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用“萨斯”作为中文定名

来源 :科技术语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er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11月,我国广东出现传染性肺炎,由于其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和病程特殊、有别于细菌性肺炎,而被命名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后来用得更多的是“非典型肺炎”,并进一步被简略为“非典”。
  2003年3月初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新出现的呼吸道传染病命名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 意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英文缩写为“SARS”,于是在我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其他华文地区便有该缩略词的不同中文译名,如“萨斯”、“沙士”、“沙斯”、“萨丝”、“沙氏”、“沙示”等等。
  “非典型肺炎”不是新名词,传统上指因感染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贝纳立克次体和病毒等而发病,传染性不强,临床症状不典型,与胸部X线表现不一致的一类肺炎,是相对于感染肺炎链球菌而发病的典型性肺炎而言的。可见,“非典型肺炎”是一个概念较为宽泛的病名。我国当初称“非典型肺炎”,事出有因,但时至今日,科学界对这一新出现的传染病已有一定的了解,如世界卫生组织4月宣布科学家发现这次发病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等,再使用概念宽泛的“非典型肺炎”已经不合适了。
  “SARS”最先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意大利籍传染病专家卡洛·厄巴尼(Carlo Urbani)命名的。他不幸染病,于3月29日在曼谷以身殉职。为了纪念他,世界卫生组织将这次出现的传染性肺炎命名为“SARS”。目前国外学术界、新闻媒体已基本接受并开始使用“SARS”这一名词。它的中文译名可借鉴于“艾滋病”的翻译。艾滋病英文全称为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意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英文缩写为“AIDS”,中文译名一度也有“爱滋病”、“爱之病”、“艾滋病”等,最后统一为“艾滋病”。因此,“SARS”也可以根据缩略词来音译定名。在目前几种中文译名中,“萨斯”比较符合中文发音。所以,建议目前使用“萨斯”作为中文译名。
  其实,SARS也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从术语学来看,病名若能按照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国际性、单义性、约定俗成等原则来命名;确定的中文病名,要符合中文的语言,能“望文生义”,反映出该病的特点,那是最为理想的。众所周知,SARS爆发以来,仅有半年时间,尚有许多未知数,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但尚不能排除其他病原体;对SARS的病因、传播途径和源头、发病过程、致病机制的认识尚不清楚,因而从严格意义上说,SARS还不能算是一个理想的病名。当然,如果SARS(萨斯)继续沿用下去,也就约定俗成了。
  (2003年5月底)
  
  ①王永炎院士是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②朱建平研究员是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其他文献
在今日中国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挑战、角逐、竞争、争霸、比试、比赛、竞赛、打擂、争抢、争夺、淘汰、击败、胜出、脱颖而出……”等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赋予了汉语语句从未有过的力量和生气。不仅如此,它们的英语部分等值语playerkller还借助媒体和因特网以其缩写形式PK进入汉语词汇系统,与它们表达大致相同的意义,发挥完全相同的語法功能,从而客观上打破了汉语动词家族概不吸收字母词的历史传统。
期刊
编者按 “证”、“症”、“征”在医学领域是使用频度颇高的三个(字)词,由于其音、形、义相近,因而在取舍时不易辨别。虽然在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医学名词》中已有规范,但在实际应用上仍然见仁见智、不尽相同。为此,本刊组织中、西医学界一些专家,就此三词据理辨析,以求正本清源,达成一致意见。本栏刊出后,欢迎广大读者来文来函,进一步发表意见。
期刊
2003年8月29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中国通信学会和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的共同努力下,“通信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成立了。
期刊
20世纪20年代之前,科学家运用经典力学考察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宇宙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是无限的,永恒的,无始无终的。这个无限时空的宇宙观广为世人赞赏和认同。
期刊
一、初级定名与次级定名  医学领域中疾病的命名与其他许多领域专有名词术语的命名是一样的,即要符合名词术语定名的基本要求,是与认知学原则在名词术语定名的应用一致的。医学专家们主要是以某疾病的物理属性(如疾病发生的部位、外观、性状、状况、活动)、发生原因(如与一些疾病的关联、并发症状、病原和其他原因)、救治手段、疾病获得群体、疾病延长时间、疾病的传播、疾病发生代、疾病严重程度等为命名依据的;还有一些疾
期刊
2003年8月中旬,笔者在一个编辑研修班上有幸获得2003年第2期《科技术语研究》杂志。看到许多国内外著名的医学专家就“非典”一词,各抒己见的篇幅竟达半本(24页)时,好奇心竟驱使我一口气读完了“非典”一词的“专题讨论”。该杂志“科学、严谨、精细、规范、务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杂志。作为一名普通读者,就“非典”一词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期刊
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在果实高挂的九月,我们采访了叶老。  作为国际上著名的大气物理学家,叶老迎来了科研上的收获季节。前不久,第48届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IMO PRIZE)授予了他。
期刊
摘 要 作为对事物的命名,“非典型肺炎”具有足够的区别性特征;作为缩略词,“非典”在表意上也有足够的代表性;作为一个概念,“非典”与SARS的内涵与外延一致,而作为一个对中国社会生活影响至大至深的通俗词语,“非典”已经被广大民众接受、认同,没有必要用外来词SARS取代之。  关键词 非典;SARS;区别性特征;缩略词;外来概念词
期刊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2004年3月31日召开了 2004年度第一次常委会议。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路甬祥出席了会议并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副主任和有关方面负责人于永湛、江蓝生、章综、汪继祥、潘书祥、马燕合、周文能、朱未彤、刘新民、王铁琨、焦刚、李慧政、康凯、肖党荣、郭志明等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章综副主任主持。
期刊
——、Telecommunication源于telegraph、telephone  英语中的tele来自希腊语“远距离”,如telescope(望远镜),原无“电”的含义,按此概念,似应将telecommunication译为“远程通信”,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常用“电信”,至今时有争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