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外周血CD34^+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细胞膜片修复兔颅骨缺损

来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rorw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外周血CD34+细胞(PB-CD34+ C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共培养所得细胞修复兔颅骨极限缺损的能力.方法:分离PB-CD34+ Cs及BM-MSCs,建立2种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将共培养细胞诱导为膜片,复合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修复兔颅骨直径15 mm的圆形缺损(n=10),并设置单纯BM-MSCs组(n=10)及空白对照(n=5).术后4、6、8周行CT扫描,术后8周取材,行组织学检查,评价骨修复效果.结果:成膜诱导14 d后获得细胞膜片,膜片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可操作性.影像学及
其他文献
采用微波辅助合成法得到了新型异质结构催化剂BiOBr/CeO2;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PL)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可见光
目的:评价激光立体成形(LSF)的多孔钛对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 SD 大鼠成骨细胞接种于材料表面进行培养,对不同培养时间点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增殖及 ALP 活性进行
目的: 评价不同树脂表面处理对硅橡胶与丙烯酸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56 个丙烯酸树脂条表面经600 目碳化硅砂纸打磨后,分别进行如下处理:直接涂布偶联剂作为对照组(C组),喷砂后
目的:研究氢元素存在形式与钛表面生物学活性相关关系。方法:用硫酸和盐酸对喷砂钛表面进行酸蚀(酸蚀组, SLA,n=3),并对其进行加热处理(450℃)(酸蚀加热组,SLA+HT,n=3),分析其表面形貌、粗糙度
目的:观察Smad2和Smad3在大鼠颅骨矢状缝牵张成骨过程中的时空表达。方法:建立大鼠颅骨矢状缝扩张培养模型,运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技术,观察Smad2和Smad3 mRNA与蛋白
运用Aspen Plus 对脱碳工艺中管壳式换热器进行模拟和优化, 设计出符合国家标准的管壳式换热器. 设计和模拟过程中,充分考虑各股物流的相态变化,利用Property Analysis 模块
目的:探究失交感神经支配对大鼠牵张成骨骨痂内趋化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9),对照组行右侧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实验组行右侧下颌骨牵张
目的:观察TLR4在RAW264.7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效应。方法:不同浓度的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应用RT-PCR、细胞迁移实验和Westerblot检测细胞中TLR4表达以及对破骨细胞迁移率、
目的:评价NaHCO_3促凝氧化硅凝胶的动物活体毒性。方法:根据YY/T 0244-1996标准对受试样本进行SD大鼠经口途径短期全身毒性试验评价;根据T16886.10-2005/ISO 10993-10:2002标准,
目的:研究流体切应力作用下大鼠破骨细胞组织蛋白酶K(Cat K)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1,25-(OH)2D3/地塞米松联合诱导SD大鼠骨髓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