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蜂蜜质量标准及其控制措施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s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对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熊猫蜂蜜质量标准进行研究。熊猫蜂蜜在坚持蜂蜜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更严格的内部常规质量指标和附加指标,并从人、事和物3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保证熊猫蜂蜜成为一个著名的生态公平产品。
  关键词 熊猫蜂蜜;质量标准;控制措施;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 TS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257-02
  Quality Standards and Its Control Measures of Panda Honey
  ZHAO Lin-peng MAO Wen-li YUAN Zhao-hui NING Zhi-gang
  (Shaanxi Changq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dministration,Hanzhong Shaanxi 723000)
  Abstract From March 2014 to December 2016,the study on quality standards of Panda honey of Shaanxi Changqing Nature Reserve were conducted.Based on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honey,Panda honey formulated more stringent internal routine quality index and additional indicators,quality was controlled from 3 aspects,including people,things and objects,ensured that panda honey became a famous ecological fair product.
  Key words Panda honey;quality standard;control measure;Shaanxi Changqing Nature Reserve
  熊猫蜂蜜是探索以生态公平产品为载体,引入社会参与,最终实现生态价值链,使多方受益的保护新模式。围绕良好生态中各物种共生共荣的关系,以生态公平产品熊猫蜂蜜为切入点,建立产地的好生态与生态守护者(即保护区和社区)福祉之间的连接和回馈,建立生态守护者(即保护区和社区)和生态受益者(即城市消费者)之间的连接和回馈,从而最终实现生态的价值和生态保护的价值。
  1 熊猫蜂蜜概况
  熊猫蜂蜜项目从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层保护站职工入手,鼓励职工养蜂,发展养蜂产业,在进一步提高养蜂职工的技术和收入的同时,从蜂蜜市场反哺的小额保护资金也可以为保护区所有员工提供科研经费和研究技术支持。主要涉及2个方面:一是围绕蜂蜜,提升养蜂技术,保证蜂蜜的供销;二是围绕保护,首先从蜜源植物的监测开始,开展保护区内针对物候方面的监测,同时收集数据为后续可能的中蜂保护区建立积累资料素材[1]。蜂蜜在城市销售,获得可持续的保护资金,并使更多的城市公众了解产地保护区和社区;同时当地保护区和社区从保护中受益,获得保护的激励、动力和资金。
  2 熊猫蜂蜜质量背景信息
  2011年4月20日,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GB 14963—2011)[2],与《蜂蜜》(GB 18796—2005)并行于10月20日实施,从不同的角度来保证蜂蜜的质量和蜂蜜行业的健康发展。
  新国标有利有弊,明确了蜂蜜的定义,蜂蜜是指“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融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而经过化学工艺加工或添加其他物质的,不能称为“蜂蜜”,只能称为“蜂蜜制品”[1]。但整个标准缺乏可操作性,没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关键性指标倒退,难保蜂蜜安全[3]。指标参考国际,但不接轨,国外的认证不能被中国卫生部门认可,需按照国标再完成一道流程。
  3 熊猫蜂蜜质量标准制定
  3.1 常规指标
  参照新国标、食品安全标准和有机认证标准所需监测的内容,尽量全面。
  (1)蜜源指标:不得来源于雷公藤、博落回、狼毒等有毒植物(可以从蜜源調查中获知,暂时没有在项目点发现这种蜜源植物)。
