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串情义交融的脚印,是那样的平凡,平凡得如渤海湾的朵朵浪花,但当这种平凡慢慢地沉淀,因坚持而执著成一种对生命、对人生的信仰的时候,它就会深深地印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漫过每个人的心海,成为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沈阳军区某装甲团装步一连连长王晓冬正是用“情”与“义”,挑起岗位、家庭和部属这副重担,用道义与责任的平衡与守望,催生着人格的力量,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
军人晓冬之烦恼
对于王晓冬来说,命运的交响很难用和谐和完美来修饰,孱弱的身躯承载着太多的不幸与挫折,似乎一切的经历都在刻意磨砺他那样一种誓不低头的意志。
2005年1月,为王晓冬成长付诸许多心血的外公因病去世。一个月后,唯一的姐姐因煤气罐爆炸身体大面积烧伤,在痛苦和煎熬中离开了他。“那段日子,母亲每天以泪洗面,我却只能把泪流在心里,我要是倒了,这个家就彻底塌了。”
2005年8月20日,就在王晓冬准备举行婚礼的前三周,爱人吕娜参加同学婚礼时,右眼不慎被礼花炸成重伤。晶状体严重损坏,随时都可能伤势恶化摘除眼球。烟火灼伤了青春的脸庞,鲜血浸染了待穿的嫁衣。母亲因伤心过度而一病不起,不幸的王晓冬不得不再一次接受厄运的挑战。
打开王晓冬的履历,王晓冬的军旅生涯伴随着荆棘与泥泞:2003年9月,司令部准备选择王晓冬参加机关业务培训,可这节骨眼儿上,他却因急性阑尾炎住进了卫生队,后又引发肠粘连,反复住院半年之久,进机关的事也因此成为泡影,2004年、2005年初的两次考研都因为工作原因未能如愿,同期毕业的战友职务提升了,工资上调了,而他工资没长,职务没提,反而被调到一个连续七年未被评先的连队继续任排长职务;2005年5月,王晓冬的岳母又因煤气中毒住进了医院……
政委刘勇强谈及王晓冬的不幸时感慨地说:“谁家都有难心事,可晓冬的难心事格外的多,但每次他都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挫折,这样的干部让官兵们打心眼里佩服。”机关没进成、职务没提升、考研没如愿、家庭屡遭不幸等等,对于王晓冬来说都蕴含着等量或是更大动力的种子,用王晓冬自己的话说:“一个人心中想着光明,生活中就一定会充满光明。”
晓冬痛并快乐着的爱情
爱会给人带来花环,爱也会给人带来磨难。然而,当爱演绎成为一种道义的时候,纵然爱的历程荆棘遍布、峭壁林立,爱着的人也会义无反顾地跟随。
王晓冬爱人吕娜的眼睛受伤后,心理上的折磨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想到晓冬姐姐相恋四年的男友因无法面对现实而离去时冷漠的背影,吕娜开始迷茫,晓冬是军官,虽然领了结婚证,但没有举行仪式,在世俗的观念中他们还算不上夫妻。吕娜不知道与晓冬的感情还能走多远,毕竟现实是残酷的,为了那份仅存的自尊,吕娜狠下决心要与晓冬分手。
吕娜的脾气变得异常暴躁。2005年8月31日晚上,王晓冬喂饭时不小心碰到了吕娜的鼻子,吕娜嚷道:“你走吧,我不要你管,我们分手吧。”王晓冬不愠不火,满脸赔笑:“你让我走就走,那我多没面子啊。”说着将汤匙端到了吕娜的嘴边,吕娜一抬手,连王晓冬手中的碗一起打翻了,米汤洒了一身。
2005年11月27日凌晨,半夜醒来的吕娜叫醒了睡在隔壁的王晓冬说是想吃豆腐脑。隆冬季节,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在近零下20度的黑夜里,王晓冬裹着大衣一步一滑地找了半个多小时才看到了一个亮着灯的小吃部。王晓冬把装有豆腐脑的塑料口袋放在贴身衣服里,小心翼翼地往,回走着。突然脚下一滑,王晓冬摔个四脚朝天,豆腐脑洒了一身。6点多钟,王晓冬才拖着疲倦的身子将豆腐脑端到了吕娜的床前,吕娜却没好气地说:“等了这么久,我不吃了。”
