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治吏“三部曲”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haibo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代官吏治理制度主要包括官吏考绩制度、监察制度和官员惩戒制度。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制度,有效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统治。古代官吏治理制度实践,对于现代社会治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古代官吏 治理 考绩制度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治国之要,在于治吏。官吏治理是国家管理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逊色于官吏选拔任用。中国数千年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官吏治理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备的治理制度,对于现代政府官员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中国古代官吏考绩制度
  考绩制度是中国古代各朝对官员开展考核的制度,亦称考课,是古代官吏治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古代官吏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考绩是古代官吏奖惩的重要依据,直接决定对官吏的奖惩和选任,考绩突出者会得到升迁,而不称职或有过失者通常会受到相应的惩处。
  史载我国自周代便已有官员考核制度,“周制:三载考绩,三考黜陟”。战国时期,群雄并立,而各国多有官员考绩制度,采用的考核方式主要由国君巡行、上记、察访等方式。巡行即國君巡狩各地,察访官吏履职情况。上记是最主要、采用最普遍的方式,即地方官吏每年将所管辖区的各方面情况向国君书面汇报,国君以之判断官吏履职情况。察访即国君派人前去调查、了解考核官员。秦朝一统天下却历史短促,未及健全考核制度便已亡国。
  汉朝学者京房制考绩法,虽失之简略,但由此发端,考绩制度逐步建立和发展。至唐代,官吏考绩制度趋于完善,贞观年间,考课法作为《唐令》第一篇颁布施行,确定官吏考核的权属与方式等内容。唐代官吏考核主要侧重德行方面,所谓德即官员道德、修养、忠诚等方面情况,所谓行即官吏才干大小、履职情况、政绩情况等。
  宋朝考课制度进一步完善,主持考课的官员级别大大提高,具体考课由专门的审官院和考课院共同负责。明代官员考核制度更加细致详尽,考核方式包括考课与考察两种。考课就是以传统方式对守职正常的官吏进行考核政绩等,考察是以较新的方式考察官吏是否存在问题。清朝官员考核几乎全部沿袭明制,仅作了一些轻微的调整,但实施过程总体不及明代严格。
  中国古代官吏监察制度
  考绩是对官员履职情况、政绩功过的考察,而发现和纠正官员存在的作风、施政等方面的问题和过错,则主要仰仗监察制度。中国古代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监察官选任制度,监察官吏的选任极其严格,强化监察官素质和能力要求。
  我国官吏监察制度源远流长,西周王朝在诸侯国设监察官员,称为监国,主要职责是监视各诸侯。战国时期,赵、韩、魏、齐、秦等国均设立御史,既是国君秘书,亦兼监察职责。秦国在一统天下之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官吏监察制度。秦汉时期的官吏监察较为严密,在中央有丞相、御史大夫等具有监察职责的官员,而地方上有监御史、刺史、司隶校尉等监察官员。
  隋朝设立固定的御史台,提高了御史台的地位,使之与最高行政机关“三省”并列,合成“台省”,后各朝效仿。唐代的监察机构更为完备,监察的范围更广,监察官的官吏也更为严格。唐高宗以后,皇帝加强对御史的控制,亲自任命监察官。除了监察御史巡查外,唐朝还将全国分为十道,朝廷经常派人巡行考核官员情况。至宋代,监察制度进一步得到强化,御史的权威进一步增强,素质要求更高,职权也进一步扩大,监察措施覆盖官吏施政的各个环节。
  明朝十分重视官员监察制度,中央设立御史台作为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设若干监察御史,掌握对官员的纠察。清代监察制度与明朝一脉相承,仅作了一些细节调整而已,相关的制度、规定更加详尽。值得一提的是,明代除了正常监察制度之外,还利用特务组织对官员进行监督,对正常监察制度造成了损害。
  中国古代官吏惩戒制度
  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均制定了严刑峻法,对发生职务犯罪或者违反纪律的官员,特别是贪污受贿等行为,进行相应的惩治,以达到从严惩处、以儆效尤的目的。中国古代官吏惩戒制度注重对官吏贪赃枉法行为的惩治,意图通过严刑峻法巩固封建统治;注重选官方面失职的惩罚,保证官员的素质和行政效率的提升;重视对官员擅离职守罪的惩处,鞭策官吏坚守岗位;注重败坏官纪、官风犯罪的惩处,加强官吏的品行、道德等方面的约束。
  据《左传》记载,皋陶造律便有惩治贪污受贿等犯罪的法律记录,后被夏朝所确认。商朝总结夏亡教训,制定“官刑”。西周《吕刑》规定“五过之疵”,贪赃枉法、收受贿赂者为“唯货”之罪。秦汉时期,对于贪污受贿的官吏一律重罚。隋朝以前,官吏惩戒制度相对比较粗糙,没有形成法律体系。
  唐朝首次将官吏惩戒措施法律化,《唐律》对官吏贪污受贿惩治单独立篇规定,划分了官吏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的界限以及惩治措施等。宋律沿袭唐律,然而宋仁宗之后,惩贪之法由严趋宽,吏治也随之江河日下。元代《大元通制》之《职制》对官员犯罪惩治规定亦详尽。
