状况,郭彭飞和驻村工作队确定了“绿色发展”的大方向。
  然而,武大城尧村这个黄河边上的贫困村,虽然耕地不少,但土地盐碱化严重。2018年,郭彭飞联系北京的林业专家来村里指导种养殖技术,专家建议,可以在盐碱地上试着种植
  枸杞。
  说干就干,听取了专家建议后,郭彭飞带着村里的干部到宁夏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因为没有经验,他不敢冒进,决定先打造500亩枸杞经济林示范基地,一期工程种植220亩。
  “作为村集体经济,我们通过合作社承包村民的土地,承包合同一签五年,种植枸杞前两年没有收益,第三年才结果,但是农民每年每亩地可以分到300元流转费,弥补了他们头两年没有收益的不足。如果村民愿意在林地里打工,每天可以收入110元,一年干30多天,可以收入4000多元。到了盛果期,1斤枸杞可以卖到20多元,每亩纯收入将是原来种植玉米的6倍,这个收益可比种植玉米强多了。”郭彭飞介绍,看到了种植枸杞的希望,当年又有35户村民把土地流转,加入种植枸杞的队伍中。
  “目前的实践证明,咱们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是对的,这种方式既调整了种植业结构,又提高了大家的收入。”郭彭飞告诉记者,2019年4月,他提前指导村民们把盐碱地换成了适合树木生长的土,协调回苗木,在村道路两旁和公共区域的闲置土地上种植了1900株树木,并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带领村民在房前屋后、庭院内外种植经济林。2019年春天,村里为160多户村民共发放果子、苹果梨、海红果、金杏和红枣等苗木2000株。2020年春天,他又协调回500棵果树。郭彭飞憧憬着,“我们要把这里打造成为两季有花、三季有果、四季有景的‘森林乡村’。”
  村里的贫困户王志强,因一场家庭变故,父母双双去世,2016的冬天,王志强突发脑梗住进了医院。今年才40岁,正值壮年的他却因脑梗留下了后遗症,无法参与重体力劳动,整日以泪洗面,对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
  为了帮助王志强彻底脱贫,郭彭飞一边与村两委干部轮番对王志强两口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一边结合王志强腿脚还算利落的实际情况,为他协调适合的工作。
  “当时林草局正在招聘护林员,我就跟他说这个工作挺适合你的,我去给你争取这个事。”就这样,郭彭飞找到了单位领导。经过郭彭飞的反复沟通,领导最终同意聘用王志强为护林员。他每天的任务是骑着电动车上路巡查,仅这一项王志强每年可以领到8000多元的工资。   此外,郭彭飞还为王志强落实低保、医疗等帮扶措施,帮助他发展庭院养殖。有了稳定收入,王志强也重振生活的信心,2018年,王志强一家实现稳定脱贫。2019年,王志强从护林员的岗位转到了公益岗。2020年,村里种植枸杞经济林,王志强还种植了3亩,看到栽植的枸杞经济林,王志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
  信心。
  全村人想的,就是我们要做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郭彭飞发挥第一书记领头雁的作用,组织村两委干部赴外地参观考察、开拓眼界。 2019年“七一”前夕,召开“全村人想的,就是我们要做的”专题党员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了力量。
  郭彭飞深知,要想发展,党员是关键。武大城尧村有45名党员,占全村人口的4%,在村党员18名,外出党员27名,覆盖了老、中、青三代人,既有经验丰富的中老年能手,也有掌握现代知识技能的青年才俊。为此,他主动做村里党员工作。在他的积极引导下,年老的党员忆苦思甜为大家讲党史,有专业技术的党员为村民分享种植养殖技术,外出党员回村为群众讲产业发展,帮群众转变观念。现在,武大城尧村的党员们已经成为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力量。
  “党的政策进农村,发家致富就是好;脱贫致富办实事,驻村干部做得好……”在武大城尧文化大院,一位老大爷正在给大家表演他刚编写的“精准扶贫”单口快板。
  这位老大爷名叫王永青,今年66岁,是土生土长的武大城尧村村民。由于家境贫困,没能娶妻生子,父母和兄长早早离世,留下有智力障碍的嫂子,两人相依为命,借住在一间小土坯房里,再加上年老体弱多病,生活很艰难。
  2017年,刚到这里没多久的郭彭飞在逐户走访时,第一次见到了王大爷。“当时,我就在想,一定要帮王大爷脱贫!”郭彭飞说,如今,3年多过去了,王大爷住上了新房,享受上了五保补贴,看病也有了医疗保障……
