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6.212
摘 要:布朗族是云南独有的老土著民族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布朗族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能得到良好传承而逐渐遗失。该文通过对云南施甸县布朗族进行观察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对云南施甸县布朗族体育文化现在的发展情况状况进行访谈、调查,了解施甸县布朗族体育文化发展以及变迁的现状,以便能够复苏布朗族体育文化,在现在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
关键词:施甸县 变迁 布朗族 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2(c)-0212-03
Yunnan Shidian County of the Blang Nationality Sports Culture Change Research
Yang Jianmei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Sports Institute,Kunming Yunnan,650599, China)
Abstract:The blang nationality is one of the unique old indigenous peoples in yunnan,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t get the blang nationality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sportscultural he-ritage and gradually lost.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blang nationality ShiDian county in y-unnan province for observation and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method,interview method,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to survey the blang nationality sports culture development,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 blang nationality sports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to-be able to recover the blang nationality sports culture , on the basis of now get new dev-elopment.
Key Words:ShiDian county; Change; The blang nationality; Sports culture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全球的文化交流中,传统体育文化遗失的问题已日趋严重,而文化的传承是民族进步的重要因素。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里,布朗族的人口仅约9万人,该文选取云南施甸县的布朗族进行调查,布朗族体育文化是在他们过往的日常生活创造出来的身体运动文化,与日常生活有着共同互动的关系,既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状态,也表现了他们的思想情感的审美观与价值判断。体育文化,通常就是将体育视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综合运用多种人文社会科学方法研究体育的思想、观念、制度、历史及其他相关问题[1]。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施甸县布朗族优秀的体育文化因为得不到传承,而逐渐丧失。如何更好的利用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方式和现代网络传播方式来传承和保护布朗族体育文化,成为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1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云南施甸县布朗族体育文化的发展情况
1.1.1 生存的需要
生存是人类的本能,布朗族传统体育起源于对生存所需,原始社会中危机密布,而施甸县布朗族处于山区,即遍交通受阻限,但为了商品交换、购买等满足所需,布朗族人民要想生存,必须拥有强健的体魄,健步如飞的脚步,需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在这就激烈的角逐中获得食物,得到饱腹的机会,在这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正是这种对生存的需要,促使他们拥有了简单的体育技能,而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不同形式的开发和创新。
1.1.2 宗教的需要
宗教的需要源于布朗族人民因对自然界的恐惧而祈祷万物,从封建社会起,中国就比较注重信仰,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对宗教的阐述不计其数,王朝兴衰,可人们的信仰却始终存在。布朗族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育文化,为了表示自己对信仰的忠诚。每到大型的祭祀活动,各种代表自己民族的舞姿纷纷呈现,表达对神灵的敬仰,以求取得神明的保护。历经无数先民的构思开发,逐渐形成了现有的布朗族体育祭祀文化。宗教祭祀是体育最基本的特征。
1.1.3 节日的需要
