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子一样坚硬的软东西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著名的管理思想家查尔斯·汉迪把世界上的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收敛性问题”,即可以找到唯一答案的问题,比如“从这里到洗手间的最短距离是什么”;一种是“发散性问题”,即找不到唯一答案的问题,比如说,“到洗手间去干什么”。可按东方人的传统看法,还有一种“浑沌性问题”,即不好作答的问题,比如“洗手间无可无不可乎”。
  古往今来,中国人已习惯了浑沌和模糊的思维模式。这一“国情”常常把爱较真的老外坑得够呛。汉语中带有浑沌性的词诸如“大概、也许、可能、或者、酌处、拟同意、大象无形、大音稀声”之类的比任何一门外语都多。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是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规律,这“道”一旦具体为物象,就浑沌起来。庄子喝茶时发现了水的浮力。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在洗澡时也发现了水的浮力。这两位东西方的先贤是同一时代的人。前者认为水的浮力如“众妙之门,玄之又玄”,后者用数字计算排水量,得出一条物理学的定律。
  同样是东方人的印度大文学家泰戈尔也比较喜欢浑沌的思维。比如他说,文化是永不会关上的感觉的门户。视、听、触的快乐会含带着你的快乐。既然文化能带给人快乐的感觉,做企业的人自然想与文化约会,于是,“企业文化”这似乎有些浑沌不分的概念出笼了。越看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越让人心痒,就像窈窕淑女伫立水中央,让人“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很少会去想我与她的八字合不合。
  为了扮靓本企业眩目的文化包装,涌现了一批叶公好龙自欺者、浑水摸鱼造伪者、唠唠叨叨作秀者、左顾右盼迷离者。在我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7.3年、劳动纠纷每年以20%速度增长的背景下,“企业文化”之发展竟如雷公行走,轰隆隆地制造出不小的响动来。足见文而化之、附庸风雅不失为功利者形象之上品名片。
  让人动容动情的事不见得都产生正效应。就像航天员在太空飞行时最反感的事是地面人员让他动情,因为无地心引力,他哭不出眼泪来。某企业老板自认为“痛说创业家史”100遍,就踏上了文化之舟,全然没看到公司里的潜规则正把员工拖进人浮于事的“烂文化”中。企业文化是一种共同价值观的长期积淀。比如说当员工忠诚成为一种“文化自觉”,那么就会带来持续利益的回报。“文”是为了传播,“化”是为了实用。如果忠诚不能“化”成绩效,那么这种“企业文化”一定是浑沌之极的假说。
  切莫奢谈企业文化。研究表明,超过2/3企业的文化管理变革以失败告终;企业文化对中高端人才成功的贡献率不足10%。当然,也不要对喧哗正盛的企业文化嘘声一片,看清它的模样再说。哦,这钉子一样坚硬的软东西!
其他文献
曾经有个小国派使者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