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FILM)磁控溅射Ni56Mn27Ga17合金薄膜的光学反射特性研究

来源 :光学仪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y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NiMnGa磁性形状记忆合金薄膜是非常有用的多功能材料,为考察其光学反射特性,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单晶硅衬底上沉积了Ni56Mn27Ga17合金薄膜,并对其表面形貌和光学反射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薄膜的表面粗糙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300~800 nm波长范围内,薄膜反射率均随波长的减小而降低,且薄膜整体谱线范围内的反射率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关键词: NiMnGa合金; 薄膜; 磁控溅射; 光存储
  引言Heusler型Ni2MnGa磁驱动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新型形状记忆材料,与传统热场驱动形状记忆合金不同,该类型合金在外加磁场的驱动下马氏体孪晶变体可发生重新排列,而在高磁场作用下诱发马氏体相变,可产生高达10%的磁致应变,从而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12]。近年来,随着微机电系统的迅猛发展,NiMnGa磁驱动记忆合金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NiMnGa合金薄膜的研究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目前,国际上已对NiMnGa合金薄膜的制备工艺[36]、马氏体相变行为与微观结构[79]、力学性能以及磁学性能[1012]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但有关薄膜光学反射特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依据磁光存储的工作原理,利用NiMnGa合金薄膜在磁场作用下可发生相结构转变的性质,采用脉冲磁场驱动薄膜纳米微区发生母相到马氏体相的转变,利用二者之间的不同光学反射率进行信息的写入和读出,可实现光磁混合存储功能。因此,研究NiMnGa合金薄膜的光学反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对于薄膜的光磁混合存储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硅单晶衬底上沉积了NiMnGa合金薄膜,着重考察其光学反射性能,阐明其物理机制。1NiMnGa合金薄膜的制备利用沈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的EB500型超高真空磁控溅射镀膜仪沉积NiMnGa薄膜,靶材成分为Ni54Mn25Ga21(at%),其直径为60 mm、厚度为2 mm,衬底为(100)取向的单晶硅片。溅射条件如下:背底压强低于2.5×10-4Pa,高纯氩气(体积浓度为99.999%)工作压强为0.4Pa,,溅射功率为350 W,靶基间距为75 mm,溅射时间30 min,沉积薄膜过程中沉积温度保持在300 K。薄膜制备后将薄膜封入石英管中,使真空度达到3×10-3 Pa,然后进行不同温度下退火处理,以使薄膜完全晶化。采用X射线电子散射谱测定薄膜的化学成分为Ni56Mn27Ga17薄膜,利用Digital Instruments 公司的 Nanoscopella型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该薄膜的表面形貌,采用美国PerkinElmer公司的Lamda 900及Lamda 950型分光光度计测定该薄膜的反射率曲线,光源波长包括紫外/可见/近红外波段,测试波长范围为200~800 nm,扫描速度750 nm/min,试样尺寸为10 mm×10 mm。光学仪器第35卷
  第3期周围,等:磁控溅射Ni56Mn27Ga17合金薄膜的光学反射特性研究
  2实验结果分析图1所示分别为经873 K、973 K和1 023 K退火1 h的Ni56Mn27Ga17合金薄膜的原子力显微镜三维形貌像。由图可见,该薄膜表面由凹凸不平、尺寸不均一的“岛状”团簇颗粒组成,且颗粒尺寸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些团簇状的颗粒是由许多单晶颗粒堆积构成,并且单晶颗粒之间无明显的取向关系。各不同退火条件的薄膜表面均方根粗糙度随退火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当退火时间均为1 h,薄膜表面均方根粗糙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退火温度为1 023 K时,表面均方根粗糙度超过20 nm,表面平整度显著降低。这主要是因为高温环境有利构成团簇颗粒的各个晶粒生长,导致粗糙度增大。
  3结论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Ni56Mn27Ga17合金薄膜,研究了退火温度对薄膜光学反射特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获得主要结论如下:(1)薄膜表面是由凹凸不平、尺寸不均一的团簇颗粒组成,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颗粒尺寸逐渐增大;(2)在相同的退火时间(1 h)下,薄膜表面均方根粗糙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退火温度为1 023 K时,表面均方根粗糙度超过20 nm,表面平整度显著降低;(3)在300~800 nm波长范围内,各退火试样的反射率均随波长的增大而增大,且薄膜光学反射率随表面均方根粗糙度的增大而降低。
  参考文献:
  [1]MURRAY S J,MARIONI M,ALLEN S M,et al.6% magneticfieldinduced strain by twinboundary motion in ferromagnetic NiMnGa[J].Appl Phys Lett,2000,77(6):886-888.
  [2]SOZINOV S,LIKHACHEV A A,LANSKA N,et al.Giant magneticfieldinduced strain in NiMnGa sevenlayered martensitic phase[J].Appl Phys Lett,2002,80(10):1746-1748.