民族节日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分不开的,民族传统体育多在民族节日中开展是其一显著的特点,“节日”是展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大舞台[2]。每个民族在长期发展中总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生活方式、娱乐方式、教育形式等,导致布朗族体育文化在发展变化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传统节日。众多项目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经过锤炼、优化而升华、继承和发展,形成内容、形式、时间、地点相对稳定的传统体育项目,并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3]。
1.2 云南施甸县布朗族体育文化的特征
1.2.1地域性
特定地域内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民族长期繁衍生息的空间条件,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就会产生不同烦人生活习俗与生产方式,并会形成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4]。云南施甸县布朗族属于横断山脉帚形山系中部地峡区,同时,受地形的影响,气候复杂多样,地域性和局限性小气候突出。因为地处偏僻,与外界交流的信息传递较慢,导致布朗族体育文化发展的程度不高使布朗族体育文化在形成与发展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如施甸县布朗族的体育项目武术就是在复杂的生态环境和地理环境下人民为了謀生、发展所形成的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形成布朗族特殊的体育项目,除此之外还有射弩、打陀螺、打歌等。 1.2.2民族性
所谓体育文化的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的体育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群体共有的,并区别于其他体育文化的特征[5]。布朗族体育文化无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运动方式上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如:打歌的特点就是它可以随着筚暹、排箫的演奏随意起舞,它可以任意发挥、灵活性较强,布朗族人也可以自由的支配运动的时间。不管是其他少数民族还是布朗族,因为各个民族所分布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还是文化习俗等的不同,而导致各个民族体育文化活动的形式、规模、内容上都有所不同。如布朗族体育运动中的布朗球,表现出的文化内涵、内容形式上与其他地域有所不同,它具有鲜明的本土民族性。
1.2.3祭祀性
很久以前,在布朗族里有一个传说,因北方族群的扩张,因布朗族首领去世,而他的长子在外打战,部落不能没有首领,经商议,由长子的弟弟担任首领职位,战争结束后长子归来,看到弟弟已经担任首领,又不想因为兄弟间内战发生,所以就带领着自己的队伍迁移到其他地方生存。后因在被选中为傣族头人的女婿暗中被残害,族人为祭奠他,从此施甸布朗族在农历六月初七每隔3年杀1条小水牛和1只鸽子用于祭祀,希望长子在上天保佑他们平安幸福。祭祀完毕,围着草场跳布朗族舞。通过聚舞形式增强民族内部的凝聚力、团结和谐、强身健体、巩固历史记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所以祭祀的外在形式便显得很重要。
1.2.4娱乐健身性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从其目的性来看具有突出的娱乐性,它着重于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多以自娱自乐的、消遣的和游戏的活动方式出现[6]。如:在布朗族先下的时间里,会组织一起玩竹球即布朗球,竹球在手心上相互传递,若竹球在传递过程中掉地,就会受到惩罚。布朗球有极强的娱乐性、协作性和互动性所以该体育活动受到布朗族人民的喜爱。布朗族体育活动的竞技性不是很强,它本着人人参与的形式较明显的表现出娱乐性与大众参与性。还有其他体育运动,如:爬竹竿, “斗鸡”等。这些体育活动不仅为本民族的节日增添喜庆色彩,而且更因为它们代表了各民族的风姿、风韵而受到各民族的欢迎。少数民族的体育健身活动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最基本的本体功能,也是少数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要求[7]。健身性是体育的特性,布朗族体育运动与布朗族人民的健康息息相关,它还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心理健康、调动布朗族人民的积极性,推进体育运动的开展,最终达到社会化。
1.3 云南施甸县布朗族体育文化的变迁因素
1.3.1交通信息便捷化
新中国成立以前,布朗族用人力背负肩挑来完成运输过程,落后的交通导致了布朗族地区的闭塞,使布朗族的体育文化保持更多的原生态,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体育文化的发展。而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布朗族地区的交通发生了变化,不仅通了公路,而且通了公路后,加强了布朗族地区与县城之间的联系,大大强化了布朗族与汉族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先进的科技和科学知识不断的传入布朗族地区,加速乐布朗族文化的变迁。
1.3.2乡村旅游开发
乡村旅游管理者为盲目增加收入使布朗族在体育项目上更加注重它的表演观赏性而忽视它本质的体育运动作用意义,布朗族的体育文化在面向旅游大众增加收益的同时,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追求新颖与创新,对传统的体育文化变迁有一定的影响。
1.3.3民族政策导向
对于布朗族体育运动政府越来越重视,因为这不仅可以提高当地的经济而且它作为一种地方性的民族代表运动,在政府大力宣传布朗族体育文化下使得布朗族体育体育项目在“对外开放”中性质发生一定的变化。
1.4 云南施甸县布朗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1.4.1人才匮乏、思想落后
