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文艺评论写作之我见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s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艺评论是文学写作文体的一种,又称文学批评,也叫“身手评论”,是评论者在文艺欣赏的基础上,在某些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对文艺创作、文艺思潮等文艺现象,文艺实践活动进行阐述和评判的文章,是评论者科学理性认识的体现。中学生写文学评论,可以练习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作品作评论,评论的重点是作品的内容、说话和表达技巧。我们写作文学评论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研读作品,找出特色
   一篇文学评论可以周全系统地阐述作品的成败得失,写成洋洋洒洒的长篇论文;可以取其一点评判作品的瑕瑜之处,写成娓娓叙谈的短章随笔;可以专门评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也可以着重剖析生发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气息。可是,一篇评论的容量总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抓住作品的特点,从一个侧面去评论,才会有特色,有深度。
   二、抓住重点,深切剖析
   中学生写文学评论,一般评论的对象,无外乎作品的思维内容、艺术手法和人物形象,不外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在对文学作品的思维内容进行评述时,要顾及全篇,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主体和个体现象,周全、确切地把握作品的总的思维倾向;要以作品的现实情形为依据,让读者感受评论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能心服口服。评论人物形象的重点应放在人物性格特征上,要剖析人物的概况、说话和行为等特点,要抓住作品描绘人物的细节,还应该切确地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思维,让读者充实熟悉人物形象的素质和社会意义。
   三、小中见大,写深写透
   对于中学生来说,要使评论内容概念光鲜,主旨突出,议题不宜定的太大,阐述典型形象时不宜铺得太宽。评论一部作品,不太可能从思维到艺术,从世界观到创作体例,都去作周全的阐述。可以从一个侧面人手,评其中的一个小人物形象,一个排场,一个镜头,一个细节,一句话或一支小插曲。总之,应该抓住使你感受感染最深的一点,针对现实中的某一问题,有感而发,“小题大做”,写出自己的真切体会。这样,文章就轻易做到笔墨集中,主旨光鲜突出。
   四、评论为本,文学为用
   文学评论是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它既是“评论”,也是“文学”;是以,有人叫它作“评论文学”,这是有必然道理的。就是说,一篇好的文学评论文章,它不但应该有正确的论点,有力的论据,透辟的看法,严密的逻辑,同时还应具有美妙的言辞,活跃的形象,使人一读为快,从中获得一种艺术享受。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7—9年级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兴趣、改进学法、突出重点把索然无味的文言文教学课堂变得兴味盎然成为关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可
期刊
“作文作文,写起头痛”,一提到作文,许多同学往往会皱眉头。面对作文题,搜肠刮肚,感到实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只好硬着头皮,东拉西扯地说上一些大话、空话,不但别人读了索然无味,就连自己读起来也觉得意兴全无。  然而,谁不希望自己写起文章来文思泉涌,一挥而就?谁又愿意老咬着笔杆“挤牙膏”?因此,迅速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不断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出了一
期刊
一、图画再现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或表现课文的中心,或揭示课文的重点,或描绘人物形象,或展现故事情节,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则会提高教学效率。《白鹭》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漠漠水田,白鹭伫立,映照其中,出现在课文的插图中。教学时,当图画出示后,激发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并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
期刊
兴趣是前进的动力,有了兴趣会让人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反之,没有兴趣会让人不思进取。学生要想学习好,就要有学习好的兴趣,这个兴趣就是一种美好的憧憬、向往、追求。许多孩子在学习的活动中,无法找到成功的感觉,因此就容易自我放弃,缺乏学习兴趣。孩子的一般性动机就是争取奖励、逃避处罚、取悦父母和老师、拥有操控环境的能力,希望有所作为的欲望。到底该如何提高孩子的这些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期刊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最大的心愿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学生认真学,学的好。于是我们尽最大可能传道授业,但往往事与愿违,教师一味倾洒,学生反倒很不情愿,学生被动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如何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由不乐意学到热爱学,我认为教师的示范作用很关键。那么如何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热爱学习?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示范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古人对“读”的作用的经典概括和诠释。可
期刊
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如果一个学生能把文章写得得心应手,应该说这个学生的语文程度就非常好了,即使有些理论知识他不掌握,他也能纯熟运用了。可如何指导学生作文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我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平时要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打好作文基础   舞台演出讲究“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作文也是如此,作文指导要从日常语文学习积累入手。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加强字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灵活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直观、快速、图像清晰、色彩丰富等优势,能有效的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下面就如何运用多媒体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开始,运用多媒体设置情境,多角度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可使他们尽快进入状态,集中注意力,为整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例如设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期刊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一个出色的开头就会为整堂课奠定成功的基调。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导入方法。   一、图片导入   初中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篇章都可以用图片导入,如《故宫博物馆》《桥》《华南虎》《海燕》等等,由学生在中国地图上寻找罗布泊的具体位置导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由“马”字的转变导入
期刊
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换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的活动过程。它要求朗读者能准确、流利、入情、传情的再现文章的美,既是对文章的全面感知,又能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句的含义、文章的情感,更可以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所以朗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更是进行有效阅读的基础。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仍普遍存在老师在课堂上高谈阔论,学生做忠实听众的现象。课内外,中学生不会朗读、不懂朗读、不愿朗读,缺乏朗读的现
期刊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但是,作为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又是必须重视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提高写作水平呢?笔者在不断的摸索中总结出了一套“激活源泉、点拨技法、互评赏识”的路子,不仅消除了学生的恐惧感,还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现总结如下与同仁交流。  一、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