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气势恢弘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enying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排比能够让文章结构紧凑,一气呵成;文意贯通,语气强劲;节奏鲜明,抒情淋漓尽致。作文是靠形象说话,一篇优秀的文章,不管作者的认识再深刻,立意再高远,可如果作者的语言枯燥乏味,也是很难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文章中有意识、恰当地使用排比,能够让文章的表达效果更佳,使文章更容易感染读者。文章写作中的排比,一般有如下几种形式:
  1.总领式排比:这类排比位置在文章的开篇,作者在使用时,不仅仅是为了彰显文采,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更为重要的一点,作者使用排比是为了引出下文,总领下文的写作,下面的写作就围绕开篇排比句的安排形式层层展开,使全文的行文不枝不蔓,能够让阅卷老师在最快的时间内明白作者所用的材料,以及材料所要传达的观点和表达的主题。也让整篇文章处处照应,结构严谨。如:
  即使世俗的围墙挡住你万丈豪情,但挡不住你铿锵的步伐。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潜五斗诗魂。
  即使厚重的夜幕挡住你满天星斗,但挡不住你心中的灯火。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天祥零丁绝唱。
  即使岁月的樊篱挡住你坚强的身躯,但挡不住你忠贞的信念。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平水中《离骚》。
  ——2006年全国卷优秀作文《做真正的自我》
  这篇文章开始采用排比方式照应标题,主体部分采用小标题方式,并且分别用排比句中的最后四个字“五斗诗魂”“零丁绝唱”“水中《离骚》”作为小标题,从而让开篇的排比为主体部分的行文写作指明了方向,主体部分处在开篇的照应下。也就让文章的标题、开篇、主体处处呼应,作者在结尾呼应开头,全文结构严谨清晰,行文变而合度。
  2.总结式排比:当作者把自己需要阐述的内容和需要表达的思想表述尽后,为了强化自己的表达效果,给读者加深印象,再次感染读者,而有意识地在结尾部分设置的一个排比句。排比句的内容或者呼应开头,或者再次点题。如:
  玫瑰与花刺相遇,各自告别了俗艳与尖刻,成就了傲视群芳与铿锵战将。
  乔丹与皮蓬相逢,各自告别了独角戏与狂傲腔,成就了历史上的神话公牛。
  你与我在生活中相遇,请告别猜忌与功名,成就双赢的和谐篇章,垒起更高的人生峰塔吧!
  ——2005年山东卷优秀作文《生活中的俄罗斯方块》
  作者在列举事例并加以论证后,在文章最后,用一个排比句再次点明主题。前面两个都阐述合作“双赢”的实例,最后一句直接点出“双赢”照应主题与话题,并提升到“和谐”让文章更上一个新境界。
  3.起兴式排比:就是文章在使用排比的时候,通常前面的两句是为了引出最后一句。在构成排比的三句中,最后一句才是作者所着力阐述和要表达的所在。排比句中的第三句实际就是全文的中心句、主旨句。全文围绕最后一句展开陈说。如:
  演员们说:人生如戏;歌唱家说,人生如歌;爱好旅游的人说,人生如旅;喜欢做梦的人说,人生如梦;我说,人生就是一场挑战。而我们要走的就是挑战自己,战胜自己。
  ——2004年陕西考生《空心看世界》
  在这里,作者在说出自己对人生的认识,摆出自己的观点前,先列举了一系列的人对人生的认识。但是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引出作者的“人生就是一场挑战”观点起兴。因为有了前面的排比起兴,作者的观点推出不仅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而且更增加了说服力、可信度。
  4.反复吟诵式排比:这样的排比方式,是作者在行文中,排比句中的每一句都吟诵相同的意思,点出相同的主体,在不断反复的说唱中来加深读者的印象,让读者在磅礴的行文气势中,在作者的反复灌输中读出作者的观点。如:
  我愿把祖国比作一棵树,然而她必须扎根在人文素养的土壤里,只有这样才能根深叶茂;我愿把祖国比作一艘船,然而她必须树起人文素养的风帆,只有这样才能乘风破浪;我愿把五千年华夏文明镌刻在那高大的丰碑上,让人深知,它的基石是用人文素养筑成的。
  ——2004年浙江考生《德先生,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作者在这里反复吟诵四个字:人文素养。尽管每一句所用的铺衬不同,但都是为了点出作者的写作对象。作为读者,就自然而然地在被读者大气行文感染的同时不由自主地接受和认同了作者的观点:我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需要德先生来给我们指明前行的方向。
