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镇静治疗对重症监护病房中危重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cha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应激反应的镇静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患者120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情绪,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咪唑地西泮结合芬太尼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丙泊酚结合芬太尼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镇静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在镇静治疗后其血糖水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血清皮质醇水平均有显著的降低,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镇静治疗后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危重患者应激反应的临床治疗中运用镇静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相关指标,有利于患者轻松度过危险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镇静治疗; 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患者;应激反应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病情均较为严重,患者需要实时的病情监测和病症护理,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中交流有障碍对其病情非常不利。患者的疼痛以及其它不适症状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和恐惧情绪,部分患者甚至会发生自动拔管等较为激烈的事件,患者的身体健康受到巨大影响,部分患者的生命安全会受到威胁[1]。因此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从而尽可能减少应激反应[2]。对一段时间内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危重患者进行应激反应的镇静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在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紧张情绪。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6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在27~77岁,平均年龄为54.3岁,其19例患者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18例患者为脑梗死,15例患者为脑出血,另外8例患者为急性胰腺炎。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龄在24~78岁,平均年龄为55.2岁,其20例患者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16例患者为脑梗死,15例患者为脑出血,另外9例患者为急性胰腺炎。两组患者的男女比率、年龄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咪唑地西泮结合芬太尼进行治疗,其中咪唑地西泮的静脉滴注剂量为2.5mg,其药物给予速度根据患者的Ramsay评分而定[3],芬太尼的药物剂量为每小时0.02mg,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丙泊酚结合芬太尼进行治疗,丙泊酚的静脉滴注剂量为0.8mg,药物给予速度根据患者的Ramsay评分而定,芬太尼的药物剂量为每小时0.02mg,对两组患者进行镇静治疗效果的评估。患者的镇静评分按照Ramsay分为清醒状态、睡眠状态,其中清醒状态为患者出现焦虑和烦躁情绪,进而出现不安行为,其Ramsay评分为1分,患者表现安静,并且能够配合治疗则Ramsay评分为2分,患者能够对医生的指令做出反应则Ramsay评分为3分。睡眠状态中患者对周围的大声刺激有反应则记为4分,轻拍患者的眉间或者对大声刺激有较为迟钝的反应记为5分,轻拍患者眉间和大声刺激均没有任何反应则记为6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血清皮质醇水平进行检测,另外对胃酸PH值进行检测对比。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的同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作为其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结果
  两组患者在镇静治疗后其血糖水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血清皮质醇水平均有显著的降低,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镇静治疗后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详细数据分布见表1。
  *表示与镇静治疗前相比,P<0.05,#表示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应激性溃疡多是由于在严重创伤、危重疾病的影响下出现的胃、十二指肠等消化道的糜烂、溃疡等病变,严重者会出现消化道的出血和穿孔病症,处理不当很容易并发较为严重的恶性病变[4]。咪唑地西泮和丙泊酚在重症监护病房中镇静运用较为广泛,咪唑地西泮通过抑制中枢神经,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丙泊酚则是通过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从而抑制血清皮质醇的含量,对患者的应激反应起抑制作用。应激反应的临床病症主要表现在患者机体受到刺激,伴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敏感性增加和血清中皮质醇含量的增加,患者机体内的代谢状况受到促进[5],因此,在镇静状态下丙泊芬抑制应激反应的效果强于咪唑地西泮。有报道显示患者出现胃酸的酸度的升高也会伴随应激反应的发生,当胃酸PH低于3.5时其会出现应激反应,而在胃酸PH高于4.0时则其会伴随胃蛋白酶活性的增加。患者进行镇静治疗能够改善其黏膜血液的供应情况,从而起应激缓解作用[6]。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要向其讲解一些镇静治疗的要点,尽可能减少患者的思想负担,同时避免一些不可控的躁动因素的发生。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其情绪进行Ramsay评分,从而对患者的情绪状态有一个更为全面的掌控。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镇静治疗后其血糖水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血清皮质醇水平均有显著的降低,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镇静治疗后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因此,对重症监护病房中危重患者应激反应的临床治疗中运用镇静治疗改善患者的相关指标,有利于患者轻松度过危险期,本研究结果显示丙泊酚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咪唑地西泮,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杨霞.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量表在内科机械通气患者疼痛评估的适用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
  [2]付德华,肖莉,付海舰. 80例危重病人临床应激反应的干预[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1(08):40-41.
  [3]孔德华,张泽华. 镇静治疗对ICU危重患者应激的预防作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32(11):113-114.
  [4]闫肃,戴体俊,李茂琴.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镇痛镇静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18(08):3350-3353.
  [5]刘滨,莫建伟,崔云云,邹宇君,周昭雄. 镇静治疗ICU危重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观察[J]. 吉林医学,2012,15(33):3218-3219.
  [6]杨耀鹏. 闭环靶控镇静下不同镇静水平对ICU患者应激性溃疡预防作用的临床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
其他文献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医诊法的特色,舌诊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所记载,但相关典籍、相对方药及脉学专著来说仍然较少,相对于近些年来逐渐兴起的中医精确诊断,对舌诊作进一步的研究很有必要。赵凤林教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在此浅谈舌诊心得,与诸位同道共研习之。
目的探讨辟谷对人体体质量、血压、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和经络值以及中医体质类型的影响。方法观察11例肥胖/非肥胖人员体质类型,以及辟谷7 d的前后体检指标的变化。结果11例辟谷人员肝功、肾功水平相对较为平稳,整体体检指标均有所下降,超重/肥胖人员较体质量正常人指标改善良好,指标改善较好的人群体质类型以痰湿质、湿热质为主,正常指标下降的人群体质类型以阳虚质为主。11例辟谷人员辟谷前、中、后经络值先升高后降低且低于辟谷前水平。结论辟谷对于超重/肥胖、痰湿体质、湿热体质等人员较非肥胖非痰湿体质人员更为适宜,且辟谷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腰间盘突出症通过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76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38例,观察组患者通过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开放手术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以及并发症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4.2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护理干预在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护理基础上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果、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救有效率95.00 %,对照组患者75.00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 8.9±5.2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术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72例视网膜脱离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院内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种指标(眼部疼痛、眼部疲劳、视力功能、心理功能)评分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 调查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随机抽查2014年度门诊处方12856张。根据文献资料及临床药理学知识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类统计。结果: 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约占1.59%,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9.79%,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69.6%。结论: 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不合理用药主要以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为主,临床医师及临床药师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期刊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一个优化围术期措施的全新理念,近年来在成人结直肠外科领域发展较快,但ERAS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中的应用较少。近年来随着对ERAS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传统围术期的一些理念不利于HD患儿术后康复,因此,推动了ERAS在HD中的应用与研究,虽然有报道ERAS的一些优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中医综合治疗法和西医治疗法在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上的差异,来评估中医综合治疗法的综合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进而为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高效、合理、经济的综合治疗方案。方法:将128例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临床确诊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中医综合实验组(64例)和西医对照组(64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运动功能(FMA)评分
期刊
目的了解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状况,以及探讨个体因素对其影响,以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并帮助提高患者健康管理水平。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5月20日期间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96例,其中男59例,女37例,<45岁患者68例,≥45岁患者28例。采用《患者个体资料调查表》和《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表》对患者进行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 23.0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