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规范下土地征收制度分析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ytalez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也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土地被征收的人今后的生活如何保障,子女的今后生活如何依靠,都是很现实的问题,处理不好对和谐社会的稳定会产生消极影响。当然土地征收对社会发展也有其积极意义。本文将从《物权法》的角度对现实中的土地征收制度分析其进步性和存在的问题,以供读者参考。
  物权法 规范 土地征收 探析
  【中图分类号】DG22.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042-01
  1物权法中土地征收制度的进步性
  1.1强调了土地征收的公益性
  土地征收权的行使是对土地所有权的一种剥夺,是对所有权规则的一种破坏,只有出于公益目的才叫合理。商业性用地原则上是不应列入此范围的。《物权法》则于第四十三条规定,“国家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明确土地征收必须是为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指明了土地征收的前提条件。
  1.2明确了财产所有权平等保护的理念
  《物权法》明确规定,国家所有财产、集体所有财产、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这就表明《物权法》强调平等保护国家、集体和私人的物权。平等保护意味着物权的主体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不能认为为了国家取得财产所有权而牺牲集体物权利益是理所当然。这一点是我们探索中国土地征收制度时应具有的前提理念。
  1.3补偿范围有所扩大
  我们惊喜地发现,物权法第四十二条关于补偿范围的规定中除了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土地管理法》已经强调的补偿外,还增加了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以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对农民来说,“家”就是一个生长在土地里的概念,目前仍有很多地区的农民以务农为主要谋生渠道。当逐渐失去土地,当脚边的田地产量日益减少,由于缺少技术和学识,他们面临的将是失地又失业的困境。而一次到位的补偿金只能让他们坐吃山空,并非长远之计。
  1.4强调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
  《物权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因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收、征用致使用益物权消灭或者影响用益物权行使的,用益物权人有权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的规定获得相应补偿。”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承包地被征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获得相应补偿。”物权法的这一规定开辟了土地征收物权保护的新领域,弥补了《土地管理法》在用益物权保护上的空白。物权法作为基本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放在用益物权中的首位,强化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是众望所归。
  2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2.1土地征收中的利益冲突
  土地征收制度往往与房屋拆迁,以及其它地上物征收交织在一起,有着很大的复杂性。近年来我国关于土地征收的纠纷不在少数,不但造成官民之间关系紧张,还容易引起群众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特别是城镇化大步向前的今天,土地征收中涉及到政府、用地人、被征收人三方的利益需求。在实践中产生了以下矛盾:政府以公共利益为由将集体土地予以征收,又以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划拨公益条件为由对该土地实行有偿出让,尽享其中的差额利益。对被征收人而言,当土地被征收时,就住宅及其相应的宅基地使用权而言实质上都被一起“征收”了。他们失地失家又失业并意识到转变土地所有权能产生更大收益时,自然也要求享受这部分利益。三方的利益冲突共同影响了国家土地征收制度的实施,并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2.2回避公共利益的界定
  “公共利益”这一词,在宪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出现频率很高,但是没有一条规定可以告诉我们究竟什么是“公共利益”。如今,万众瞩目下的《物权法》仍未对其所强调的公共利益给予明确的解释。有学者反对将公共利益的内涵在物权法中加以界定,因为公共利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但是,我们无法忽视现实中,很多的违法占地就是打着“公共利益”的幌子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的。法律都是在实践中摸索检验、不断试验、不断弘扬才成功的,因噎废食的回避主义只能使顶风作案的人更加得意放肆,不知这样下去,有一天“公共利益”这个词会不会变成一种讽刺。
  2.3土地征收补偿的范围、标准和分配情况不尽人意
  关于补偿标准,《土地管理法》用各种数字和公式以土地的产值为基础去规定耕地征收补偿的限度,未考虑土地被征收再出让后市场价格上涨的因素。《物权法》对原有法律的死标准采取了默认态度,在考虑农民的损失时,只规定了对直接损失的补偿,间接损失原则上不予考虑。有时,一些地方以发展地方经济和公益事业、解决工作经费为由,层层截留或挪作它用,真正到农民手中的更寥寥无几了。这种计算标准还完全抹煞了农用地变为非农用地的价值变化,对被征收人是极不公平的。关于补偿范围,《物权法》虽加入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但是现实中能对此贯彻执行的并不多。其实,即使是部分失地,很多情况下农户会被征收大半的土地,残地无法实现原有的土地功能。
  2.4土地征收的救济不充分
  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如果被征收人对于政府执行中不公开等程序上的不公正有异议怎么办?对于不服补偿标准实体上的争议又如何解决?一旦是违法征收又如何挽回农民的损失?实践中我们还不能找出一个准确有力的答案。有权利就要有救济,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济却姗姗来迟。《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究竟是什么处理决定?是否包括土地补偿标准的争议?我们不得而知。至于是按民事诉讼处理还是按行政诉讼处理更是无处参照。现实中,被征收人寻求司法救济时,民庭认为一方当事人是国家机关,无权受理;行政庭也以补偿标准是双方协商,应属民事诉讼为由,不予受理。被征收人状告无门后,往往以上访、缠讼等极端方式寻求一个说法。不过该法对政府的裁决权却有很清晰的规定。我们知道,在征收过程中,政府的角色确实应该是中立的,但事实上,很多地方政府并没有站在一个超脱的地位,反而经常是其中的一个利益相关人,这样的规定恰恰使政府成了自己的法官。我们寄予希望的《物权法》对此继续“保持沉默”,只规定土地征收的物权内容和少许规则,至于如何救济只字未提,让被征收人的物权利益形同虚设,成了没有盔甲的战士。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要和谐发展,土地征收制度就要在法律的规范下,配合政策的合理制定和实施,随着实践中发现的一些新问题,不断加以完善,从民生角度最大限度的维护被征收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论《物权法》中土地征收制度的创新与不足》,陳杉,韩学平,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论土地征收中的物权保护》,季秀平,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其他文献
