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与教育游戏有效融合的对策探讨

来源 :求学·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x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對于不少小学生而言,数学这门学科既枯燥又抽象,学习困难度较高,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有些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简直是一种折磨,让他们感到分外的痛苦和难过。许多教师对此既无奈又着急,因此,探索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尤为关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游戏;融合对策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以教育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数学与教育游戏融合的特点
  (一)具有较强规则性
  教师在设置教育游戏的时候,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严格的规则,以此保证教育游戏的顺利开展和进行,从而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小学生在此基础上更容易掌握学习和生活中的规律,规则性较强的教育游戏可充分激发其挑战和竞争心理,以此提高其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富有挑战意义。
  (二)具有较强竞争意识
  教育游戏多以挑战和竞争形式的展现,随着小学生不断地参与其中,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挑战心理越发旺盛,逐渐形成热烈的学习氛围,这不但能够充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还能够激发其数学学习的潜在能力,增强整体学习效果。
  二、将数学教学与教育游戏融合的有效对策
  (一)巧用益智类游戏,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
  教师在低年级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小学生年龄小和熟悉启蒙游戏的特点,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益智游戏中,促使其更加迅速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游戏的形式应以简单明了和循序渐进为主,教师设计游戏时应根据本班小学生的应用水平分层,由浅至深,让其通过阶梯式的数学学习,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在《1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课中,可以运用益智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们快速理解基础加减法的原理。首先,教师在设计益智游戏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好玩、好奇和好吃等年龄特征,由简至难地设置游戏,分别设立三关。第一关为抢答模式,教师首先提出“丰收的果园”的背景设定,并以果园的水果分配为引子提出相关问题。第一关的问题应简单明了,例如“小明采了6个苹果,他自己吃掉2个,还剩几个?”这样的简单问题。第一关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抢答的形式引发他们的竞争心理,从而使他们提高学习效率。第二关的问题则稍稍提升难度,例如“小明采了4筐苹果,他分给小刚一筐,分给小红一筐,分给小王一筐,那么还剩几筐?”。这道题相较于第一关的题目,并未有太大难度提升,但是计算的对象由简单的一个要素变为多个要素,主要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第三关则继续提升难度,例如“小明采了4筐苹果,送给小刚2筐,小王又送给他1筐,那么小明现在有几筐苹果?”,通过重复的加减问题进一步锻炼小学生的个人思维逻辑能力,并以竞争抢答的方式激发其竞争心理,加强他们对数字的敏感性。游戏通过循序渐进地提升问题难度,提升小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促进其思维发展。
  (二)运用模拟类游戏,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制定教育游戏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好奇心旺盛、学习力强和模仿力强等年龄特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模仿和学习家中大人或超市商铺的营业员们的举止动作。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角色扮演是常见的教育游戏之一,通过让小学生模拟扮演各类角色,可以为小学生营造一定的情景,使其可以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教师可在虚拟类游戏中下达预定的学习任务,让其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重点数学知识。角色扮演游戏也是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形式之一,通过设立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将抽象单调的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环境氛围,以此增强他们的思想共鸣和理解感悟,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这一课时,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可帮助小学生们迅速掌握钱币间的兑换关系和价值概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商店”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通过抽签的形式分别扮演商店老板、顾客,并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商品的名称或价格,由教师本人设计货币单位。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商店购物情景,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该如何使用钱币,让学生明确钱币与商品之间的兑换关系,借此训练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应对能力。
  (三)利用操作类游戏,提升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教师应充分正视数学教学的特征和属性,合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和好玩的天性,通过操作类游戏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不但能够减轻小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还能通过让学生亲身体会的方式,提升其动手动脑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得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使学生充分理解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感悟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知》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拼七巧板游戏来帮助学生们快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概念。首先教师在上课前可准备一些七巧板,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操作拼出一个个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七巧板游戏不但能够直观地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概念,还可以锻炼实际操作能力,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积极探索、勇于尝试独立解决问题的数学素养,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诸多裨益。
  (四)利用生活情境类游戏,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知
