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肿物活检取出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机 构】
:
134001 吉林通化,解放军第二〇六医院
【出 处】
:
中华骨科杂志
【发表日期】
:
1997年17期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侵袭性骨肿瘤凋亡相关癌基因蛋白表达情况。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种共124例侵袭性骨肿瘤凋亡相关癌基因蛋白(c-Myc、c-Fos、Bcl-2)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在几种骨肿瘤中c-Myc和c-Fos表达较普遍,但不同骨肿瘤间c-Myc和c-Fos表达,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值<0.005)。Bcl-2的表达仅见于部分恶性肿瘤病例,良性骨肿瘤均不表达。恶性骨肿瘤三种癌基因
为研究加热对骨组织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从2例健康成年男性取下两侧的股骨干制成标准试件,利用微波加热37℃、45℃、60℃、75℃和100℃30分钟后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的加热后,各温度组骨组织的拉伸、压缩及弯曲的最大应力和弹性模量无明显差异,同时发现不同温度骨组织的钙、磷含量和骨胶原组织学形态与对照组相似。说明在体外不同温度加热后对骨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无明显影响。为观察微波加热后骨
膝关节僵直的主要原因是伸膝装置的粘连与挛缩。作者在股四头肌成形、膝关节松解的基础上,应用髌骨牵引,使挛缩的肌肉在持续张力作用下得以延长。由于股直肌的完整性得以保留,避免了股直肌肌腱延长术可能导致的主动伸膝功能的部分丧失。对于陈旧性股骨干骨折,髌骨牵引不影响内固定的稳定性,使骨折的愈合和膝关节功能康复能同时进行。本组27例,平均随访1年以上。平均屈膝功能由术前的28°增至121°,平均进步93°,效
作者自1985~1995年收治5例少见的巨大外伤性动脉瘤,年龄23~44岁,均为男性。其特点是近端血供难以用止血带控制阻断,且瘤体巨大,诊断有一定难度。作者认为脱位、骨折等外伤后形成的肿块必须考虑到血管损伤的可能,穿刺、多普勒超声检查及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造影有助于确诊。本组5例病人中前2例采用直接探查修补或吻合血管;另外3例先行手术阻断或结扎近
为观察经颅磁刺激的不同刺激量和脊髓缺血性损伤对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采用兔脊髓可逆性缺血损伤模型进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监测。发现在40%~80%的刺激量时,MEP相对稳定。脊髓缺血损伤后MEP潜伏期延长或消失,恢复血供后MEP先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至4~6小时完全恢复正常,当脊髓缺血后24小时出现继发性损伤时,MEP再次出现异常,MEP的表现和后肢运动功能变化及病理改变相一致。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