在教育文化方面,因为以前施甸布朗族地区没有正式的学校,也没有合格的教师上课,平时上课的时候就请了一些识得字的长辈代替,长辈们由于没有受到过正规的教育文化学习,在教学中语言表达与传授知识的方式欠缺。所以在布朗族地区只有少部分人识字,大多数人仍然处于愚昧无知的思想状态。新中国成立时期由于现代学校教育到处碰壁发展,村民的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但是人才匮乏。加之布朗族民族语言的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在传达方面受到一定的约束,经过长时间的推移与沉淀,间接中导致布朗族体育文化的消失,从而造成失传。
1.4.2政府认识的局限性
政府及各个有关部门对施甸布朗族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够重视,很少支持与帮助,虽然也投入部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学校体育运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仍落后,加之不合理的校点设置和体育运动教师的配备不合理,使得学校的体育运动不但没有得到发展反而使之渐变与失传。
1.4.3经济落后、物质基础薄弱
由于地势、地理环境的因素,施甸县布朗族还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缺乏核心企业的拓展,并且种植技术落后,偏向原始的传统种植方式。大多家庭还以手工缝制物换取食物,家中养殖家畜还以传统的饲养方式,在种植业上仍然用家畜犁田犁地(黄牛)。在其他季节中,村民还会到附近山中采取一些野菜、野果去卖,目的是换取一些钱来购买生活所需,生活如此贫困更不用说在利用其它时间去做布朗族的体育运动了。
2 结语
制定和执行有关法令,保证布朗族民族体育赛事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当地政府要加大对布朗族体育文化的传承,首先从学校教育抓起,将布朗族体育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在农村普及体育文化知识,在布朗族人数较多的地方开展民族体育活动;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改进布朗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参考文献
[1] 郝勤.论体育与体育文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3):3-6.
[2] 张有平,柳倩月.民族传统体育与节日文化探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22(2):101-103.
[3] 饶远,刘竹.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饶远,刘竹.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5] 涂传飞,杨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J].辽宁体育科技,2004,26(2):13.
[6] 黄银华,龚群.从娱乐性谈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与利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1):55-57.
[7] 饒远,刘竹.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摘 要:布朗族是云南独有的老土著民族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布朗族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能得到良好传承而逐渐遗失。该文通过对云南施甸县布朗族进行观察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对云南施甸县布朗族体育文化现在的发展情况状况进行访谈、调查,了解施甸县布朗族体育文化发展以及变迁的现状,以便能够复苏布朗族体育文化,在现在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
关键词:施甸县 变迁 布朗族 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2(c)-0212-03
Yunnan Shidian County of the Blang Nationality Sports Culture Change Research
Yang Jianmei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Sports Institute,Kunming Yunnan,650599, China)
Abstract:The blang nationality is one of the unique old indigenous peoples in yunnan,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t get the blang nationality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sportscultural he-ritage and gradually lost.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blang nationality ShiDian county in y-unnan province for observation and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method,interview method,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to survey the blang nationality sports culture development,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 blang nationality sports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to-be able to recover the blang nationality sports culture , on the basis of now get new dev-elopment.