  王大爷高兴地对记者说:“我这辈子虽然没有娶妻生子,但和彭飞他们相处的这几年里,他们像我的孩子一样关心我,帮我过上了好日子。”近两年的时间里,王大爷先后编写了《脱贫奔小康》《精准扶贫》《美丽乡村》等30多个快板词段。他笑着说:“虽然现在身体不允许我劳动了,但是我要用自己的方式把国家的好政策、扶贫的好干部写下来、说出去。”
  让每一个村民都因为是
  武大城尧的一分子而感到自豪
  发展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长久脱贫的根本举措。
  武大城尧村的老百姓主要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郭彭飞来村前,村委会账面上没有一分钱。为尽快摆脱一穷二白的局面,郭彭飞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主动发挥林草行业优势,制定了武大城尧村以生态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的工作思路。为让项目快速落地,他起早贪黑往返于市里和村里,在他的推动下,通过农民提供土地、政府投资苗木、引进专业绿化公司栽植养护的方式,在林业专家的指导下,将1000亩盐碱地打造成枸杞经济林示范基地。
  郭彭飛给记者讲述了他和村里的典型困难户裴爱花的故事。2019年3月2日那天,郭彭飞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他驾车和裴爱花阿姨去100公里外的呼和浩特市录制《在希望的田野上》节目,这是裴阿姨生平第一次出“远门”。她在路上对郭彭飞说:“俺们农民辛苦了一辈子,从没想到能登上这么大的舞台,真是特别感谢你。”
  裴爱花是武大城尧村村民。1995年,她的丈夫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两个女儿上学,全家人的生计压在她一个人身上。丈夫心疼她,劝她去寻找更好的生活,她一笑置之,不离不弃守着这个家,一守就是24年。2014年,裴爱花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郭彭飞到村工作后,格外照顾这个特殊的家庭。除了为裴爱花家落实低保、产业扶贫、医疗扶贫等政策外,还给她家送去了猪崽和鸡苗,并配套建起了猪圈,通过养猪、养鸡发展庭院养殖,实现了年增收6000元。
  2017年,裴爱花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她这种自强不息、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深深感染了郭彭飞,他将裴阿姨推荐为先进典型,裴爱花家被旗里评为最美家庭示范户,裴爱花本人被评为“志智双扶”模范妻子,她的事迹在村内引起强烈反响。2019年,裴爱花家的总收入达到18000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除了裴爱花家,这种自主脱贫的示范户他们还重点培养了5户,意在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逐步在村内凝聚起勤劳致富的正能量,促进脱贫攻坚工作整体有序推进。
  2019年9月21日这天早上,郭彭飞接到村民高大伟大爷邀请他吃搬家糕的电话,心里非常高兴,高大爷终于要搬新居了。郭彭飞爱人假装生气,说,“看你那高兴劲儿,昨天刚回家,今天本想让你陪孩子去上英语课,看来又泡汤了。”郭彭飞对妻子说,高大爷家房屋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今年新建了30平方米的新房子,圆了多年的新居梦,我一定要去。
  高大伟因患慢性病失去劳动能力,他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郭彭飞通过实地了解,决定为他落实医疗扶贫政策,并帮助他家发展庭院养殖,高大爷家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医疗方面也有了保障。但还有一个问题,高大爷家房屋年久失修,受住房安全的制约,一时还难以脱贫。
  2019年,村里实施危房改造工程,高大爷终于实现了安居梦。
  驻村这几年,郭彭飞通过努力共争取资金近1000万元,并精准落实“五个一批”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群众在住房、医疗等方面的突出困难,实施易地搬迁、危房改造43户,让90多人住进了新房。每次有贫困户搬新家,他打心眼儿里高兴!
