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研究钩沉与反思——兼论“意象”内涵及其审美特性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enying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关学界,“意象”是一个极具学术生命力的核心范畴。当代“意象”研究的学术实绩值得肯定,但在语源阐释与思想方法上还存在诸多问题。追溯“意象”语源,应当注重“象”的中介关联性,继承早期的“言”“象”“意”三元范式,重新认识并扬弃明清时期的“情景交融”等二元范式。在研究方法上,无论“主客二分”还是“超主客二分”,都不能真正摆脱二元范式的窠臼,亦不契合中国思想实际。在基本理念上,“意象”研究应当奠基于先秦时期即有的“和实生物”“相异者相济”理念。明清时期何景明、王夫之等人并非反对“分”,而是反对“离”,其思想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电信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电信网进行综合化的管理以及让电信网的管理变得更加智能化,也是目前电信网网络管理系统主要发展的方向。综合性的网络管理系统的目标就是能够集中监控多个子网,但是由于目前电信网络的规模逐渐变大且结构也相对比较复杂,在同一时间产生的一些告警信息具有多类型、数量庞大等的特点,要想对告告警的根源进行分析和定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而有效利用好数据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