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老年人睡好觉,“药”先行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ong3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睡眠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状态。特别是当人们步入50岁之后,睡眠不好就会不期而至,几乎所有人群都会遭遇这个问题。看看周围,是不是有很多人都在为“睡个好觉”而各显神通呢?其中,睡前服用一片安眠药,是一个最简单的选择。

睡个好觉,意义重大


  安眠药是指具有诱导睡眠作用的许多类药物,包括麻醉药、镇痛药、抗癫痫药及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都有诱导睡眠的作用。日常生活中,为解决睡眠障碍问题应用的安眠药,也属于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所以,这类药物通常需要具有一定资质的医生出具精神二类特别处方,才能到药房购买。
  还有一些药物也有一定的诱导睡眠作用,但由于其效果不稳定,或者作用太弱,不推荐日常作为安眠药使用。如抗过敏药扑尔敏,副作用即是诱导睡眠。临床上,也有极少数睡眠障碍患者应用此药来诱导睡眠。酒精也有一定的催眠作用,甚至有部分睡眠障碍患者通过饮酒来诱导睡眠。
  实际上,人们应用酒精和鸦片来帮助入眠,已经有1万年以上的历史了。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的人们都曾经利用植物和特种真菌来帮助睡眠,其中有些中草藥确实具有镇静止痛的作用,比如罂粟与肉豆蔻。可以说,诱导睡眠的方式有很多种,如何正确应用安眠药来保障好的睡眠,对中老年人维持健康的体魄意义重大。

老年人最熟悉二代药


  化学合成的镇静催眠药是现代科技的产物,第一代镇静催眠药在20世纪初即开始应用,包括巴比妥类、水合氯醛、三溴合剂和羟嗪(安泰乐)等。
  巴比妥类药物诱导睡眠的作用不强,需要较大剂量才能满足疗效。同时,巴比妥类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作用,可以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和治疗效果,且对呼吸中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目前临床治疗中不选用巴比妥类药物来诱导睡眠。
  水合氯醛的作用较强,起效也快,一般应用于特殊情况下的催眠。缺点是计量不易掌握,持续时间不长,清醒后头痛、头晕的副反应明显。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儿童及有精神障碍的老年人,达到进行短时检查等医疗操作的目的。
  第二代镇静催眠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20世纪50年代后期,氯氮卓(利眠宁)意外被发现并迅速应用于睡眠障碍领域,很快便有了大量的类似化学衍生物被合成。其中,最为老年人熟悉的就是地西泮、阿普唑仑等。随后的20年中,共有17种苯氮卓类药物上市,主要包括地西泮、奥沙西泮、艾司唑仑、劳拉西泮、咪达唑仑、阿普唑仑和氯硝西泮等。
  目前,全球人口中约有1/5的女性和1/10的男性在服用这类药物。而在老年人群中,这个比例更是大幅增加。此类药物的代谢周期较长,有些药物的代谢半衰期长达20小时~40小时,容易导致一些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呼吸抑制、口齿不清、走路不稳、迷糊、影响功能等。特别是老年人,使用这类药物后生活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可能发生头晕、摔倒、低血压、定向力障碍、判断力下降,以至于长期嗜睡甚至窒息等。