  5.铺垫式排比:作者在行文中所写的排比句本身,并不直接点明主题,看似游离于主题之外。作者在排比句之外,另外写一个表明主题的句子,来明白无误地点明作者的写作方向与主题。但是,前面的排比句,实际上是暗含作者的写作倾向与主题倾向。如:
  见惯了满月光华,完满无缺,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的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
  观遍了浩荡沧海,无端无涯,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妙。
  识尽了喧嚣红尘,拥堵繁盛,那一片空山却以沉稳而清新的寂寥,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义。
  而后,生命退让于以不完满的空缺显现,于拥堵中开辟沉寂,于完满中留下空白。
  ——2006年福建卷《空白中的独舞》
  作者在排比句中,并没有直接与标题照应的文字,作者在排比句后,专门设置一句,既是对前面排比句内容的总结,又在总结中不动声色、巧妙地点出主题,直接显露作者的主题。也就让前面的排比有了依靠,避免了为文采而文采的弊病。我们同时可以看到,前面的三句,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暗中照应了文章的主题。
  6.抒情性排比:在写作中,作者将事情交代清楚后,采用或者抒情或者议论的方式,让读者更加明白无误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如果使用排比方式抒情,将能够给读者更大的感染力。如:
  真的好感谢她,是她让我知道了自己的渺小,认识了自己的狭隘。世界上的人形形色色,你不能因为你热爱大海,而去鄙视小溪,不能因为你喜欢太阳,而去忽视星星的光亮;不能因为你愿作参天大树,而去蔑视甘作绿草的理想。
  ——2003年四川考生《茉莉,我也爱你》
  这是作者由对茉莉花的认知产生质的飞跃后的再由对一个残疾小姑娘的深入认识后的心理感受描写。恰到好处地阐明了作者所陈述的观点:因为亲近而认知,因为认知而放弃厌恶与憎恶。排比句的运用,让作者的观点更强烈,更加地能够打动读者。
  7.陈述性排比:作者在使用排比时,并不是直接点明作者的写作倾向甚至是主题方向。这里的排比只是为了后面的写作。作者在叙述中并不直接点明自己的主观认识倾向,而把问题留给读者,让读者带着问题或者悬念去读,在对排比内容的层层解剖中,在对行文内容的逐渐理解中明白作者的匠心独运。如: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才智的时代,也是愚昧的时代;这是丰收的季节,也是失望的冬季。
  ——2004年浙江卷优秀作文《找回失落的家园》
  本文开篇以整句的形式,使用了对偶、对比、排比三种修辞手法,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为读者设置了一个阅读的悬念:为什么最好又是最坏,为什么是才智的也是愚昧的,为什么是丰收的也是失望的。从而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8.段落式/间隔式排比:文章的主体部分,借鉴新月诗派的“建筑美”观点,让三个段落或者更多段落的文字字数差不多,从而形成整齐美,因为每段的陈述方式、字数等都大体相同,从而形成排比段,同时,在每段的结尾或者开头设置表述方式大体相同的抒情议论句,就形成间隔式排比,文章一唱三叹,回环反复。使文章思想突出,情感强烈;层次清晰,结构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如:
  品读你,品出你让人折服的大度。
  品读你,品出你让人钦佩的阔达。
  品读你,品出你让人感动的勤奋。
  品读你,品出你谦虚谨慎的做人态度。
  ——2006年安徽卷优秀作文《品读欧阳修》
  这是中间四个段落的段首句,每句各自阐述一个意思,四个句子都紧扣话题“读”, 四个段落形成了排比段,从不同侧面展示了读的内涵。回环穿梭,层层推进,共同揭示出文章的主题。
其他文献
春天忙。如果不算秋天,春天比另两个季节忙多了。以旅行譬喻,秋天是归来收拾东西的忙,春天是出发前的忙,不一样。所以,不要跟春天说话。  蚂蚁醒过来,看秋叶被打扫干净,枯草的地盘被新生的幼芽占领,才知道自己这一觉睡得太长了。蚂蚁奔跑,检阅家园。去年秋天所做的记号全没了,蚯蚓松过的地面,使蚂蚁认为发生了地震。打理这么一片田园,还要花费一年的光景,所以,不要跟蚂蚁说话。  燕子斜飞。它不想直飞,免得有人说
期刊
作者简介:朱成玉,70年代生于黑龙江一个盛产煤的城市。迄今为止在各类杂志发表作品50余万字。大多数作品被广泛转载,其中,《请给我五分钟》、《捆绑苦难》、《别踩疼了雪》和《雪蛾》等作为阅读题被重庆、兰州等很多地市选入中考试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被选作2007年全国高考(福建卷)现代文阅读试题。《把生活变成诗歌》被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欣赏,选入香港高中国语教材。    1.你怎样形容你的文字风格?
