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战略表面化

来源 :成功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e521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鬼子”让路?替“洋人”打工?强者合作的逻辑是“以我为主”,不会考虑弱者的长远发展利益。在成功收购法国汤姆逊之后,TCL的国际化路线饱受争议。《成功营销》本期“10大悬案”之一《TCL通讯:走向阿尔卡特雷区》中,对于TCL通讯以收购方式谋求“世界级地位”的举动也表示了相当的关注。
  李东生曾说过:“TCL走出去和索尼、松下、LG、三星竞争,风险很大且实力不足。但如果等到实力壮大起来再‘动手’,时机也就没有了。” 李东生的眼睛望得很远:“‘走出去’是今后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从目前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大的趋势,如果要建立持续发展的长远竞争力,必须要有全球业务的结构,如果你的竞争对手拿全球市场与你的局部资源竞争的话,你是很难打过他们的。”
  然而我们仍然对这种一步跨向成熟的作法,持谨慎的态度。综观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TCL的合资和收购以及珠啤借英特布鲁出海等几个案例,我们发现中国企业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国际化跨越和探索,并为此承担着巨大的代价。
  以联想收购IBM为例,联想集团不仅需要向IBM支付现金6亿美元,还要让出18.9%的股权,甚至连自己全球CEO的职位也给了IBM人做了。表面的代价是可以量化的,而隐藏在背后的风险和代价却无法估量。
  TCL,在风风火火收购了施耐德电器和法国汤姆逊之后,收购的公司和新合资公司却一直陷入亏损泥潭,甚至在TCL和汤姆逊的合资公司中,TCL并不是无偿享有品牌和专利的使用权,连李东生也承认完成了跨国收购的TCL还不懂跨国管理。
  而最先把品牌打到发达国家的海尔,长期以来一直被包括美国《商业周刊》在内的社会各界广泛质疑。海尔的国际化之路已经播下了“龙种”,但最终能够收获到什么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仅仅经过20年磨砺的中国企业,真正具有国际化优势和跟500强竞合的筹码不多。中国企业手中能打的牌基本就两张,一是所谓成本优势,二是在中国市场的地位。而中国企业所缺少的话语权也是由两方面劣势决定的,一是核心技术,二是国际化的品牌。
  中国企业国际化之门已经开启,但中外企业强弱对比并没有实质性变化。强者合作的逻辑是“以我为主”,不会考虑弱者的长远发展利益,要么请你给“鬼子”带路,借合作降低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或者进行积极转型获取更高市场份额,要么请你替“洋人”打工,以降低其在全球布局的制造成本。
  综观当年日本企业和韩国企业的国际化历程,我们发现真正的国际化战略和品牌国际化必须将本身的价值链扩张到国际销售渠道、国际化的营销手段、寻求不同国籍的原料来源和最终跨国产品生产体系的建立。企业自身的品牌被世界诸多主要国家消费者所认知、所偏爱,产品被这些国家的消费者接受,形成忠诚购买。
  真正的国际化阶段应该是投资海外,也就是在国外行销,在国外设厂、降低成本、强化对当地市场的影响,也即是建立一个国际的销售网络、国际的品牌的过程。中国企业只有建立市场的全球化定位,才能够与竞争对手抗衡。而目前国内企业通过合资模式只能是陶醉于本地生产优势,变成跨国公司的代工厂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工具而已,而不能真正使我们的企业品牌国际化——选择了比较简单的利润来源模式,而忽视和放弃外部的品牌国际化的机会。
其他文献
动作:战略失误后的烂摊子以及应收账款的“脓包”被捅破  悬疑:新的增长点在哪里?产权制度何日改革?    长虹:从战略沉睡中苏醒?  过度倚重CRT背投、突击出口美国,是2001年春天倪润峰二度出山后的两大举措,但3年后看来,这两大举措为长虹带来的仅是短暂的账面繁荣。  2004年8月,赵勇向内部发放了一份完成于2001年5月的一篇论文《由长虹的实践浅论国企改革的一些问题》,目的是引起中高层对长虹
期刊
