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症状图示在人群胃食管反流病调查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634606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ERD患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反流症状评分是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最常用的手段[1].但是,胃食管反流病症状问卷(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RDQ)涉及较多反流症状术语,可能不易为普通人群所理解.图片与文字比较,具有简单、含义一目了然的优点,能否通过图示改进GERD症状评分系统值得研究.本研究拟通过小规模的对照研究探讨职业因素对反流症状理解的影响,以及文字表述与图示法在人群GERD症状调查中的结果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中的细菌群落结构.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梗阻性黄疸患者117例,其胆汁细菌常规培养和厌氧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每例抽取胆汁10 mL,提取胆汁细菌群落DNA,扩增胆汁细菌16S rDNA,进行终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构建克隆文库并行测序和系统分析.研究数据行卡方检验.结果 117例患者中50例胆汁细菌16S rDNA为阳性,总阳
目的 探讨精氨酸酶-1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GPC-3)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与肝脏转移性癌、肝内胆管细胞癌(IC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肝细胞癌患者54例,其中高分化10例,中分化25例,低分化19例.另选取同期肝脏转移性癌患者25例,ICC患者20例.以31份正常肝组织标本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肝组织中精氨酸酶-1和GPC-3的表达情况,
医学上存在争议的问题很多,目前对学术有争议的问题主要采用争鸣方式,争鸣已成为近年来医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学术交流模式.H.pylori被发现至今已有32年历史,32年来H.pylori的研究也随之出现某些有争议的问题,尤其是在H.pylori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对消化不良是否实行“检测和治疗”策略,根除H.pylori是否降低胃癌发生率,三联疗法是否应该放弃等.近年来,由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
期刊
目的 研究针刺治疗后难治性 GERD 患者食管动力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难治性 GERD 患者40例,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阻抗检测。首次检测结束后,对照组平卧30 min,试验组则接受针刺治疗,所选穴位为内关、公孙、足三里,治疗时间为30 min。之后再次进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阻抗检测。使用 ManoView ESO 3.0测压分析软件进行结果分
IBD包括CD和UC,是发生在消化道的慢性复发性炎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持续的肠道感染、肠黏膜组织内免疫调节紊乱,肠黏膜屏障受损,环境和基因易感等因素有关.IBD患者常出现慢性腹泻、腹痛、营养不良、体质量下降、肠道狭窄、腹腔内脓肿和瘘管形成等,伴有不同程度的肠外表现,甚至癌变,许多患者因内科治疗失败需要手术.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辅助检查和新治疗手段的实施,我国IBD领
期刊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正逐年升高。结直肠癌往往由结直肠腺瘤发展而来,早期切除可降低其发生率,因此结肠镜检查结合息肉切除术可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然而,结肠镜下切除非肿瘤性息肉并进行病理学检查不仅费用高,而且不必要的治疗会引起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国外针对最大径≤5 mm 的息肉采取“切除丢弃(resect and discard)”的方法,这是结直肠癌治疗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切除丢弃”策略中要求,对于
GERD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社会活动和生活质量的消化系统疾病,在西欧和北美的发病率为10%~20%[1].沈许德等[2]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福建地区的GERD发病率高达8.76%,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另据美国的一项临床调查发现,每年消耗在疑似GERD患者中的医疗保健费用高达100亿美元[3].在GERD中,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所占比例最大且
期刊
目的 评价阿德福韦酯(ADV)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方案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相关性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2月纳入8所医院的CHB相关性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按随机代码表以1:1的比例分成初始ADV组和初始拉米夫定组.两组初始分别接受ADV或拉米夫定单药治疗.治疗第24或36周时,如果患者血清HBV DNA>3.30 lgIU/mL或出现病毒学突破(VBT),则
IBS 是以慢性腹部不适,伴有排便性质改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较为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之一。全球有7%~10%的人群深受IBS的困扰。虽然 IBS 的发生及其机制尚未明确,但已有研究表明,IBS 的发生可能与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精神心理异常、肠黏膜免疫功能异常及遗传等因素有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IBS 患者在进冷食和受寒后容易诱发或加重腹部症状。国内有学者认为此现象在我国较为多见。同时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MAP病程多呈自限性,预后多良好.SAP临床经过凶险,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本研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与健康人和MAP患者相比SA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