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党建工作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兴衰,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本文以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而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工作方法和考核方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有所助益。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教育事业 党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246-02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高校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把提高党对高校教育工作的领导能力体现到推进高校育人事业发展和促进校园的和谐上来,才能使高校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明确的政治方向和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高校党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为高校党建工作开展和创新指明了方向和思路。高校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造就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这些内容进行。高校党的建设也应该以此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真正成为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领路人。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本质要求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因此高校党建工作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教书育人服务,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前提,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根本目标,把尊重人格作为党建工作的基本准则,把维护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开展高校的各项工作。这就要求高校领导班子成员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正确对待权利、金钱和政绩;要勤政廉洁,争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并指导干部和基层党员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增强自身理论素养。
(二)科学发展是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保障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以及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既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根本方法。因此,高校党建工作应该坚持教学、科研,教师、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沿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只有加强党在高校中的领导作用,才能理顺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只有按党的原则办事,才能尽量避免工作中的失误;只有按党的章程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永葆共产党员与时俱进的青春活力。
(三)科学发展是高校完成教育使命的基本途径
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最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在市场化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教育也未能独善其身。当前,教育如果不能够做到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就无法完成教育的真正使命。宏观上来看,教育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帮助每个人充分挖掘其特长,发挥各自优势,帮助个体在社会中寻找定位,这才是教育的真谛。高校党建工作就是要通过创新教育方式和教育渠道,把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提高人的生命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发展视野下高校党建工作的现实反思
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以教育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为根本任务。在新时期高校建设工作总体上与教书育人的使命是适应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问题。
(一)理论基础不牢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受到西方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在高校党建工作中暴露出了部分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甚至认为理论学习是形式,是在浪费时间。部分党员干部不能认真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和十七界四中全会精神;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师生;不能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发挥学校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致使部分党员干部知识贫乏、理论基础薄弱。
(二)战斗堡垒作用不强
教育事業的发展必须要有坚强的堡垒作为后盾,只有拥有坚强的堡垒,才能在危机中谋发展,才能在失败中寻经验。但是,目前党组织中存在着组织涣散,凝聚力不强的现象。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存在拉帮接派,搞小团体主义,没有形成堡垒合力;不能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才能进一步推动财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没有全面开创机高校建工作新局面的大局意识,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高校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
(三)理想信念不坚定
当前大多数党员和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坚定的。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一些共产党员甚至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开始动摇。一些党员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个人名利斤斤计较,有的甚至跌入腐败的泥坑;部分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不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不讲党性、原则,热衷于讲交情、拉关系;有的党员对国家发展大势看不清,对一些现实问题认识模糊,精神萎靡,极少数的甚至不想继续当党员了。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所致。
(四)民主集中制贯彻不力
民主集中制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提高党内民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的有力保障。在高校党建工作中要进一步扩大党务公开,坚持党建重大问题要在党内民主讨论,充分发挥党代表的作用,确保党内民主建设健康有序发展。但真正坚持民主集中制并非易事。目前在高校里部分领导听不得相反的意见,批评不得。所以就使得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同时,有些学校的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教育系统中腐败现象和作风不正问题易发多发,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高校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是高校发展中的大事,党建工作做好了会有利于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有利于高校的内涵发展。创新高校党建工作必须要有高度的忧患意识,必须要有整体的思路,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同时入手,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才能有效地创新高校党建工作。
(一)思想建设要有新进展
高校领导班子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建设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增强政治意识、全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因此,高校党组织要为党员干部的进修培训提供服务,按照党员干部的特点和需求,因地制宜地创新学习活动方式,推动日常学习、脱产学习、短期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个基层党支部和领导班子都应当从自身做起,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作为第一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与学习专业技能结合起来,不断地丰富、拓展学习内容,坚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与运用相结合、与创新相结合,努力提高思想境界。
(二)制度建设要有新突破
高校党组织要坚持党委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党委领导、行政管理、教书治学和民主监督等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完善制度,保证重大问题能在听取民意的基础上集体决策,真正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高校要把各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凝聚到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目标上来,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遵守和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同时也要加快各项配套制度的完善与改革,建立健全高校党建工作的各项体制机制,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党建工作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等,保证高校党建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有章可遵,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工作方法要有新作为
高校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可以说面广量大。在高校党建中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因此,高校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促进党建工作方法的创新。“只有通过党内民主,才能使党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涉及教育系统自身发展重大问题方面,要充分利用教育系统人才密集的优势,发挥咨询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听证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汇聚党员、群众、基层干部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质量,进而创新工作方法。
(四)工作考核要有新办法
高校党建工作的考核要从教育系统的行政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教风学风,倡导厉行节约,严肃处理铺张浪费、挥霍公款的行为。科学的考核体系应包括党的组织建设情况、党员教育管理情况、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先进性发挥的情况、党内生活情况和档案管理情况等。在考核的过程中要应尽可能减少主觀评价成份,考核评价应是党的上级组织评价、自我评价、群众评价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更为公平公正。因此,高校要加强检查和考核,把考核结果纳入学校领导干部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班子建设目标管理体系,与领导干部的提拔、工资等挂钩。