案例主体:广东加多宝公司  成功关键词:定位  市场效果:一个在区域市场默默无闻了七年的弱势品牌,在两年的时间里奇迹般地崛起,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王老吉:变脸“老凉茶”   文/本刊记者 林思勉    作为“清热解毒去暑湿”的药饮,“凉茶”是典型的地域概念,束缚了向全国市场的推广。而“上火”概念在整个中华文化圈都有普遍的认知,所以当红色王老吉喊出“预防上火的饮料”的宣传口号时,便成功开创了一
期刊
决战关键:联盟与分工  大战回合:找到伙伴互补短板各自出招  对决进行时:2005竞争更激烈    百事立顿VS 可乐雀巢:同盟者之战     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煦说,“百事将负责在中国市场生产和销售立顿冰红茶,我们将借助全球排名第一的立顿品牌做大中国茶饮料市场”。  可口可乐中国对外事务经理赵彦红说,“无论是资金还是人力,这次可口可乐(中国)在非碳酸饮料上的投入都是前所未有的。”
期刊
决战关键:行业标准争夺产业链同盟  大战回合:两大阵营用技术、渠道及政策招术进行“拔河”  对决进行时:持久战悬而未决     EVD VS HDV:鹬蚌相争    2004年1月1日,新科通过昂贵的空中运输把10万台EVD闪电式地送达全国各分公司,正式拉开了EVD的上市大幕。HDV也在力推自己替代DVD的产品,除了在能否成为国家标准方面各显身手外,在涉及销售渠道、制造厂家、碟片来源等产业链的各个
期刊
决战关键:本土化深耕  大战回合:打破快餐土洋界限中国化较量  对决进行时:对决还在继续肯德基稍占上风    麦当劳VS肯德基:谁更中国      2004年,肯德基产品的全面创新和本土化战略,打破了洋快餐和中式快餐的界限,从而撬动了新的消费市场。对于麦当劳来说,是站在全球的角度来开展中国市场的营销活动,而肯德基在中国的优秀表现,也让它不得不跟进本土化的战略。  谁更中国,或许将是未来两者在中国市
期刊
决战关键:联盟对抗巨头  大战回合:引入舶来品攥起拳头出击  对决进行时:尚需时间考验    自愿连锁VS超市巨鳄:点与阵的较量    自愿连锁能带来管理技术、采购资源和自有品牌方面的规模效应,提升中国中小零售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与国际零售巨头抗衡。  但国内的自愿连锁只是基于采购层面上,在管理、技术、资本层面的合作目前还没能实施。如何把这个舶来品真正在中国的土地上移植成功,还需时间的考验。    
期刊
动作:联想成功收购IBM的PC事业部  悬疑:品牌攀附能否如意?财务风险如何化解?客户流失如何解决?管理整合能否顺利?P>    “看上去很美!”当联想成功收购IBM的PC事业部的消息传来,这句评语的潜台词不言而喻。然而掌声响起之时,追问声也同时响起。2004年12月9日联想集团恢复交易后,三天时间股票价格下跌了15%,显示出投资者对于联想集团收购IBM业务的前景持怀疑态度。  缺乏国际管理经验、
期刊
决战关键:“洋资本”挑战“土资源”  大战回合:石油洋巨头以退为进本土企业抓住时机收编终端  对决进行时:竞争大戏刚刚开唱对决高峰尚未到来    尽管石油企业目前拥有着得天独厚的销售网络及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但世界级的石油巨头们对于成品油销售终端先进的管理经验、经营理念和经营手段,无疑会带来巨大冲击,并最终夺去一部分市场,瓜分掉一块丰厚的利润。    营销事件回放:  中国的成品油市场,一直处于寡头
期刊
案例主体:好又多量贩型超市  失败关键:盲目扩张 信誉缺失  市场结局:总部迁往上海后的好又多,由于急剧扩张,导致资金紧张、信誉受损。不得已之下,总部回迁广州。    “好又多”:败走华东  就在“好又多”大张旗鼓地进行圈地运动时,已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种盲目扩张,AC尼尔森公司一位对零售业相当熟稔的咨询师说:“你问问‘好又多’到底有几家店在赚钱?”  在“好又多”雄心勃勃开赴华东市场而将总部
期刊
案例主体:灿坤实业  失败关键:大跃进及水土不服  市场结局:像得了“流感”一样,灿坤3C在各地开的卖场接二连三地倒下。    灿坤内地3C店:大跃进到大溃败  灿坤在大陆已经亏损15年,“能熬过2004年已经不容易”。虚幻的3C概念,华而不实的会员制,以及盲目扩张造成的资金链断裂,在台湾本来非常成功的灿坤3C店在大陆水土不服了。    营销事件回放:   2004年对于灿坤内地3C店来说,是当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