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发展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hu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发展中,班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能规范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但目前班级管理存在不足,表现在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不足、班风和学风建设与管理不到位等方面。需要采取改进措施:落实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辅导,注重班风和学风建设与管理,并关心爱护学生,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班级管理;管理规章制度;学风建设;班级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为顺应这种趋势,不仅要采取措施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创新思想观念,加强班级管理,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水平提高。但目前班级管理存在不足,对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采取完善措施。
  一、职业教育发展中班级管理的意义
  班级管理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各项活动开展产生重要影响。例如,能够规范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他们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并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因此,应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有效约束和规范班级管理活动,为学生学习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创造条件。
  二、职业教育发展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班级管理是职业教育发展中必须重视的内容,做好该项工作对职业院校各项活动开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一些任课老师的班级管理综合技能有待提升,观念落后,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制约班级管理水平提高。存在的问题表现为:班级管理制度没有执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不足,班风和学风建设与管理不到位。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对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制约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完善措施。
  三、职业教育发展中班级管理的对策
  为弥补班级管理存在的不足,结合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落实学校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学校管理规章制度,让他们按时作息,遵守课堂纪律和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严肃考风考纪,有效规范和引导教学活动。每个班级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措施,更好规范和引导学生的日常活动,让他们更为有效的学习知识,增强实践技能。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辅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用课堂授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辅导。注重与学生开展心与心的交流,帮助他们及时解答疑惑,排解存在的困惑,促进教育教学活动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加强就业辅导,让他们认清楚就业形势,掌握求职和面试技能,积极参与实践锻炼,不断增强求职技巧和就业竞争力,更好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
  (3)注重班风和学风建设与管理。班风和学风建设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产生重要影响。要组建得力的班委,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组织学生学习职业教育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有效引导各项活动顺利进行。注重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端正学生态度,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而更好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班级管理工作水平。
  (4)关心爱护学生,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职业院校任课老师要关心和爱护学生,注重与学生交流,帮助学解答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将管理与服务结合起来,让学生更为有效的融入学习活动当中。要关注职业院校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就业需要,注重以情感人,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加强心理辅导。要注重激励和感化学生,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和提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水平。要善于提高自己的亲和力,增强沟通和表达技能,凝聚班级力量,提升班级管理实效性。任课老师要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妥善帮助學生解答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提升班级管理工作水平。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感化和提升学生。利用班级日志、班级微博、微信等形式,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设立小型阅览室,注重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职业院校学生积极融入学习和实践活动当中,不断提升知识应用技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从而更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束语
  总之,班级管理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任课老师,应该创新思想观念,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创新思维,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并关心和爱护学生。从而推动班级管理水平提高,为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新经济"时代.美国经济波动具有世界性影响,新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周期,无疑具有不同于传统经济周期的特征和形成机理,
该文以实证分析为主,通过前后长达两年参与的教育部门(包括教育部和若干高校)调查、专题访谈和问卷统计工作,获得了大量较翔实的资料,并在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