总而言之,高校党建工作要自觉地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建工作、评价党建工作、创新党建工作,才可以确保高校党建工作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促进教育系统中党建工作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党建工作要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创新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考核方式和工作方法等,才能确保高校党建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陶学文,张朔.试论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与职业.2009(6).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教育事业 党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246-02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高校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把提高党对高校教育工作的领导能力体现到推进高校育人事业发展和促进校园的和谐上来,才能使高校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明确的政治方向和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高校党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为高校党建工作开展和创新指明了方向和思路。高校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造就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这些内容进行。高校党的建设也应该以此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真正成为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领路人。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本质要求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因此高校党建工作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教书育人服务,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前提,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根本目标,把尊重人格作为党建工作的基本准则,把维护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开展高校的各项工作。这就要求高校领导班子成员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正确对待权利、金钱和政绩;要勤政廉洁,争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并指导干部和基层党员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增强自身理论素养。
(二)科学发展是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保障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以及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既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根本方法。因此,高校党建工作应该坚持教学、科研,教师、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沿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只有加强党在高校中的领导作用,才能理顺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只有按党的原则办事,才能尽量避免工作中的失误;只有按党的章程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永葆共产党员与时俱进的青春活力。
(三)科学发展是高校完成教育使命的基本途径
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最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在市场化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教育也未能独善其身。当前,教育如果不能够做到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就无法完成教育的真正使命。宏观上来看,教育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帮助每个人充分挖掘其特长,发挥各自优势,帮助个体在社会中寻找定位,这才是教育的真谛。高校党建工作就是要通过创新教育方式和教育渠道,把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提高人的生命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发展视野下高校党建工作的现实反思
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以教育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为根本任务。在新时期高校建设工作总体上与教书育人的使命是适应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问题。
(一)理论基础不牢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受到西方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在高校党建工作中暴露出了部分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甚至认为理论学习是形式,是在浪费时间。部分党员干部不能认真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和十七界四中全会精神;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师生;不能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发挥学校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致使部分党员干部知识贫乏、理论基础薄弱。
(二)战斗堡垒作用不强
教育事業的发展必须要有坚强的堡垒作为后盾,只有拥有坚强的堡垒,才能在危机中谋发展,才能在失败中寻经验。但是,目前党组织中存在着组织涣散,凝聚力不强的现象。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存在拉帮接派,搞小团体主义,没有形成堡垒合力;不能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才能进一步推动财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没有全面开创机高校建工作新局面的大局意识,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高校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
(三)理想信念不坚定
当前大多数党员和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坚定的。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一些共产党员甚至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开始动摇。一些党员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个人名利斤斤计较,有的甚至跌入腐败的泥坑;部分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不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不讲党性、原则,热衷于讲交情、拉关系;有的党员对国家发展大势看不清,对一些现实问题认识模糊,精神萎靡,极少数的甚至不想继续当党员了。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所致。
(四)民主集中制贯彻不力
民主集中制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提高党内民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的有力保障。在高校党建工作中要进一步扩大党务公开,坚持党建重大问题要在党内民主讨论,充分发挥党代表的作用,确保党内民主建设健康有序发展。但真正坚持民主集中制并非易事。目前在高校里部分领导听不得相反的意见,批评不得。所以就使得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同时,有些学校的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教育系统中腐败现象和作风不正问题易发多发,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高校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是高校发展中的大事,党建工作做好了会有利于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有利于高校的内涵发展。创新高校党建工作必须要有高度的忧患意识,必须要有整体的思路,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同时入手,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才能有效地创新高校党建工作。
(一)思想建设要有新进展
高校领导班子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建设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增强政治意识、全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因此,高校党组织要为党员干部的进修培训提供服务,按照党员干部的特点和需求,因地制宜地创新学习活动方式,推动日常学习、脱产学习、短期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个基层党支部和领导班子都应当从自身做起,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作为第一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与学习专业技能结合起来,不断地丰富、拓展学习内容,坚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与运用相结合、与创新相结合,努力提高思想境界。
(二)制度建设要有新突破
高校党组织要坚持党委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党委领导、行政管理、教书治学和民主监督等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完善制度,保证重大问题能在听取民意的基础上集体决策,真正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高校要把各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凝聚到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目标上来,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遵守和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同时也要加快各项配套制度的完善与改革,建立健全高校党建工作的各项体制机制,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党建工作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等,保证高校党建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有章可遵,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工作方法要有新作为
高校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可以说面广量大。在高校党建中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因此,高校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促进党建工作方法的创新。“只有通过党内民主,才能使党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涉及教育系统自身发展重大问题方面,要充分利用教育系统人才密集的优势,发挥咨询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听证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汇聚党员、群众、基层干部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质量,进而创新工作方法。
(四)工作考核要有新办法
高校党建工作的考核要从教育系统的行政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教风学风,倡导厉行节约,严肃处理铺张浪费、挥霍公款的行为。科学的考核体系应包括党的组织建设情况、党员教育管理情况、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先进性发挥的情况、党内生活情况和档案管理情况等。在考核的过程中要应尽可能减少主觀评价成份,考核评价应是党的上级组织评价、自我评价、群众评价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更为公平公正。因此,高校要加强检查和考核,把考核结果纳入学校领导干部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班子建设目标管理体系,与领导干部的提拔、工资等挂钩。
总而言之,高校党建工作要自觉地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建工作、评价党建工作、创新党建工作,才可以确保高校党建工作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促进教育系统中党建工作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党建工作要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创新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考核方式和工作方法等,才能确保高校党建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陶学文,张朔.试论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与职业.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