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过程中HBV pgRNA、HBVDNA、血清学及生化学指标,探索HBV pgRNA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过程中的临床意义,进一步探寻HBV pgRNA在抗病毒治疗终点的预测价值。
方法纳入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例,疗程48周,分别在0、12、24、36和48周治疗节点上检测HBV pgRNA水平、HBV DNA水平、血清学和生化学指标,统计分析以上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在Peg-IFN治疗过程中,无论ALT是否升高,患者HBV DNA和HBV pgRNA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在相关性分析中,HBV pgRNA水平与HBeAg有相关性(P<0.001),与HBsAg无相关性(P>0.05)。HBV DNA阳性患者,HBV DNA与HBV pgRNA呈显著正相关(P<0.01)。治疗时间是影响HBV pgRNA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他指标与HBV pgRNA无显著相关性(P>0.05);4.22%的患者在治疗的第24周时HBV pgRNA接近最低检测限时,HBsAg开始出现下降,并且在后24周的治疗过程中,HBsAg仍继续下降;而在治疗第24周时,如果HBV pgRNA≥103 copies/ml,HBsAg基本无明显下降;而如果在治疗第24周时HBV pgRNA低于最低检测限,在后24周的治疗中,HBV pgRNA水平将持续在检测值以下。
结论HBV pgRNA可能更好地反映干扰素抑制病毒复制的情况,同时对免疫学应答有预测作用,有助于治疗效果的判断,对指导个体化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本研究的样本量少,仍需大样本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