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HBV pgRNA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抗病毒过程中的临床价值

来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a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过程中HBV pgRNA、HBVDNA、血清学及生化学指标,探索HBV pgRNA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过程中的临床意义,进一步探寻HBV pgRNA在抗病毒治疗终点的预测价值。

方法

纳入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例,疗程48周,分别在0、12、24、36和48周治疗节点上检测HBV pgRNA水平、HBV DNA水平、血清学和生化学指标,统计分析以上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

在Peg-IFN治疗过程中,无论ALT是否升高,患者HBV DNA和HBV pgRNA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在相关性分析中,HBV pgRNA水平与HBeAg有相关性(P<0.001),与HBsAg无相关性(P>0.05)。HBV DNA阳性患者,HBV DNA与HBV pgRNA呈显著正相关(P<0.01)。治疗时间是影响HBV pgRNA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他指标与HBV pgRNA无显著相关性(P>0.05);4.22%的患者在治疗的第24周时HBV pgRNA接近最低检测限时,HBsAg开始出现下降,并且在后24周的治疗过程中,HBsAg仍继续下降;而在治疗第24周时,如果HBV pgRNA≥103 copies/ml,HBsAg基本无明显下降;而如果在治疗第24周时HBV pgRNA低于最低检测限,在后24周的治疗中,HBV pgRNA水平将持续在检测值以下。

结论

HBV pgRNA可能更好地反映干扰素抑制病毒复制的情况,同时对免疫学应答有预测作用,有助于治疗效果的判断,对指导个体化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本研究的样本量少,仍需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42例PAPVC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MSCT及TTE的诊断准确率、异位
目的探讨造口师联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参与社区压疮高危老人管理及提高居民对相关专科知识知晓率。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社区高危压疮老人78例,按照社区干预模式分为签约组40例,对照组38例。自愿接受造口师联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老人为签约组,接受家庭医生常规服务的老人为对照组,进行6个月健康干预,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照顾者掌握压疮相关知识及照顾行为的知晓率。结果干预后,签约组压疮发生率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
美国、欧盟等都对基础设施原则加以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有效地市场竞争。然而,基础设施原则本身并不是一个普适性原则,其适用限定于特定类型的案件。虽然各国的反垄断法对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