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在韩国的传播与拓展

来源 :电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Load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异常重视国产电影的海外传播与竞争力,而新时期以来的中国与韩国电影,由于中韩两国具有文化亲缘性等而得以不断交流与传播。中国电影在韩国市场上映已有数十年时间并取得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市场占有率低、文化折扣等问题,竞争力不足,传播力薄弱。探究中国电影在韩国真实的传播现状,特别是借此研究中国电影的竞争力,对于反思中国电影、推动中国电影海外传播与提升文化的竞争力、传播力具有重大意义。
其他文献
三全育人思维对于高校外语教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为促使外语教学质量可以得到提升,满足人们对外语学习的需求.老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将外语教学工作与全员育人思维、全程育人思维以及全方位育人思维之间进行有机结合,保证采用的教学方式能够符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外语知识.
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现代化强国背景下的重大战略目标,新形势下实现乡村振兴任务势必与城乡职业教育改革紧密结合.本文以湖南省城乡职业教育为研究目标,深入探讨湖南省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为推动乡村经济振兴带来的优势,并依据内外部环境分析来概括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差异,提出制约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因素,为实现湖南省乡村经济建设提供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我国GDP总量从1977年的3645亿元,上升到2018的90.03万亿元,人均从381元上升到64520.7元.过去30年我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低成本优势息息相关,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逐渐减缓,人口红利日益消失.这种人口因素导致的劳动力短缺,标志着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的完结,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刘易斯转折点正在到来.[1]我国劳动力供给态势发
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状况日益受到关注,大学生能否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和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深化社会责任认知、激发社会责任情感、促进社会责任的履行,是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的有效载体.本文总结了当前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高校社会责任教育面临的困境,阐述了以大学生志愿服务为载体的高校社会责任教育面临困境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路径思考.
长大的定义,是变得孤独,而又坚强.rn生命从呱呱坠地那刻起,周围就充溢着各种情绪,我们会自由地表情达意.直到后来的某一瞬间,我们开始学会掩饰、容忍,我们将那一瞬间命名为“长大”.
期刊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百年华诞,主流媒体正将微纪录片作为提升家国认同、弘扬爱国精神的文化传播主战场。红色主题微纪录片是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各个阶段伟大革命的主旋律纪录片,其利用广泛参与、多元互动、碎片化时间等传播优势,迎合了当下主流文化与新媒体平台相融合的创作要求,为红色精神的传播开辟了重要阵地。本文以近五年来典型的红色主题微纪录片为例,探究其鲜明特色的影像叙事和不断突破的创新表达,对于类型探索与突破具有现实意义。
主旋律电影中时代楷模形象的建构是在现实题材的基底上对楷模形象进行电影艺术的转化,在人物形象建构上既保留了时代楷模作为常人的真实人性底色,也将其超越常人的精神品质和思想内核融进了人物符号之中。泛情化的人物塑造手法摆脱了千人一面的“神化英雄”符号建构,为意识形态主题注入伦理感情元素,从而拉近观众与人物间的心理距离。符号表征和隐喻的运用则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让人物符号的精神内核得以彰显,从而实现时代楷模对大众观影群体的主流文化教育作用。
2021年适逢建党100周年,数部党史题材电影以富有感性情感的创新表达为党献礼。党史题材是新主流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摆脱了以往主旋律电影的宏大叙事,选取百年党史中的惊鸿一瞥,用吸引力、情动力、冲击力对党史事件进行日常性描绘,兼具主旋律电影的理性色彩与艺术电影的感性特质,诉诸观众以心灵上的触动。在视觉文化与消费文化的背景下,新感性进军新主流电影是必然事件。调动新感性生产情感价值,能够助推新主流党史题材电影契合新感性时代的电影运作逻辑与审美取向。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热映背后蕴藏的是观众对其现实主义价值传导的认可,尤其是当影片题材融入商业、类型、行业等元素后,主旋律电影逐渐摆脱了教条化、机械化的标签,既能准确地迎合观众对电影叙事主题新鲜感的需求,又能通过影片现实主义价值弘扬国家主旋律。本文旨在从该类型电影的现实主义核心叙事出发,由个体的观众层面逐渐扩大至大众视角的国家层面,论述主旋律电影在群众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国家形象传播方面所起到的实际价值。
作为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精神维度的大众化审美需要,电影艺术以多元化的艺术视角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并以写实性的客观叙事重现历史场景,同时将思想意志及价值观念通过声音影像的直观性传播融入观影者的思维世界。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为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借助艺术化形式,再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历久弥新的坚定革命信仰,深情大爱的高尚家国情怀以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创新了传承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文化艺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