Key Words:ShiDian county; Change; The blang nationality; Sports culture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全球的文化交流中,传统体育文化遗失的问题已日趋严重,而文化的传承是民族进步的重要因素。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里,布朗族的人口仅约9万人,该文选取云南施甸县的布朗族进行调查,布朗族体育文化是在他们过往的日常生活创造出来的身体运动文化,与日常生活有着共同互动的关系,既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状态,也表现了他们的思想情感的审美观与价值判断。体育文化,通常就是将体育视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综合运用多种人文社会科学方法研究体育的思想、观念、制度、历史及其他相关问题[1]。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施甸县布朗族优秀的体育文化因为得不到传承,而逐渐丧失。如何更好的利用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方式和现代网络传播方式来传承和保护布朗族体育文化,成为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1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云南施甸县布朗族体育文化的发展情况
1.1.1 生存的需要
生存是人类的本能,布朗族传统体育起源于对生存所需,原始社会中危机密布,而施甸县布朗族处于山区,即遍交通受阻限,但为了商品交换、购买等满足所需,布朗族人民要想生存,必须拥有强健的体魄,健步如飞的脚步,需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在这就激烈的角逐中获得食物,得到饱腹的机会,在这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正是这种对生存的需要,促使他们拥有了简单的体育技能,而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不同形式的开发和创新。
1.1.2 宗教的需要
宗教的需要源于布朗族人民因对自然界的恐惧而祈祷万物,从封建社会起,中国就比较注重信仰,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对宗教的阐述不计其数,王朝兴衰,可人们的信仰却始终存在。布朗族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育文化,为了表示自己对信仰的忠诚。每到大型的祭祀活动,各种代表自己民族的舞姿纷纷呈现,表达对神灵的敬仰,以求取得神明的保护。历经无数先民的构思开发,逐渐形成了现有的布朗族体育祭祀文化。宗教祭祀是体育最基本的特征。
1.1.3 节日的需要
民族节日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分不开的,民族传统体育多在民族节日中开展是其一显著的特点,“节日”是展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大舞台[2]。每个民族在长期发展中总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生活方式、娱乐方式、教育形式等,导致布朗族体育文化在发展变化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传统节日。众多项目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经过锤炼、优化而升华、继承和发展,形成内容、形式、时间、地点相对稳定的传统体育项目,并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3]。
1.2 云南施甸县布朗族体育文化的特征
1.2.1地域性
特定地域内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民族长期繁衍生息的空间条件,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就会产生不同烦人生活习俗与生产方式,并会形成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4]。云南施甸县布朗族属于横断山脉帚形山系中部地峡区,同时,受地形的影响,气候复杂多样,地域性和局限性小气候突出。因为地处偏僻,与外界交流的信息传递较慢,导致布朗族体育文化发展的程度不高使布朗族体育文化在形成与发展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如施甸县布朗族的体育项目武术就是在复杂的生态环境和地理环境下人民为了謀生、发展所形成的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形成布朗族特殊的体育项目,除此之外还有射弩、打陀螺、打歌等。 1.2.2民族性
所谓体育文化的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的体育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群体共有的,并区别于其他体育文化的特征[5]。布朗族体育文化无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运动方式上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如:打歌的特点就是它可以随着筚暹、排箫的演奏随意起舞,它可以任意发挥、灵活性较强,布朗族人也可以自由的支配运动的时间。不管是其他少数民族还是布朗族,因为各个民族所分布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还是文化习俗等的不同,而导致各个民族体育文化活动的形式、规模、内容上都有所不同。如布朗族体育运动中的布朗球,表现出的文化内涵、内容形式上与其他地域有所不同,它具有鲜明的本土民族性。
1.2.3祭祀性
很久以前,在布朗族里有一个传说,因北方族群的扩张,因布朗族首领去世,而他的长子在外打战,部落不能没有首领,经商议,由长子的弟弟担任首领职位,战争结束后长子归来,看到弟弟已经担任首领,又不想因为兄弟间内战发生,所以就带领着自己的队伍迁移到其他地方生存。后因在被选中为傣族头人的女婿暗中被残害,族人为祭奠他,从此施甸布朗族在农历六月初七每隔3年杀1条小水牛和1只鸽子用于祭祀,希望长子在上天保佑他们平安幸福。祭祀完毕,围着草场跳布朗族舞。通过聚舞形式增强民族内部的凝聚力、团结和谐、强身健体、巩固历史记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所以祭祀的外在形式便显得很重要。
