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能源,巨能量

来源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wy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了“摩擦起电”的现象,如尺子在头皮上摩擦后可吸起碎纸屑。当时的人们一定想不到,在若干年后的今天,这样小小的摩擦也能聚集成供人类使用的能源。
  摩擦纳米发电机
  摩擦能源的利用有赖于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简称TENG)的发明。它是一种利用材料之间摩擦引起的电荷转移,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实现能量收集和转换的发电设备。
  无需充电的手机、永不断电的人工心脏、漂浮在大海上的球形摩擦发电机……TENG技术让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可持续小型移动电源
  TENG技术可应用于移动通讯、物联网、传感网络、健康监测、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能量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和成本低等特点,有望成为新一代移动电能。
  产品1:移动器件充电壳。通过TENG技术,利用环境或人的机械能为便携式电子产品提供能量,人们无需担心手机没电。
  产品2:穿戴式动能收集装置。通过对相互接触的材料表面进行纳米科技处理,使其在相互滑动的过程中,电极之间的电荷转移量得到极大提高,从而让输出功率产生质的飞跃。
  产品1:薄膜式发电装置。具有重量轻、体积小、能量密度高的特点,能在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中大规模应用。它可利用波浪能量,在不借助任何外部电子元器件的情况下直接输出电能。
  产品2:球形纳米发电机。依靠拍打或浮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实现能量的收集,还可作为振动和位置传感器。
其他文献
让任何人列举地球上最小的动物,大多数人都会提到变形虫等单细胞生物。但是,今天我们将把注意力转向那些不需要显微镜的“低调”动物们。  这些动物是一些它们物种中的最小群体,属于次一级的小范围。  菲律宾眼镜猴也被称为Tarsius syrichta,是一种拥有独特脖子的夜行性物种。由于眼镜猴的眼睛不能转动,它拥有的独特脊椎能让它180度转动脖子。它被认为是已知的最小灵长类之一,而且个头只有人类手掌大小
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鲁班锁可以算作一个“地标性”的符号,它由2016块32cm×16cm的LED模块组合而成,长、宽、高都达到5.3m。从外表上看,六根等长的条形体分成三组,形成30个显示面,组成一段完整的电影片段。四季轮回的景象、万物生长的朝气、洁白天鹅的优雅飞翔,无不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与美好愿景。  鲁班锁的两千多个LED模块由60个控制芯片集中到一个电脑控制,需经过大量复杂运算才能精
还记得儿时的珠算吗?虽说生活中已很少有人能熟练运用这项技能,但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珠算并没有消失。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的申遗成功,让各大校园刮起了一股“算盘风”,吸引着人们走进它丰富多彩的世界。  在计算机尚未出现之前,算盘可以称得上是中国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在医疗技术方面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但对于很多疑难杂症,医学专家们仍束手无策。然而科学家们坚信,在未来数十年内,各项医疗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许多现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届时都将迎刃而解。  NO.1生命暂停  生命终结常由一些重大伤害造成,如受到子弹、刀等武器的攻击。统计显示,战场死亡多数是因医疗小组未能在士兵受伤的第一个小时内及时进行治疗造成的。这一个小时被称为黄金小时,对伤者存活至
前段时间,在媒体上看到偏远地区不少人因使用不法分子提供的“一次性输液器”,感染了传染性疾病,痛苦终生。我在医院和诊所也见到有人回收使用过的输液器。可能经过处理后,这些输液器又会被重新投入市场使用,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能不能在输液器使用后,让它留下明显的使用痕迹呢?如果普通人都能轻松辨别输液器是否用过,就切断了非法输液器的市场流通渠道,从而杜绝“一次性输液器”的再次使用。  我将这个想法与在医院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特殊人群,他们或是行动不方便,或是需借助某种外界工具以满足自身需求,尤其是在生病时。  2013年,父亲连续八次住院,经常输液,需要家人或医护人员在一旁看护。虽然医院有监护控制系统,但仍需有人留意输液瓶内的液体流量,并在点滴滴完后通知护士更换。  连续工作、陪护几天的我,总是忘记父亲在输液,没能及时呼叫护士,幸亏有同病房的人发现,才避免输液回血状况的发生。如果病人住单
“无厘头”一词原是广东南海一带的俚语,指“没有道理,分不清楚”,自20世纪90年代起,被著名演员周星驰发展为“无厘头文化”。然而,这股别样的文化风在亚洲金融风暴后就逐渐消退,从此一蹶不振。不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无厘头文化”无处不在,一向以理性著称的科技界也染上了这种风气。  虽然被冠以“无厘头研究”的“恶名”,但以下这些科学研究并不纯粹是博人眼球的表演,而可能是对生活产生影响的发现。  庆祝新年
他从小就立志做记者,12岁那年,他加入学校的记者团,然后到处采访名人。这期间,很多听说他梦想的人都不禁嗤之以鼻,有的人甚至还嘲笑他是疯子。只有母亲开导他,劝慰她,并且义无反顾地支持着他。  后来,他考入了威斯康星大学,在大学里,他一直是学校记者协会的主席,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背着相机,到处采访。他所撰写的稿子,也多次发表在《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上。  毕业那年,机会终于来了,《纽约时报》来
松 鼠  大多数已经成功适应城市环境的动物都相当聪明,例如松鼠和浣熊。无处不在的松鼠更是狡猾——这通过它们的偏执体现出来。松鼠常常精心制作大量的食物储藏室,但是有些食物储藏室内却没有一丁点食物,这些食物储藏室只是为了伪装。  在美国西部,地松鼠显示出高尚的利他主义。它们会发出两种警报:如果威胁来自空中,地松鼠会“吹哨”,如果威胁来自地面,它们则会发出“颤音”。  变色龙  波多黎各变色龙是一种常见
血液宛若一条有生命的历史长河,一部神奇的历史经书,蕴藏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法国著名血液病专家伯纳德教授,运用生化、生理、微型摄影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的新技术分析血液,成功解开了许多人类历史学研究中的难解之谜,并以内容丰富的《血液与历史》一书,轰动了人类史学界。   先从一次意外的发现说起。伯纳德教授在法国发现了一个血红蛋白分子异常的贫血病人,这是一种仅在地中海沿岸和东南亚国家才会出现的贫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