看到王晓冬疲倦、痛苦、憔悴的面孔,地方的几个朋友劝道:“这病肯定落个残疾,这样下去,谁受得了,散了吧。”
岳父母也对王晓冬说:“晓冬,我女儿没福,让你受苦了,不能再让她拖累你了。”面对人们善意的劝说,王晓冬不为所动,因为父母离异的伤痕、姐姐男友毅然离去时的冷漠,让王晓冬更加懂得去珍惜,更加明白要用一颗感恩而坚强的心去承受人间冷暖。王晓冬说;“我爱她,所以我承受这份爱带来的所有幸福与不幸。”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吕娜生病的6个月内,王晓冬陪爱人先后6次进京、7次去沈阳,大小手术做了4次,医药费花掉10万多元,这对一个贫寒的家庭来说简直难以承受。这些,没有郑重承诺,也没有海誓山盟,却让每一个人看到了王晓冬的铁骨柔情。
吕娜感动了。那一天,教导员柳耀鹏专程到医院看望他们时,带去全营官兵的慰问品和组织的慰问金,特别是战士们发自内心的祝愿让吕娜流泪:“嫂子,你一定要挺住,你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嫂子,这是我们全班给你叠的99只千纸鹤,祝你和排长幸福”、“嫂子,我的家乡有一种草药对眼睛有好处,明天我就让我爸给你寄去”……战士们的祝福如一缕阳光穿过玻璃窗,照进静静的病房,照进吕娜的心房。“如果你知道有人像期待节日一样期待你恢复健康,就是患病也是愉快的。”吕娜含着泪说:“战士的情就是晓冬的心,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依然会做晓冬的新娘。”
晓冬的爱心渗透
王晓冬拖着虚弱的身子从北京回来那几天,战士们拥到排长身边问寒问暖。大家像约定了一样,无论在生活上还是训练中,没人给王晓冬添乱,二班副班长韩非洲还买了10多袋牛奶偷偷地放进王晓冬的床头柜里。
说起韩非洲,这个活泼的战士虽然军事素质不错,但因为作风不严谨,与王晓冬曾有过一段“较量”。2005年9月的一天,骄阳似火,王晓冬组织全排进行战术科目训练。按预先设定的战术背景应该是“遭敌火力压制”,王晓冬下达“卧倒,低姿匍匐通过滩头阵地”后,做示范动作的韩非洲却绕过了荆棘和水坑在右侧平坦的地面趴了下来。“为什么?”王晓冬严厉地喝问。
“排长,较什么真啊,这又不是打仗。我这衣服可是刚洗的啊。”小韩嬉皮笑脸地说。
“今天你能选择训练场,明天你绝没机会选择战场。”王晓冬训斥道。
在新战士面前挨了批,小韩觉得很没面子:“你不怕你来咽。”小韩索性撂“挑子’。
王晓冬给自己下口令,卧倒在荆棘上,匍匐前进,越过了水坑,手上、脸上划出了很多血道,泥水溅了一身。这时,四班长杨慧东大喊一声:“全排散开,卧倒。”战士们“唰”的一下展开战斗队形,迅速卧倒在地,用标准的低姿匍匐动作在荆棘上、水坑里前进。只有韩非洲没有动。
然而在接下来的登车训练中,韩非洲不小心扭伤了脚。王晓冬把韩非洲背到一块平坦的地面上坐下,脱掉韩非洲的湿鞋,把脚抱在怀里揉了起来。韩非洲含着泪连声说“排长,对不起。”那情景让在场战士们无不为之动容。
“如果你拥有某种权力,那不算什么,如果你拥有一颗富有的心,那你就会获得权力所无法获取的爱戴和真情。”王晓冬用他那颗滚烫的心,赢得了战士们的尊重和爱戴,用他自己的话说:“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在带兵人的准则中,真心换真情是第一准则。”
考取石家庄装甲兵指挥学院的简小平不会忘记,是排长帮他提高素质“开小灶’才闯入了全军统考的考场,当上班长的陈雨成不会忘记,父母离异、姐姐失身的打击使他一度消沉,是排长为他根治“心病”,树立了信心,成为训练尖子的王玉红不会忘记,是排长帮助他走出考学落榜后的阴影,成为战士们羡慕的“训练尖兵”,被评为“优秀土兵”的龙海明不会忘记,是排长拿出筹备婚礼的钱,妹妹才能如愿上学:转上士官的戚晓春不会忘记,房屋被大水冲垮,排长又是捐钱,又是写信联系地方政府,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像这样的事,王晓冬不知做了多少,随便拽一个他带过的兵都能给你讲上两三段。