  (2)感官指标:色泽、气味、滋味、状态、杂质(通过熟识蜂蜜的专业人士帮忙判别,难度不大)[4]。
  (3)理化指标:强制性(水分、果糖和葡萄糖、蔗糖、锌) 推荐性(羚甲基糠醛、淀粉酶活性、灰分)。
  (4)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GB 14963—2011)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要求[1]。
  (5)污染物限量指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的规定;只有1项指标涉及食糖类,就是砷指标,总砷<0.5MLs(mg/kg)。
  (6)兽药残留限量和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兽药残留不明确,难操作;农药残留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4)的规定[5]。
  (7)微生物限量指标。
  (8)真实性指标: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糖类、代糖类、淀粉类物质;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异物(澄清剂、防腐剂、增稠剂等);如果在蜂蜜中添加其他矿物、生物或其提取物、分泌物、工业生产物质,不应以“蜂蜜”或“蜜”作为产品名称或名称主词[1]。严格控制,有保证蜜蜂过冬添加白糖的,第1次摇出的蜂蜜不能作为产品提交[1-2],或者只采购分蜂过后未饲喂过白糖的蜂蜜[6]。
  (9)特殊限制指标:不应使用化学处理方法或生化处理方法改变蜂蜜的结晶变化。加热处理时温度不能过高,主要在加工环节,生产环节基本不涉及这个问题。   (10)包装指标:包装钢桶应符合《蜂蜜包装钢桶 》(GH/T 1015—1999)的要求。投入使用的这种包装钢桶的桶龄自出厂日期起,不得超过 5年。不应使用盛装过药品、燃料油、食用油或其他化工产品的包装容器,不应使用镀锌桶。包装容器在使用前应清洗干净,并晾干或吹干[1]。保持包装场地清洁卫生,远离污染源。操作前灌装人员应洗手消毒,并穿戴洁净的工作衣帽。容器内应保留适当空隙,灌装后应立即盖好桶盖。接触蜂蜜的包装容器和材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卫生要求。采取可靠的方式进行包装,要求包装严密[1-3],确保其他人员能识别该容器在包装后是否曾被开启。
  (11)贮存指标:贮存场所应清洁卫生,防风雨、防高温,远离污染源;不得与有毒、有害、易挥发、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1]同场所贮存。
  (12)运输指标: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不得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易挥发的货物混装运输。防曝晒、防风雨[1](这是弱项,依赖货运公司的安全意识)。
  3.2 附加指标
  附加指标是熊猫蜂蜜的特色,也是区别于其他蜂蜜的地方之一。
  (1)蜂种:全部是自然环境下的中华蜜蜂。
  (2)蜜源地:位于大熊猫栖息地/原始森林;方圆5 km范围内没有工厂和污染源,距离公路3 km以上。
  (3)蜂場:固定,不迁徙。
  (4)波美度:41 °Bé以上(含41 °Bé),成熟蜜。
  (5)贮存和加工:在不高于35 ℃的环境下进行。
  (6)溯源机制:蜂场、养蜂人、取蜜时间等。
  4 熊猫蜂蜜质量标准控制措施
  4.1 人
  项目团队中有懂技术、识蜂蜜的人员帮助鉴别;项目点上有信得过的人员帮助监督,并及时反映问题,目前的项目点依靠合作社和保护区工作人员;蜂农采取会员制,签订合同,严格做到非会员或无合同不采购;无法进行会员制的地方,一律采购棒棒槽蜂蜜,并且现场参与取蜜、过滤和装桶。
  4.2 事
  做好养蜂培训,明确养殖规范和产品要求;做好调查和记录(场地、蜂箱数、技术水平、饲喂情况、摇蜜次数、产蜜量);不定期现场巡视和跟踪、查看养殖记录,并询问饲养情况,取蜜期间,必须派专人现场指导,当天装桶入库;建立溯源机制,出现问题责任到人。
  4.3 物
  养蜂工具质量和安全控制;温度控制(贮存、运输和加工);原料验收,即感官指标 检测指标,合格方可入库。
  5 致谢
  特别感谢长青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社区28位职工(蜂农)无私提供野外资料。
  6 参考文献
  [1] 冯继让.国家《蜂蜜》标准解读[J].蜜蜂杂志,2011(1):8-11.
  [2] 卫生部.蜂蜜:GB14963-201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3] 张波,麻友琴,袁朝晖,等.中华蜜蜂种群趋势与影响因子[J].西北大学学报, 2011,9(6):10-14.
  [4] 陈文革,孙龙华,袁朝晖.中华蜜蜂蜂蜜质量检测及其养殖业调查[J].西北大学学报, 2014,12(4):15-18.
  [5] 杜小如,杜建中,李珺.熊猫牌蜂蜜采集技术规程[J].现代农业科技,2016(11):312-313.