  郭彭飞说,如今,枸杞示范基地一期工程已种植200亩,既提高了农民收入,又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在郭彭飞的帮助下,村集体还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通过村民集资和政策扶持等措施,为村里办起了肉牛养殖场、秸秆储运站等项目,村民通过入股和打工的方式增加了收入。一系列有效举措,还吸引了一批外出成功人士返村投资创业,为乡村振兴储备了人才。
  郭彭飞告诉记者,仅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超过40万元。集体有钱了,能办的事就更多了。如今的武大城尧村,在郭彭飞的带领下,拓宽了柏油路,修建了广场,铺设了排水管道,安装了路灯,建成村民文化活动室,实现了活动场所WIFI全覆盖。全村在实现整体脱贫的同时,走出了一条生态与富民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每当看到因为我的工作,能直接改变老百姓贫困落后的生活面貌,我就体会到精准扶贫工作的伟大,感受到扶贫工作的快乐。现在我已经深深融入和爱上了武大城尧村这个集体,爱上了这里的每一位乡亲。”郭彭飞说,今后将继续讲好武大城尧村扶贫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武大城尧村,提高武大城尧村的知名度,让每一个村民都因为是武大城尧村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形成群众人人主动参与武大城尧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封面人物人物小档案:
   郭彭飞,男,汉族,1982年7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右旗将军尧镇武大城尧村驻村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包头市林草局办公室主任。
   2019年4月,被内蒙古自治区团委评为内蒙古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标兵。2021年2月被党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驻村四年,他打造1000亩枸杞基地,一期工程200亩已完成,路旁植树2500多株,种植2000株果品苗发展庭院经济;实施杂粮厂、牛场、秸秆站、渔塘项目,群众务工收入150万元,村集体收入40万元;落实1200万元的住房、医疗等资金,205户512名贫困户实现脱贫;选树裴爱花家庭为内蒙古文明家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凝聚两委力量,百姓称他为“跑腿书记”。
其他文献
在目前的林业生产及林业产业发展中,林业造林及营林生产管理十分重要,对于林业产生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为林业工作人员,应充分掌握各种林业造林技术并有效应用,采用有效措施进行营林生产管理,从而使林业造林及林业生产管理取得满意成果,促使林业产业发展。
现如今,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进城务工,这间接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为了补足农村劳动力短缺,机械化生产成为必然的选择。机械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以机械化的方式发展农业,可以有效提高农业发展速度。相关人员必须对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发展中的实际应用有清晰地了解,提出科学的推广策略,使更多的人可以从中受益。本文就农业机械化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以期帮助相关专业人员更好的发展农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永丰县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气候资源,以发展优质稻、提升品牌为主攻重点。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永丰县优质水稻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行,高中数学教学中需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
塞上右玉,古长城蜿蜒逶迤,杀虎口雄关矗立。解放初期,这里风沙成患,地瘠人贫,“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十山九秃头,洪水遍地流”。  70多年来,右玉人一代接着一代植树造林,把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变成满目葱茏的“塞上绿洲”,创造了人类生态史上的奇迹。如今的右玉,林涛翻卷,林木绿化率由不到0.3%提高到56%,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
在幼儿园,儿童良好情绪对促进儿童的社会发展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而入园分离焦虑问题已经成为新入园幼儿群体的普遍现象。文章从幼儿自身已有经验、家长养育风格及家园合作等方
关注森林,就是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关注中华民族的未来。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由于人类对生态破坏而导致国家衰亡、文明转移的例证屡见不鲜。当前,气候变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已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延续构成了严重威胁。  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至今仍给人以深刻的警示和启迪。  在一个电视节目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涌现出了很多新颖的教学模式,而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正是当前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教学手段,将其有效地运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不但能够将每个学生的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四大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全世界有110个国家,40%以上的陆地面积,12亿多人口遭受荒漠化危害。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50亿美元。我国也是一个荒漠化面积比较大的国家,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涉及18个省区的471个县市,每年经济损失达540亿元人民币。  茫茫戈壁,浩瀚沙海。我国广大沙区干部群
期刊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6月10日,全国关注森林活动工作交流座谈会在陕西咸阳召开。来自全国和各省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国家林草局、关注森林活动支持单位以及媒体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深入学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草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总结交流地方关注森林活动实践经验,探讨新形势下开展关注森林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开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