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诺”辨析

来源 :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CADC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史记·游侠列传》载:“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对其中的“已诺”,一般是把它解释为“已经”、“践履”之意;郭在贻同志在《漫谈古书的注解》(载《学术月刊》1980年第1期)一文中不同意这一传统的解释,而认为“已”古有“不许”之义,此与诺正相反对。经研究,我认为还是解作“已”字的常义是对的。理由如下:(一)如果将“已”字解释成为不许,反与文意相忤,与“诚”了不相关,显然不合作者原意;(二)古人“重然诺”、“一诺千
其他文献
铁路信号是组织行车运行,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传递信息,改善行车人员劳动条件的关键技术。铁路信号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一个生产部门,它在铁路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
词“别是一家”的提法最早见于李清照的《词论》,是针对苏轼等人的“以诗为词”而发的。对此论人们往往持否定态度,主要理由是,“别是一家”光重形式,不重内容,是走形式主义道路。正是诗词分畛的保守观点,致使李清照的创作未能达到应有的高度……而苏轼等“以诗为词”,反而扩大了词的题材,建立了清新雄浑的风格,为词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成为南宋爱国词派的先声;这种观点似已成为定论,解放后几乎所有的新编文学史本、词选本、词学论文等等皆主此说,笔者对此颇有疑惑,故不揣浅陋,略陈己见,敬希读者有以正之。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需要与之相配套的会计、税收等相关法律制度的良好设计。其中,税收在资产证券化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而跨国资产证券化中的税收问题更是极具特
摘要:煤矿开采是我国工业经济的产业构成,经过长时间的经营生产活动,已逐渐掌握了地下采矿的作业技术。地下开采是合理挖掘利用自然资源的一种方式,通过矿井把地质结构中蓄积的矿物资源综合利用起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对比露天采矿而言,地下开采作业方式面临的安全风险更高,安全防范措施不完善极有可能导致意外事故。文章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煤矿;地下开采;安全技术;应用分析  地下开采是合
<正> 郑思肖是我国宋元之际著名的爱国诗人兼画家。关于他的生卒年,曾有过各种说法。据其传世《心史》所记,当是生于1241年。《辞海》郑氏条既根据《心史》认定郑氏生卒年为1241~1318,但又说《心史》“或疑为后人伪托”,显得自相矛盾。其实《心史》绝无可疑,其关于郑氏的生年即是一例证。元、明人有关郑氏的记载中,曾提及他著有《太极祭炼》一书,数百年来人们一直以为此书已佚,但我于明正统刻《道藏》中发现收有此书。以此书序跋诸文与《心史》对读,益知《心史》非伪。此书作者自
<正>~~
期刊
<正>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历代园林荟萃之地。自康熙四十八年(一七○九)始建至咸丰十年(一八六○)焚毁,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世皇帝一百五十多年。早在辽开泰
本文阐述了晋城煤业集团成庄矿强力锚杆支护技术在回采巷道的应用,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以及强力支护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为提高成庄矿综掘掘进效率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关于《水浒》作者施耐庵的生平,元末、明初的史籍、文献中,至今尚未发现可靠记载;明中叶后,虽有些零星记载,但又互相抵牾。由于文献不足征,稽考为难,某些人遂怀疑历史上是否有施耐庵其人。解放初期,中央文化部及苏北文联,曾派人赴大丰县白驹镇、兴化县施家桥等地调查施耐庵史料。前者的调查报告未发表,据悉,结论大体上是认为苏北并无施耐庵;后者的调查报告,由丁正华、苏从麟同志执笔,在《文艺报》一九五二年第二十一号刊出,公布了《施氏族谱》等资料,把研究施耐庵的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是,由于这次调查没有能够和元末明初的历
<正> 图经属地方志书一类,是载一地古今各类情况之书,惟较之地记和地志,体例更完备,内容更宏富。清人章学诚称: “古之图经,今不可见。间有经存图亡,如《吴郡图经》、《高丽图经》之类,约略见于群书之所称引,如水经、地志之类,不能得其全也。”又据后人解释,最早图经乃有图有文,图是地图,经即地图之文字说明,合之称为图经;且古之地图轴幅甚大,收展麻烦,难以保存,易于破散,故大都是图亡而文存,成为后世所见仅有文字之图经。近人王以中对此有所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