  [6] 杨东,王静,袁朝晖.熊猫牌蜂蜜蜜源植物种类物候监测报告[J].现代农业科技,2017(2):228-229.
其他文献
摘要 辣木与绿豆套种,提高了复种指数,解决了辣木在河北生长期短,造成光、热和土地资源的浪费问题。总结辣木—绿豆套种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种植模式、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辣木;绿豆;套种;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7.9;S5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0055-01  Abstract The intercropp
摘要 为充分发挥浦优22大穗型杂粳新组合的高产潜力,探索该品种的最佳施肥模式,从而为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不同施氮总量和氮肥运筹方式(基蘖肥与穗肥的配比)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浦优22施氮量在315 kg/hm2时产量最佳,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在8∶2条件下有助于提高穗总粒数,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效果。  关键词 杂交粳稻;浦优22;氮肥运筹;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S14
摘要 就单季中稻区的水稻—油菜轮作中水稻品种的选择问题,开展不同水稻品种搭配试验。通过对水稻品种农香优华占、五优华占、天优华占、晶两优华占的对比试验,考察了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五优华占不仅生育期短,而且结实率高,增产显著,在桂北稻油轮作中可在9月25日前播种油菜,达到稻油双丰收的目的。  关键词 稻油轮作;水稻品种;性状;产量;桂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1.037;S56
摘要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杂交水稻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有着极大的优势。但杂交水稻的制种水平由于受台风、低温、连续阴雨等气候因素的影响有着较大差异,因此加强多方面措施来应对制种风险显得尤为重要。介绍了常熟市杂交水稻繁育推广情况、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现状,分析了杂交水稻制种风险,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降低常熟市杂交水稻制种风险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水稻;繁育;制种;风险分析;对策;江苏常熟  
摘要 2016年2月24日,安徽省某动物园川金丝猴出现贫血、腹泻继而死亡的病例。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疑似为细菌感染。通过细菌分离、基因序列比对、药敏试验和寄生虫检查,结果表明,该病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毛首鞭形线虫混合感染。  关键词 川金丝猴;金黄色葡萄球菌;毛首鞭形线虫;诊治  中图分类号 S85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5-0235-01  川金丝猴为
摘要 本文阐述了糯高粱新品种兴湘粱2号和红茅糯2号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天津市发展糯高粱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糯高粱;兴湘粱2号;红茅糯2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044-01  发展糯高粱种植是目前天津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之一,糯高粱作为普通高粱的一个变种,具有强大的生物学优势和经济
摘要 介绍了芝麻栽培中因不利气候因素、生态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渍害、草害、药害、肥害等灾情的危害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以期为芝麻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芝麻;渍害;草害;药害;肥害;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6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053-02  芝麻生产过程中,因不利气候因素、生态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渍害、草害、药害、
摘要 对三明市烤烟主栽品种翠碧一号、K326和云烟87进行灰霉病感病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个主栽品种以翠碧一号感病严重,K326和云烟87表现抗病;K326和云烟87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翠碧一号差异极显著。翠碧一号的产量和产值较低,分别为1 203.30 kg/hm2和37 938.15元/hm2;K326和云烟87产量相近,与翠碧一号差异极显著。  關键词 烤烟;灰霉病;感病性;福建三明  中图
摘要 本文对鲟鱼的生态习性、经济价值、繁育技术和人工养殖方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鲟鱼工厂化养殖面临的问题,指出了鲟鱼工厂化生态养殖发展的方向,以期为鲟鱼的人工养殖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鲟鱼;生态习性;繁育;人工养殖  中图分类号 S965.2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248-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ecologic
摘要 本文构建了“壅菜—鸭—鱼”“池塘—净化池—水湿生植物”和“池塘—‘四水’(水禽、水产、水生蔬菜、水稻)生态种养”3种类型的人工湿地,明确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了各人工湿地模式治理养殖池塘富营养化水的效能;建立了江苏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养殖池塘富营养化水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和避免随意排放造成水污染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示范样板。  关键词 人工湿地;构建;养殖池塘;富营养化水;治理;资源配置  中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