1.2.4娱乐健身性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从其目的性来看具有突出的娱乐性,它着重于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多以自娱自乐的、消遣的和游戏的活动方式出现[6]。如:在布朗族先下的时间里,会组织一起玩竹球即布朗球,竹球在手心上相互传递,若竹球在传递过程中掉地,就会受到惩罚。布朗球有极强的娱乐性、协作性和互动性所以该体育活动受到布朗族人民的喜爱。布朗族体育活动的竞技性不是很强,它本着人人参与的形式较明显的表现出娱乐性与大众参与性。还有其他体育运动,如:爬竹竿, “斗鸡”等。这些体育活动不仅为本民族的节日增添喜庆色彩,而且更因为它们代表了各民族的风姿、风韵而受到各民族的欢迎。少数民族的体育健身活动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最基本的本体功能,也是少数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要求[7]。健身性是体育的特性,布朗族体育运动与布朗族人民的健康息息相关,它还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心理健康、调动布朗族人民的积极性,推进体育运动的开展,最终达到社会化。
1.3 云南施甸县布朗族体育文化的变迁因素
1.3.1交通信息便捷化
新中国成立以前,布朗族用人力背负肩挑来完成运输过程,落后的交通导致了布朗族地区的闭塞,使布朗族的体育文化保持更多的原生态,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体育文化的发展。而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布朗族地区的交通发生了变化,不仅通了公路,而且通了公路后,加强了布朗族地区与县城之间的联系,大大强化了布朗族与汉族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先进的科技和科学知识不断的传入布朗族地区,加速乐布朗族文化的变迁。
1.3.2乡村旅游开发
乡村旅游管理者为盲目增加收入使布朗族在体育项目上更加注重它的表演观赏性而忽视它本质的体育运动作用意义,布朗族的体育文化在面向旅游大众增加收益的同时,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追求新颖与创新,对传统的体育文化变迁有一定的影响。
1.3.3民族政策导向
对于布朗族体育运动政府越来越重视,因为这不仅可以提高当地的经济而且它作为一种地方性的民族代表运动,在政府大力宣传布朗族体育文化下使得布朗族体育体育项目在“对外开放”中性质发生一定的变化。
1.4 云南施甸县布朗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1.4.1人才匮乏、思想落后
在教育文化方面,因为以前施甸布朗族地区没有正式的学校,也没有合格的教师上课,平时上课的时候就请了一些识得字的长辈代替,长辈们由于没有受到过正规的教育文化学习,在教学中语言表达与传授知识的方式欠缺。所以在布朗族地区只有少部分人识字,大多数人仍然处于愚昧无知的思想状态。新中国成立时期由于现代学校教育到处碰壁发展,村民的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但是人才匮乏。加之布朗族民族语言的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在传达方面受到一定的约束,经过长时间的推移与沉淀,间接中导致布朗族体育文化的消失,从而造成失传。
1.4.2政府认识的局限性
政府及各个有关部门对施甸布朗族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够重视,很少支持与帮助,虽然也投入部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学校体育运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仍落后,加之不合理的校点设置和体育运动教师的配备不合理,使得学校的体育运动不但没有得到发展反而使之渐变与失传。
1.4.3经济落后、物质基础薄弱
由于地势、地理环境的因素,施甸县布朗族还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缺乏核心企业的拓展,并且种植技术落后,偏向原始的传统种植方式。大多家庭还以手工缝制物换取食物,家中养殖家畜还以传统的饲养方式,在种植业上仍然用家畜犁田犁地(黄牛)。在其他季节中,村民还会到附近山中采取一些野菜、野果去卖,目的是换取一些钱来购买生活所需,生活如此贫困更不用说在利用其它时间去做布朗族的体育运动了。
2 结语
制定和执行有关法令,保证布朗族民族体育赛事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当地政府要加大对布朗族体育文化的传承,首先从学校教育抓起,将布朗族体育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在农村普及体育文化知识,在布朗族人数较多的地方开展民族体育活动;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改进布朗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参考文献
[1] 郝勤.论体育与体育文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3):3-6.
[2] 张有平,柳倩月.民族传统体育与节日文化探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22(2):101-103.
[3] 饶远,刘竹.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饶远,刘竹.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5] 涂传飞,杨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J].辽宁体育科技,2004,26(2):13.
[6] 黄银华,龚群.从娱乐性谈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与利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1):55-57.
[7] 饒远,刘竹.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