  明清两朝官制一致,法律相承,确定官吏犯罪所应受到刑罚的《吏律》是刑律的组成部分。《大明会典》与《大清会典》中均设吏部律,其中也有若干惩治官员不法行为的规定。明清两朝惩治官吏惩戒立法,形成了独立的官吏惩戒法,完备了古代官吏治理制度体系。
  中国古代官吏治理制度的现代启示
  官吏考绩制度对于合理选拔任用官吏,促进官员履职尽责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公务人员考核的过程中,可以吸收借鉴古代考绩制度中的有益因素。古代考绩制度对官吏实行道德考核与业绩考核并重的全面考核方式,封建统治者相信,官员自身德行高洁,则产生威信,使人自然信服。任何考核制度,如果不结合一定的奖惩,则考核不能促进官员提升履职能力和自身德行。我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常常与一定的奖惩结合起来,考核官员是为了更好地识别和选任官员。考核与官员的升迁、罢黜、以及荣誉等方面联系起来,对官员产生鞭策、督促作用。同时,考核需要不断完善才能适应时代发展。
  中国古代官吏监察制度的一些做法在现代政治实践中,具有参考意义。例如,高度重视监察官员的选任,重气节修养、重学识、重监察官员能力、经验,重监察官员选任程序,采取任职回避制度等,防止亲朋故旧干预监察。官吏监察应制度化,监察官员同样应该受到监督。法律的威严在于实施,如果没有实施,再严厉的制度,也不能实现政治清明。我国古代法律中对各种官吏职务犯罪惩治非常严厉,各种法律规定亦非常详尽,但绝大多数时候,这些严刑峻法在执行过程中非常不严格,吏治腐败、官员昏庸是常有的现象,各种贪赃枉法情形非常严重。由此可见,没有科学合理的制度来推进法律的有效实施,严刑峻法并不能彻底遏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作者单位:中共玉溪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
  【参考文献】
  ①翟月玲:《我国古代官吏选任与监察法律规制及其当代启示与借鉴》,《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②林艳玉:《中国古代官吏的考核制度及其启示》,《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其他文献
中小城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即面临促进本地区城镇发展的责任,又需要处理好与临近大城市的关系,避免进入区域中心城市的黑洞效应.文章桓台县为例,全面总结县域城镇化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既是教学体系中实践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双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模式,也是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的途径.近年来一些高
政策动态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采取五项措施推进钢铁行业结构调整。11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明年钢铁工业工作的重点是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具体措施有五个方面:一是全面落实已有的调控措施,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淘汰落后的其他配套措施。二是加大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推动淘汰落后产能。拟对落后产能实施更严格的差别电价,并研究制定差别水价。三是公布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及装备。首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施工项目和施工环节,但是混凝土施工中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混凝土裂缝现象的存在对建筑的质量和安全都构成了极大
近几年来,“情商”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术语。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彼得·萨洛韦和扭罕布什大学的约翰·迈耶提出了情绪智能、情绪商数的概念。他们
侦查活动中检警关系的本质不在于形成检警一体的体制以提高诉讼效率,检察官的发展历史、实行“检警一体”国家的立法变迁和司法实践以及刑事诉讼程序的设计都说明,检警关系的
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废水处理工艺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废水的危害及处理方法.在
2014年2月13日,大雪压城。乌鲁木齐在除夕将至之时,银装素裹,迎接春天。上百万人生活在这座老城的北部地区,几年前,“城北”还只是一个形容方位的词。而今,它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期刊
安全疏散设计是建筑防火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性能化的疏散安全设计方法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本文就建筑火灾安全疏散
目前,国内城市的交通枢纽功能过于单一,不能利用其交通便利的优势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本文利用集聚效应原理,通过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合理地规划综合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