脑萎缩老人慎重用药


  第三代镇静催眠药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主要包括唑吡坦、扎来普隆、佐匹克隆。因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都是“Z”,所以临床上通称为“Z”类催眠药。
  这类催眠药的作用与第二代不同,是通过选择性地与中枢神经系统的GABAω1-受体亚型结合产生药理作用的,一般能显著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这类药物在体内代谢较快,半衰期在2小时~6小时,极少产生“宿睡”现象,也不影响次晨的精神活动和动作的机敏度。由于代谢产物没有相同的竞争位点,故没有蓄积现象,是较为安全的安眠药,久服无成瘾性,停药后很少产生反跳性失眠。
  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肝、肾功能均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镇静催眠药在老年人体内的代谢可能会减慢,特别是苯二氮卓类催眠药,代谢速度会大大降低,从而导致药物的蓄积中毒。很多老年患者长时间应用催眠药物,致使肝脏中起代谢分解作用的酶大量增加,也会影响药物的效果。
  还有一个现象应该引起关注:老年人群中脑萎缩患者较多,会影响到催眠药物的效果。当药物剂量增加后,又会出现镇静效果延长,甚至大大超出药物半衰期的现象,致使患者昏睡数日,期间难免出现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下肢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在此提醒老年人,特别是伴有脑萎缩的老年人,一定要慎重应用镇静催眠药,切不可擅自加大剂量,或者改变药物种类。所有的药物调整,必须由专业医生来指导完成。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饮食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中随机选择6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二甲双胍组实施单纯二甲双胍治疗,饮食疗法联合二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刮痧治疗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19年05月--2020年05月接收的32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均接受推拿+刮痧治疗.结果:治疗后主要症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与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期间于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参照组、观察组,参照组行常规胰岛素注射
目的:评价超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剜除术与电切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定100例超大前列腺增生患者,时间选择:2015年3月~2019年12月,随机电脑排序分组:参照
目的:分析独活寄生汤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腰腿疼痛的有效性及腰屈曲活动度改善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我院接收的88例腰腿疼痛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将其
无论孩童还是成年人,往往都很难抗拒甜食的诱惑。有人说,这是因为人出生后接触到的第一口食物——乳汁是甜味的;也有科学研究表明,吃甜食会使人类的大脑产生兴奋感。这些都不无道理。但随着我国龋齿、糖尿病、肥胖的患病率节节攀升,大家都在追寻:怎么吃糖,才能既满足人们嗜糖的天性,又不增加身体的负担呢?每天吃多少糖合适  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均建议,为了预防超重、肥胖和龋齿,成年人和儿童(≥4岁)应将其每
期刊
味蕾:“吃糖让人很舒服,很快乐啊!”  身体: “不要你觉得, 我要我觉得……”  你相信吗?糖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毒品”!糖的甜味在让人愉悦的同时,会让人上瘾,产生依赖性,甚至出现戒断反应。很多人贪恋糖带来的幸福感,却不知高糖的背后不仅仅是肥胖,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全身性的!  当然,话不能随便说,证据是一定要有的!近些年,发表在《自然》《细胞》《英国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世界顶级医
期刊
在我们科里,几乎每天都会遇到死亡。当患者离世的时候,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家属呼天抢地、悲痛欲绝地大声痛哭。而作为医生的我,也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痛苦当中。  每个人都会经历死亡。怎样上演人生最后的闭幕式,给我们的人生画一个完美的句号,是我多年来苦苦寻找的答案。她来院的目的竟然是为了死  几年前的某一天,我在出门诊,来了一位中年女性患者,陪伴她的还有她漂亮的女儿和英俊的女婿。简单了解病史后,我意识到这是一
期刊
什么是糖上瘾?糖究竟是什么?这里的糖,主要是指碳水含量高的食物,典型的就是各种精制糖(白砂糖、葡萄糖等),大量含糖的加工食物(面包、甜点、饼干、蛋糕等)。吃大量糖会造成龋齿、肥胖,增加代谢症候群风险,加速机体老化等问题。上瘾是因为让你快乐  当进食大量糖后,会刺激大脑内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接受了糖的刺激后,将讯号传送给大脑的伏隔核。伏隔核掌控着我们的快乐、成瘾、恐惧、安慰剂效应等,而且它还与前额叶
期刊
家里老人推门而进。跟昨天一样,手里攥着两个别人废弃的空饮料瓶。去趟菜市场,除了拎回家两兜子青菜,也总是要带回来一点意外的惊喜。  “奶奶, 求求您了! 别再捡瓶子了!”“我们家的条件不至于!”“您这到底是艰苦朴素惯了,还是哪里不对劲?”爱捡东西,难道是病了?  我们先来探一探老人家囤的都是什么东西。如果是有纪念意义的杂物,比如儿孙辈小时候穿过的鞋、老伴生前留下的一个烟斗……就是对亲人的一个念想。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