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初探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810654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12-0028-01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对社会和各个领域正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现代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如何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找出一条适合新的化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优化课堂教学,不能离开教学实际;开展课题研究,离不开一线教师;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有现代教学模式的理念。
  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普遍采用了: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评价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有利于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导航为引导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对学习的影响,提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通过讨论、争辩形成统一的认识。
  根据本人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实践,我认为化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有以下几点优势。
  
  1、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教学容量
  
  在网络技术环境下,可以将图、文、音、像集于一体,可供高、中、低不同层次选择。因而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沃土,
  
  2、创设相关情景
  
  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下列四组动画装置供学生选择:A与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B、仅用试管而无导管的装置。C、用试管又有导管但还用酒精灯加热的装置。D、用试管又有导管但没有酒精灯加热的装置。当学生选择了装置A时,就会看到稀盐酸从试管口流出而无法发生反应。当选择装置B时。稀盐酸和石灰石相互反应,但产生的气体从试管口直接溢出而不能收集。当选择装置C和装置D时,稀盐酸和大理石均能相互反应,产生的气体都能从导管口排出。此时学生必定会对装置c和装置D进行比较。由于稀盐酸和大理石的反应是不需要加热的,从而得出装置D是正确的答案,
  
  3、适合微观教学
  
  复分解反应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的一个概念,制作一个复分解反应的动画课件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利用动画可以做出离子间发生反应的模拟图,点击“暂停”按纽,物质在溶剂(如水)中电离成离子,此时可清楚地表现物质电离过程。再点击“开始”按纽。有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即:特征离子或形象表述为“参与者”)结合形成新的粒子,而有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即:非特征离子或形象表述为“旁观者”)不能结合、仍然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通过点击“暂停”与“开始”,这个课件就比较形象且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又能加深其印象,助其理解。此外,还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工艺复杂的生产流程、爆炸实验,如工业制氧等;模拟危险系数很高的实验,如: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发生爆炸等。还有反应时间快的实验的慢镜头等等。还有一些是实验不能演示的:如浓H2sO。的稀释,错误地将水倒入浓H2SO4会带来什么后果呢?但可通过动画模拟及伴音得到解决。又如用镁带与氧气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可能出现三种情况(①生成物的质量>参加反应的镁带的质量:②生成物的质量=参加反应的镁带的质量:③生成物的质量<参加反应的镁带的质量)。通过投影实验能使学生感受到其中一种,教师再通过讲解说明另两种情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可通过Flash动画模拟该实验的三种情况,这样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就比较清楚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印象深刻、记忆牢固,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4、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进度自定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避免了“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使教学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其他文献
用分光光度法,分别对壳聚糖和壳聚糖与钙离子的配合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壳聚糖对O2^-&#183;的清除率可达73.1%,壳聚糖与钙离子的配合物对O2^-&
专业英语是化工类研究生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及科研能力的提高起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阐述了化工类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以及该课教、
文章讨论了工艺学中热力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反应热效应在工艺学中的应用,化学反应自发性判断的普遍标准以及自由焓变在工艺学中的应用。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9-0054-02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9.0221      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是启蒙教育的重要素材。同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在编写内容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对学生主动意识和
文章重点分析了丙酮空气混合气的吸附分离工艺过程,提出了分段解析的工艺改进方法,达到减少解析蒸汽用量,减少能源消耗,节约生产成本的目的。
研究了三种不同凝固方法对天然橡胶性能和炭黑/天然橡胶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氯化钙凝固制得的天然橡胶达到5号标准橡胶的质量,其力学性能比用
目的 探究不同时间产程干预对自然临产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在虞城县人民医院接受自然分娩的3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处理,选取2014年2月
目的:探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炎
目的:提高沙溪凉茶的质量标准,建立沙溪凉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沙溪凉茶中的总黄酮,其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在20.12~100.60μg/mL范围内,总黄
摘要:本文论述了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分别讨论了“探究-发现-合作”教学、“自学辅导”教学、“活动”教学和“教授一注入”教学四种有效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教学无固定模式,教学模式应因时、因地制宜地服务于教学并追求有效教学的结论。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探究一发现一合作”教学;“自学辅导”教学;“活动”教学;“教授一注入”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