其他文献
摘要: 为了研究温度传感器测量小热惯量温度场的准确性和即时性,对2 ml沸水分别利用水银温度计、热电偶和金属管封装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进行测温,所测温度的值分别为94.0 ℃、95.0 ℃和98.6 ℃,三者的响应时间分别为10.0 s、8.5 s、2.5 s。可见,小体积金属管封装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并对不同封装工艺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传感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小
期刊
摘要: 针对目前工业检测用的连续变倍显微物镜分辨率低的问题,结合机械补偿结构的变焦原理,实现了基于Zemax的简单连续变倍显微物镜设计。该物镜由6片材料为F1、K9、ZF3组合的双胶合组构成,结构简洁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可以0.7×~4.5×连续变倍,能与1/3英寸CCD匹配。利用MATLAB对变倍组和补偿组的运动轨迹进行拟合,验证了其可行性,结果表明整个连续变倍显微物镜满足工业视频检测的使用要
期刊
摘要:  针对扫频光源相干层析成像系统(SSOCT)光谱的非高斯型分布,对采样到的干涉光谱实施了基于汉明窗函数的光谱整形。利用选用的汉明窗整形算法,成功地实现了对样品(镀膜的塑料卡片)上界面层析成像纵向分辨率的提升,使其上界面膜层的分辨率从128.9 μm提高至109.4 μm。由于更好地压缩  纵向扫描(Ascanning)信号的展宽,因此基于汉明窗算法的光谱整形的方法比传统对原始数据直接快速傅
期刊
摘要: 石墨烯因具备宽波段高透光性和良好的导电性而有望成为光学窗口的电磁屏蔽材料。采用AuCl3掺杂方式增加少层石墨烯薄膜的载流子浓度,降低表面电阻值。并通过拉曼光谱对掺杂前后石墨烯薄膜进行表征、对比,得到石墨烯薄膜层数、缺陷、掺杂类型及连续性方面的信息。利用各向异性介质的平面波传输线模型,着重考虑化学势对石墨烯电导率的影响,得到宽波段掺杂石墨烯的屏蔽效能曲线。实验采用屏蔽室法对转移在PET表面的
期刊
摘要: 现代战争中,高光谱成像技术开始应用于伪装目标识别。为了加强对高光谱图像的信息挖掘,确定可以用来进行伪装识别的目标高光谱特征,对高光谱成像条件下的迷彩伪装特性及影响伪装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在光谱维,从高光谱图像中直接提取光谱曲线,确定了图像对比度高、迷彩伪装特征明显的光谱波段为650~740 nm、780~800 nm。利用光谱角进行相似度计算,分析了阴影对光谱曲线的影响。在空间维,通
期刊
摘要:  中性度是表征中性密度滤光片中性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对中性度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和总结现有工程中的一些关于中性程度的表述,并结合密度滤光片的测试光谱曲线,总结出了光密度曲线的归一化比较方法。为进一步对中性度进行量化,提出了标准中性度的定义,并给出了中性度的具体算法。该算法简单、易行、直观,便于实施推广。经过该方法量化后的中性度指标不仅可用于标注标准密度滤光片产品的中性程度,也可用于非标产
期刊
摘要:  为解决红外迷彩对传统热成像系统的干扰问题,达到在战场上识别红外伪装目标的目的,进行了长波红外偏振成像与光强图像融合的实验研究。采集了典型战场背景的长波红外偏振图像,利用MATLAB编程对红外偏振图像处理得到了长波红外偏振度图像,进一步对偏振度图像和光强图像进行了融合。实验结果表明,红外偏振度图像比原始红外图像的灰度均值提高了53%,灰度标准差提高了90%,平均梯度提高了2.04倍;融合后
期刊
摘要: 旋光检测技术可以区分手性化合物的对称性,与色谱检测技术结合可以实现手性化合物分离,在生物制药、成分分析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纯净水和两种葡萄糖溶液进行旋光现象检测,用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确定这三种样品的偏振角度,具体分析了二次拟合和一次拟合两种算法。实验表明,一次拟合比二次拟合简单,精度很相近,从实验测量速度和精度综合考虑,一次拟合比二次拟合更适合于实验的旋光检测。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为提高光学显微成像及微粒控制的效率,提出一种通过双环形旋涡相位板对入射光为拉盖尔高斯柱矢量光束进行波前相位调制的多焦点产生方法。通过Debye矢量衍射理论分析了该相位板对焦点区域光强分布的影响。分析表明,经调节内外环旋涡相位拓扑数及内环的半径,可以对焦点区域光强分布进行整形,在焦平面上产生多焦点,而且通过改变入射柱矢量光束的偏振态,可以进一步得到光场由轴向分量为主的多焦点及由横向分量组成
期刊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DCT变换的自适应水印嵌入和检测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根据分块图像矩阵的特征,利用DCT变换的特点和自适应算法,在不同的分块区域中嵌入不同强度的水印,在图像的每个分块区域内都能实现水印强度和透明性的自适应调节。在检测水印时,还采用了一种有四级优先级的图像恢复方法,可以更好地恢复水印图像。利用这种方法成功地进行了水印的嵌入与检测,并对水印图像进行了量化攻击、JPEG压缩攻击、高斯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