期刊
玛丽和安娜经常在一起聊天。她们都有一个3岁的女儿。  玛丽总是抱怨自己的女儿不听话,叫她做的她偏不做,不让她做的她偏要做,一件事情,要跟女儿说很多遍,她都学不会。而安娜则很欣慰地说,她的女儿很听话,很多事情都不需要她开口,女儿便自己做好了。  有一天,两人领着女儿一起来到公园。玛丽再三跟女儿说,鞋子很脏,在进公园时,一定要先在门口的垫子上将鞋子蹭干净。结果,玛丽的女儿还是没有将鞋子蹭干净就径直跟着
期刊
今天去储藏室找东西,不料竟有意外的发现。  在储藏室又冷又阴不见阳光的一个小角落,一簇黄色的小花令我眼前一亮。哪里来的花?开得如此努力!  我好奇地走近它:一棵已经干瘪了的白菜,静静地躺在墙角。从它看似枯萎的老根之间,长出手指般粗壮的翠绿的茎,竟有一尺多长。坚实鲜活的茎与那截羸弱衰老的躯干恰好构成了一个大大的直角,那么的张扬!茎的底部抽出多个厚实的菜叶,层叠而上,郁郁苍苍。顶部整齐而有致地分出数十
期刊
曾经到一所学校演讲,那是一所不算大的学校,人数不多,该校的德育处主任在接待我时跟我聊了一下,她主动对我说:李老师,您知道吗?我们学校内有许多孩子的成绩虽不太好,事实上,他们可能从小的智育成绩都不怎么好,但,却非常热心、善良。那些孩子真的蛮可爱的。  看着她描述那些学生时说话的表情,我可以感觉到她心中的那份荣幸与珍惜。  我自己在一所学校教书,从小长大的朋友群里,也有一些在担任中、小学的老师,有时大
期刊
女儿在班级里很有亲和力,人缘极好。这不,在她过生日的时候,一下子飞来了一大帮叽叽喳喳的同学,一屋子的麻雀顿时炸开了锅。我这个当老爸的只好亲自下厨,为他们张罗丰盛的生日晚宴。做完饭,还得和她妈妈装作有事情要出去一趟,免得他们拘束。妻子皱着眉头:指不定他们会把家造成什么样呢?我搂过妻子的肩:没事,回家我收拾。就当是闹了一次“蝗灾”,让她们狂欢去吧!  我们在深秋的凉风里瑟缩着发抖,像两个被小麻雀们占了
期刊
星期一早晨,当我坐上向南行驶的151路公共汽车时,车窗外面阳光明媚,但芝加哥的冬季街景却是凄厉的:树枝光秃,残雪堆积,汽车驶过泥水飞溅。  汽车要在有着大自然景色的林肯公园里穿越几英里,不过没人对窗外的世界感兴趣。乘客们裹在厚实的冬季外套里,挤在一起。汽车马达发出的单调声和闷热的暖气,令人昏昏欲睡。  车上没人说话,这好像是芝加哥乘客们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尽管我们天天见面,都是熟面孔,可相互之间从不
期刊
回家的路上,一天的紧张忙碌就在这行走中放松下来,被荡涤得无影无踪,一下子回归到本原,心无旁骛。在汽车站等公共汽车,悠闲而又恬静。大街上行人不多,大家都在赶着回家。对面的店铺还没有打烊,但生意也不多,门前只有一辆自行车。一位老人,在门前吸烟,闲坐,习惯性却毫无目的地望着南来北往的人流。忽然,他掐掉烟,站起来,把眼前的自行车挪了一个地方,没引起我的注意,依旧向汽车的来向张望。这时,一位盲人顺着盲道慢慢
期刊
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把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予了他。这是自1975年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以来,又一学员登上了如此高的门坎。  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27年,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员去
期刊
卡尔是个黑人孩子,13岁那年,母亲倾其所有,让他在小镇这所私立中学上学,而她则为了给儿子凑够继续学习的学费和生活费,开始四处奔波找活儿干。  然而,母亲万万没有想到,在新的学校里,他处处受到其他孩子的歧视,变得厌恶学校,他几乎天天要和那些歧视他捉弄他的白人孩子打架,还学会了逃课,以及吸烟、喝酒和偷盗。当所有人都认为卡尔将无可救药时,事情却开始出现了转机。  一天清晨,英格丽老师当着所有孩子的面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