“金杯、银杯,不如战士的口碑:成绩、功绩,不如战士的铭记”,这是记在王晓冬工作笔记扉页上的一句话,这是对王晓冬的最佳诠释,几年间,王晓冬先后拿出3000多元帮助有困难的战士,转化后进战士11人,带过的兵有3人提干或考入军校,5人入党,22人当上班长。2005年底,王晓冬被师树为优秀基层干部标兵,荣立二等功一次,并破格提拔为该团装步一连连长。
军人晓冬之烦恼
对于王晓冬来说,命运的交响很难用和谐和完美来修饰,孱弱的身躯承载着太多的不幸与挫折,似乎一切的经历都在刻意磨砺他那样一种誓不低头的意志。
2005年1月,为王晓冬成长付诸许多心血的外公因病去世。一个月后,唯一的姐姐因煤气罐爆炸身体大面积烧伤,在痛苦和煎熬中离开了他。“那段日子,母亲每天以泪洗面,我却只能把泪流在心里,我要是倒了,这个家就彻底塌了。”
2005年8月20日,就在王晓冬准备举行婚礼的前三周,爱人吕娜参加同学婚礼时,右眼不慎被礼花炸成重伤。晶状体严重损坏,随时都可能伤势恶化摘除眼球。烟火灼伤了青春的脸庞,鲜血浸染了待穿的嫁衣。母亲因伤心过度而一病不起,不幸的王晓冬不得不再一次接受厄运的挑战。
打开王晓冬的履历,王晓冬的军旅生涯伴随着荆棘与泥泞:2003年9月,司令部准备选择王晓冬参加机关业务培训,可这节骨眼儿上,他却因急性阑尾炎住进了卫生队,后又引发肠粘连,反复住院半年之久,进机关的事也因此成为泡影,2004年、2005年初的两次考研都因为工作原因未能如愿,同期毕业的战友职务提升了,工资上调了,而他工资没长,职务没提,反而被调到一个连续七年未被评先的连队继续任排长职务;2005年5月,王晓冬的岳母又因煤气中毒住进了医院……
政委刘勇强谈及王晓冬的不幸时感慨地说:“谁家都有难心事,可晓冬的难心事格外的多,但每次他都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挫折,这样的干部让官兵们打心眼里佩服。”机关没进成、职务没提升、考研没如愿、家庭屡遭不幸等等,对于王晓冬来说都蕴含着等量或是更大动力的种子,用王晓冬自己的话说:“一个人心中想着光明,生活中就一定会充满光明。”
晓冬痛并快乐着的爱情
爱会给人带来花环,爱也会给人带来磨难。然而,当爱演绎成为一种道义的时候,纵然爱的历程荆棘遍布、峭壁林立,爱着的人也会义无反顾地跟随。
王晓冬爱人吕娜的眼睛受伤后,心理上的折磨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想到晓冬姐姐相恋四年的男友因无法面对现实而离去时冷漠的背影,吕娜开始迷茫,晓冬是军官,虽然领了结婚证,但没有举行仪式,在世俗的观念中他们还算不上夫妻。吕娜不知道与晓冬的感情还能走多远,毕竟现实是残酷的,为了那份仅存的自尊,吕娜狠下决心要与晓冬分手。
吕娜的脾气变得异常暴躁。2005年8月31日晚上,王晓冬喂饭时不小心碰到了吕娜的鼻子,吕娜嚷道:“你走吧,我不要你管,我们分手吧。”王晓冬不愠不火,满脸赔笑:“你让我走就走,那我多没面子啊。”说着将汤匙端到了吕娜的嘴边,吕娜一抬手,连王晓冬手中的碗一起打翻了,米汤洒了一身。
2005年11月27日凌晨,半夜醒来的吕娜叫醒了睡在隔壁的王晓冬说是想吃豆腐脑。隆冬季节,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在近零下20度的黑夜里,王晓冬裹着大衣一步一滑地找了半个多小时才看到了一个亮着灯的小吃部。王晓冬把装有豆腐脑的塑料口袋放在贴身衣服里,小心翼翼地往,回走着。突然脚下一滑,王晓冬摔个四脚朝天,豆腐脑洒了一身。6点多钟,王晓冬才拖着疲倦的身子将豆腐脑端到了吕娜的床前,吕娜却没好气地说:“等了这么久,我不吃了。”
看到王晓冬疲倦、痛苦、憔悴的面孔,地方的几个朋友劝道:“这病肯定落个残疾,这样下去,谁受得了,散了吧。”
岳父母也对王晓冬说:“晓冬,我女儿没福,让你受苦了,不能再让她拖累你了。”面对人们善意的劝说,王晓冬不为所动,因为父母离异的伤痕、姐姐男友毅然离去时的冷漠,让王晓冬更加懂得去珍惜,更加明白要用一颗感恩而坚强的心去承受人间冷暖。王晓冬说;“我爱她,所以我承受这份爱带来的所有幸福与不幸。”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吕娜生病的6个月内,王晓冬陪爱人先后6次进京、7次去沈阳,大小手术做了4次,医药费花掉10万多元,这对一个贫寒的家庭来说简直难以承受。这些,没有郑重承诺,也没有海誓山盟,却让每一个人看到了王晓冬的铁骨柔情。