  不少小学生内心深处都有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呢?不学习数学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吗?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应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制定教育游戏时,应密切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与数学问题,刺激学生旺盛的探索心理,引导他们持续探究、钻研和发现数学问题,这样不但可有效提高其对数学的认知程度,还能够提升其思维逻辑能力、应变能力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完“乘法”相关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提出一道“出租车运费”的情境问题,交由小学生们解答:“假如你要坐出租车去博物馆,博物馆距离你家的距离是6公里,而出租车司机先生告诉你本次起步价为10块钱,后续每一公里为5块钱,妈妈一共给了你30块,那么你的钱够吗?”这道生活情景问题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都稍有难度,教师可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教师应详细解释起步价就是出租车要走的第一公里的价格,也就是说第一公里单独收费10块钱,之后每公里才按5块来算,10+5×5=35,也就是需要35块,因此你的钱不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问题,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还能够考验其对生活常识的理解,加强其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提升其思维灵活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但这门学科的学习难度较高,需要小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数学又存在单调、枯燥和抽象等特征,难以引发小学生的共鸣和理解。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充分考虑数学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天性,采取教育游戏和数学学习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主观能动性,使其逻辑能力、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得到充分锻炼,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宋欣欣.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游戏的设计与运用[J].现代交际,2021(04):176-178.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几年,STEM教育在我国中小学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文章结合初中生物学课程内容,结合教学实例,提出课堂教学融合STEM教育的策略:一是合理延伸教材,使静态知识变为动态实践,实现教学做合一;二是优化内容选择,融合STEM设计,使概念教学符合学生认知需要;三是调整课堂结构,通过优化学生课堂上的学与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可见初中生物学课程有丰富的STEM教育素材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高中美术课欣赏教学的实践分析,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进行梳理与赏析,感悟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所表现的独特艺术境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高中美术;古代工笔人物画;赏析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中国古代工笔人物是我国传统中国画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相对于“写意人物画”来说较为写实和具象,它的特点是用线条塑造人物,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
期刊
摘 要:想象在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离开了想象,人既不可能有独到的预见,更不可能有什么发明和创造。科学家提出的大胆假设、工程技术人员提出的设计方案、美术家的艺术创作、文学家的人物塑造,很多成果的取得都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来参与。我认为想象力就是人们创造新事物的一种“宏伟蓝图”,在各个实践领域里都离不开它。笔者以“线条创意添画”教学为契机,希望引导孩子插上想象的羽翼,在造型艺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属于新课改核心内容,该教育理念的提出为学生学科学习与社会实践提供了更多机会。新课标对于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提出十项要求,农村地区教师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时,应该以核心素养为基本纲领,对于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选择,优化设计教学流程,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学生;核心素养  一、数学核心素养内容解读  从新课标数学标准内容分析,初中数学教学应为学生组织相应活动
期刊
摘 要:在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无论是对当前的学习还是以后的学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计算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对于小学生而言,其逻辑思维能力还未达到一定高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为学生以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文章主要探讨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把握核心,抓住关键,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关键
期刊
摘 要: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围绕展开体验式动手实践操作、开展探索性动手实践操作和增加应用性动手实践操作三大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实践;知识建构  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作为小学数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当下小学数学课程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英语学习阶段,加强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文化意识,是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内容,文章以人教版六年级(上)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为例,以促进文化意识的培养系统化为目标,对如何将“文化意识”培养进行单元整体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文化意识培养;单元整体设计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为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有效促进小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课标成为众多教育者在教学中制定课堂设计的标准理论指导。音乐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音乐课程中,歌唱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最愿意参与的上课形式之一。文中对小学音乐课堂中歌唱教学设计展开了探究,希望为广大音乐老师提供一些教学思路。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教学;课堂设计  一、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现状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的歌唱教学并不仅仅让
期刊
摘 要:《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中要求提交的参赛作品材料包括参赛教案,很多教师在参数教案撰写中会陷入误区。作者作为该届比赛的参赛教师,通过在参赛教案撰写中所产生的思考,以自己参赛作品教案为案例,对参赛教师在参赛教案撰写方面的常见误区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避免误区的探索思路。  关键词:教案;教学能力比赛;误区  一、引言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坚持“以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创新教学法的应用,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也成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受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很多教师也在教学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学困生转化尝试。对部分初中学校数学教学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困生的成因较为复杂,诸多因素影响下,学困生学习障碍极为多样,教学中的转化难度也处于较高水平。文章具体分析学困生学习障碍成因,并基于成因分析提出更为有效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