学生们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在现今许多中学里似乎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节奏教学上,一方面学生学习了音乐理论知识,却无法正确、流畅地读出一条节奏或通过唱谱自学一首歌,即使模仿,也缺乏流动感。另一方面,却有很多学生在业余时间,花费高昂的学费进行器乐或声乐的专门训练。  探索 音乐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048-02  究其成
期刊
在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就感到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二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  活动课 主动参与 语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049-01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
期刊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学科的特点和特殊功能,决定了它在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担负着更多的任務。  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课堂 主体  【中图分类号】0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049-02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学科的特点和特殊功能,决定了它在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担负着更多的任务。因此,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数学教学素质化和现代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是主体,但教师还有主导的作用。教师通过主动地指导学生,为学生发现问题当好踏脚石和敲门砖,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逐步解决数学问题。在各组代表发言后,由其他同学自主认同或者反对,教师适时追问有关问题,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方法:“点点重合、边线重合、看位置。”这样的教学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为主体。  善于引导 问题情境 发现问题  【中图分类号】G6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
期刊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是创新的激发点。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主要是一种“接受教育”,这种教育严重抑制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淡化,逐渐变得循规蹈矩而没有个性。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自主地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问题都来源于学生主体,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自主意识 问题意识 合作意识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
期刊
幼儿每次的作品,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为此,根据幼儿每次活动的作品类型,我会提前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版面。当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我会指导幼儿自己动手把已贴上标志的作品粘贴在合适的位置,当全部的作品张贴完成后,就会形成一幅别具风格的作品版面。  幼儿园 环境设计 科学  【中图分类号】TU97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051-02  虽然我们的幼儿教育开展的很好,
期刊
历史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情感教育,挖掘生动丰富的历史教材内容,由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是情感教育的一种好方法。但通过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方法则更佳。  历史 交互式 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057-02  1交互式探究创新教学试验依据  1.1理论依据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
期刊
目的:分析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方法:对67例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7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穿孔单纯修补50例,胃大部切除17例。治愈62例,死亡5例(7.46%)。术后并发症16例:肺部感染9例、急性心功能不全2例、中毒性休克3例、切口感染2例。结论: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情复杂,一经确诊,宜尽早手术,同时应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营养支持。 
期刊
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要求不是很高,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学习文化课注重掌握最基本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内容相对比较基础,所以课时比较充裕,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经常总结反思所学习的内容,达到理解的目的.  自身反思 教学理念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050-02  中职数学教育的目标是义务教育的延续,为
期刊
在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大力开展快乐体育、成功体育,将体育意识培养贯穿于每一堂课和其它各种教学活动中,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体育教学 培养 体育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054-02  1对终身体育意识的认识及范围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