吕娜感动了。那一天,教导员柳耀鹏专程到医院看望他们时,带去全营官兵的慰问品和组织的慰问金,特别是战士们发自内心的祝愿让吕娜流泪:“嫂子,你一定要挺住,你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嫂子,这是我们全班给你叠的99只千纸鹤,祝你和排长幸福”、“嫂子,我的家乡有一种草药对眼睛有好处,明天我就让我爸给你寄去”……战士们的祝福如一缕阳光穿过玻璃窗,照进静静的病房,照进吕娜的心房。“如果你知道有人像期待节日一样期待你恢复健康,就是患病也是愉快的。”吕娜含着泪说:“战士的情就是晓冬的心,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依然会做晓冬的新娘。”
晓冬的爱心渗透
王晓冬拖着虚弱的身子从北京回来那几天,战士们拥到排长身边问寒问暖。大家像约定了一样,无论在生活上还是训练中,没人给王晓冬添乱,二班副班长韩非洲还买了10多袋牛奶偷偷地放进王晓冬的床头柜里。
说起韩非洲,这个活泼的战士虽然军事素质不错,但因为作风不严谨,与王晓冬曾有过一段“较量”。2005年9月的一天,骄阳似火,王晓冬组织全排进行战术科目训练。按预先设定的战术背景应该是“遭敌火力压制”,王晓冬下达“卧倒,低姿匍匐通过滩头阵地”后,做示范动作的韩非洲却绕过了荆棘和水坑在右侧平坦的地面趴了下来。“为什么?”王晓冬严厉地喝问。
“排长,较什么真啊,这又不是打仗。我这衣服可是刚洗的啊。”小韩嬉皮笑脸地说。
“今天你能选择训练场,明天你绝没机会选择战场。”王晓冬训斥道。
在新战士面前挨了批,小韩觉得很没面子:“你不怕你来咽。”小韩索性撂“挑子’。
王晓冬给自己下口令,卧倒在荆棘上,匍匐前进,越过了水坑,手上、脸上划出了很多血道,泥水溅了一身。这时,四班长杨慧东大喊一声:“全排散开,卧倒。”战士们“唰”的一下展开战斗队形,迅速卧倒在地,用标准的低姿匍匐动作在荆棘上、水坑里前进。只有韩非洲没有动。
然而在接下来的登车训练中,韩非洲不小心扭伤了脚。王晓冬把韩非洲背到一块平坦的地面上坐下,脱掉韩非洲的湿鞋,把脚抱在怀里揉了起来。韩非洲含着泪连声说“排长,对不起。”那情景让在场战士们无不为之动容。
“如果你拥有某种权力,那不算什么,如果你拥有一颗富有的心,那你就会获得权力所无法获取的爱戴和真情。”王晓冬用他那颗滚烫的心,赢得了战士们的尊重和爱戴,用他自己的话说:“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在带兵人的准则中,真心换真情是第一准则。”
考取石家庄装甲兵指挥学院的简小平不会忘记,是排长帮他提高素质“开小灶’才闯入了全军统考的考场,当上班长的陈雨成不会忘记,父母离异、姐姐失身的打击使他一度消沉,是排长为他根治“心病”,树立了信心,成为训练尖子的王玉红不会忘记,是排长帮助他走出考学落榜后的阴影,成为战士们羡慕的“训练尖兵”,被评为“优秀土兵”的龙海明不会忘记,是排长拿出筹备婚礼的钱,妹妹才能如愿上学:转上士官的戚晓春不会忘记,房屋被大水冲垮,排长又是捐钱,又是写信联系地方政府,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像这样的事,王晓冬不知做了多少,随便拽一个他带过的兵都能给你讲上两三段。
“金杯、银杯,不如战士的口碑:成绩、功绩,不如战士的铭记”,这是记在王晓冬工作笔记扉页上的一句话,这是对王晓冬的最佳诠释,几年间,王晓冬先后拿出3000多元帮助有困难的战士,转化后进战士11人,带过的兵有3人提干或考入军校,5人入党,22人当上班长。2005年底,王晓冬被师树为优秀基层干部标兵,荣立二等功一次,并破格提拔为该团装步一连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