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困生”是指那些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习方法和习惯有明显缺陷,把学习当成负担,急于想挣脱,导致成绩不理想,产生诸如孤僻、散漫、冲动、叛逆、意志薄弱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发展。“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仅凭教师的一己之力无法完成,教师、学生和家长必须共同努力。
关键词: 学困生 转化工作 家校互通
“学困生”是教学中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其小到影响班级纪律和教学,大到影响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地发展。所以,我们要对“学困生”予以高度重视。一线教师怎样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呢?
一、找准“学困”原因,清除学习障碍
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内部原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思维欠缺、注意欠缺、想象片面和操作迟钝;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为情感障碍、兴趣缺乏、学习态度不端、学习方法不恰当和意志薄弱。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影响、学校教育误导、社会环境不良等因素。
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使自己成为他们说心里话的朋友,这样才能找到他们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计划制订、学习引导和思维启发,以达到逐个扫除学生学习障碍的目的。
二、制订跟踪计划,进行针对性教育
“学困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学习习惯的养成、自控能力的提高及心理状态的稳定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所以,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绝不能跨越式进行。教师可以给每个“学困生”建立档案,记录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学生制订包括家访、辅导、谈心、鼓励、教育等相关内容的个案计划。计划的实施可以按照划分时间块进行,每个时间块结束,教师都要及时做好评价并把评价的结果记录下来作为参考。当学生在某方面取得进步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以提高积极性;如果学生哪一方面没有进步或者进步不够明显,教师则要反思计划的可行性,及时做出调整,并探寻新的计划,直到找到最合适的方案。
三、落实改进措施,成就“完美蜕变”
1.教师引导,奠定基础。要转化“学困生”,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辅导,时刻监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认真程度,并对学生的不良习惯给予指导和纠正。一旦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便要引导他们自主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2)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学困生”也有优点,如有的学生美术好;有的学生舞蹈好……由于教学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孩子往往被当做“异类”,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学生的嘲笑,最终走向堕落。教师要了解学生并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多关注学生的表现;用真诚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兴趣。(3)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难,还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知识敏感点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效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4)确定有弹性的教学目标,构建评价体系。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学中如果采取“一刀切”,便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下”两种情况,影响学生健康发展。教师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根据班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有弹性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实现自己层次的目标。当然,教师也要根据弹性目标构建相应的弹性评价体系,只要学生实现自己的目标,就是值得肯定的,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5)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暗示作用,所以教师应避免公开批评某一位学生,更不能用不恰当的语言伤害学生。教师应该多鼓励班级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一个有凝聚力的班级,适合每一个学生成长,对“学困生”的转化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同伴帮扶,增强自信。学生之间年龄相仿,共同语言较多,他们之间的互帮互助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所以,可以在学生之间开展“一帮一”的结对活动。比如,把班级“学优生”和“学困生”进行结对,结对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参加活动。“学优生”作业完成后,负责“学困生”的作业监督、检查和辅导,如果遇到困难请老师帮助。为了激励学生,教师可以定期进行比赛,获得优胜的小组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品和荣誉称号,进行张榜表扬。没有获得优胜的教师要适当给予鼓励和奖励。这样,“学困生”不再被歧视,不再被孤立,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3.家校互通,促进转化。家长是孩子的老师,他们同样担负着教育孩子的责任。“学困生”本身自控能力和学习习惯有所欠缺,如果家长过于放纵孩子,孩子在学校养成的好习惯便会很快消失殆尽,这无疑给转化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家校联系是家长和教师最直接的沟通方式,家校联系本可充当纽带。教师把学生在校的表现通过家校联系本反馈给家长,家长则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反馈给教师。这样,教师和家长就能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方法解决。
教师、学生、家长的教育合力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实教育过程中,只有教师针对性地教育、家长积极配合、学生互帮互助三管齐下,才能找到转化“学困生”的突破点,使教育和谐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 学困生 转化工作 家校互通
“学困生”是教学中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其小到影响班级纪律和教学,大到影响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地发展。所以,我们要对“学困生”予以高度重视。一线教师怎样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呢?
一、找准“学困”原因,清除学习障碍
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内部原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思维欠缺、注意欠缺、想象片面和操作迟钝;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为情感障碍、兴趣缺乏、学习态度不端、学习方法不恰当和意志薄弱。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影响、学校教育误导、社会环境不良等因素。
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使自己成为他们说心里话的朋友,这样才能找到他们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计划制订、学习引导和思维启发,以达到逐个扫除学生学习障碍的目的。
二、制订跟踪计划,进行针对性教育
“学困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学习习惯的养成、自控能力的提高及心理状态的稳定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所以,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绝不能跨越式进行。教师可以给每个“学困生”建立档案,记录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学生制订包括家访、辅导、谈心、鼓励、教育等相关内容的个案计划。计划的实施可以按照划分时间块进行,每个时间块结束,教师都要及时做好评价并把评价的结果记录下来作为参考。当学生在某方面取得进步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以提高积极性;如果学生哪一方面没有进步或者进步不够明显,教师则要反思计划的可行性,及时做出调整,并探寻新的计划,直到找到最合适的方案。
三、落实改进措施,成就“完美蜕变”
1.教师引导,奠定基础。要转化“学困生”,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辅导,时刻监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认真程度,并对学生的不良习惯给予指导和纠正。一旦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便要引导他们自主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2)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学困生”也有优点,如有的学生美术好;有的学生舞蹈好……由于教学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孩子往往被当做“异类”,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学生的嘲笑,最终走向堕落。教师要了解学生并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多关注学生的表现;用真诚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兴趣。(3)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难,还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知识敏感点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效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4)确定有弹性的教学目标,构建评价体系。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学中如果采取“一刀切”,便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下”两种情况,影响学生健康发展。教师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根据班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有弹性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实现自己层次的目标。当然,教师也要根据弹性目标构建相应的弹性评价体系,只要学生实现自己的目标,就是值得肯定的,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5)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暗示作用,所以教师应避免公开批评某一位学生,更不能用不恰当的语言伤害学生。教师应该多鼓励班级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一个有凝聚力的班级,适合每一个学生成长,对“学困生”的转化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同伴帮扶,增强自信。学生之间年龄相仿,共同语言较多,他们之间的互帮互助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所以,可以在学生之间开展“一帮一”的结对活动。比如,把班级“学优生”和“学困生”进行结对,结对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参加活动。“学优生”作业完成后,负责“学困生”的作业监督、检查和辅导,如果遇到困难请老师帮助。为了激励学生,教师可以定期进行比赛,获得优胜的小组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品和荣誉称号,进行张榜表扬。没有获得优胜的教师要适当给予鼓励和奖励。这样,“学困生”不再被歧视,不再被孤立,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3.家校互通,促进转化。家长是孩子的老师,他们同样担负着教育孩子的责任。“学困生”本身自控能力和学习习惯有所欠缺,如果家长过于放纵孩子,孩子在学校养成的好习惯便会很快消失殆尽,这无疑给转化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家校联系是家长和教师最直接的沟通方式,家校联系本可充当纽带。教师把学生在校的表现通过家校联系本反馈给家长,家长则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反馈给教师。这样,教师和家长就能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方法解决。
教师、学生、家长的教育合力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实教育过程中,只有教师针对性地教育、家长积极配合、学生互帮互助三管齐下,才能找到转化“学困生”的突破点,使教育和谐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