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随迁子女心理营造温馨育人环境

来源 :辽宁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简称《纲要》)总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实现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大连市甘井子区南关岭小学现有40个教学班,教工95人,学生总数1967人,大部分学生来自全国不同省份,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占70%,并呈增长趋势。对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来说,由农村步入城市,在生存发展中面临教育、生活、心理等诸多问题,他们从内心世界到行为方式的转变需要经历一个起伏波折的过程。如何让这些孩子在平等优质的教育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南关岭小学全体师生共同的愿望和追求。
   学校坚持“让每一个人自主地发展”的办学思想,秉承“在自主发展中成就美好人生”的校训,把“学生成人、教师成长、学校成功”作为办学目标,以精致化的管理坚实地迈好每一步,追求“智慧南小、阳光南小、特色南小、唯美南小”的共生愿景。学校依据《纲要》和校情提出了培养“阳光健康、学有所长、懂得尊重、学会选择、大气担当的最美学生群体”的育人目标。通过环境中熏陶、学习上指导、生活上关心、活动中锻炼、心理上疏导,让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在平等优质的教育中健康快乐成长。

一、打造优美的环境,让随迁子女放松身心


   校园环境文化具有特殊的、潜隐的教育功能。学校潜心用“润心”的校园环境文化熏陶每一个孩子。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注重环境文化的打造,精心设计,细心雕琢,倡导全新的主题文化的个性展示。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置身于良好的环境氛围,随迁学生流淌的思想和情感得到了升华。
   以“读懂昨天,珍惜今天,写好明天”为主题的校史展览,让学生了解学校历史,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美术室、书法室、合唱室、舞蹈室、器乐室、陶艺室等专用教室,是随迁学生尽情挥洒特长和兴趣的乐园。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书写着他们的骄傲。例如,班主任、家长、学生共同携手,打造班级文化,呈现出自然和谐之美。根据学生特点确定展板主题:一年级“心愿墙”、二年级“我爱老师”、三年级“我們的社区”、四年级“我国的传统节日”、五年级“学做文明人、争创文明城”、六年级“法治教育”。参与班级文化的设计过程就是接受教育、浸染文化的过程。无数个美好的创意被激发和点燃,展示了同学们多元活泼、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校以“五自主、五美丽”智慧创设书斋元素的校园环境,浸润学生的心灵。一楼走廊的主题是“自主养德——美丽故事”,二楼走廊的主题是“自主学习——美丽自主”,三楼走廊的主题是“自主管理——美丽行为”,四楼走廊的主题是“自主健体——美丽成长”,五楼走廊的主题是“自主尚艺——美丽绽放”。例如,一楼的走廊文化,坚持立德树人,完善德育体系。主题文化自主养德(责任感教育)。多种途径增强学生对家庭负责、对学校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通过“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特色育人”等途径, 传承美德、点亮童年。从每一个细节抓起,在行为训练和体验内化中点亮心灵,体验幸福,为学生高品质的生活奠定基础。
   学校提供优质的软硬件教学环境,培养优秀的师资,打造综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分管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成员的心理健康工作小组,形成三级管理模式,层级清晰、责任分明,提供全员保障。充分发挥阳光心语室、团体训练活动室的作用,及时疏导随迁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学生的个性协调发展为目标,关注和挖掘每个学生积极的品质和潜能,形成了以积极人格、积极体验、积极成长的工作思路。

二、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提高随迁子女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表明,心理健康教育课对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团体发展理论、人际互动理论、社会影响理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与操作的主要理论基础。
   学校多次邀请大连市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家为教师进行心理行为拓展训练、心理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培训讲座,提高教师的心理素养,让师生悦纳自我、发展自我,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南小人。
   每当开学初,我们会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及学校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平日里,任课教师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做好学情分析,力争上好每节课。学校要求各学科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品德与社会学科利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细节,促进学生心灵的净化,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和途径,为学生从认知到践行架起了桥梁。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有的学生因为外出调查采访受挫,变得心灰意冷;有的查找资料时,一时没找到材料就情绪低落、灰心泄气……遇到这些情况时,教师会引导学生读一读能激发斗志、鼓舞人心的励志名言、名人故事等,让学生领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人生哲理,促进学生心灵的净化,逐步培养学生自强自信、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
   学校、班级对个别生进行团体游戏训练。参加团体活动室训练的学生主要来自一些不合群的、逆反的、自卑的、缺少父母关爱的随迁子女。先开展“找零钱”“水果蹲”等热身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接下来的“绝地求生”“蜈蚣竞走”等活动项目,打破学生的心理隔阂,拉近同学间的心理距离,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心理承受力、抗挫折能力和应急应变能力,锻造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
   例如,教学“识别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一课中,活动3的主题为“运用步骤解决问题”,教师设计了“攀登高峰”体验活动。教师事先在地上贴有四个步骤的彩纸及一双小脚印,并向全班学生提问:“要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需要几个步骤?”学生七嘴八舌讨论后开始活动。选择一名学生A,拿着神秘盒子站在脚印处。学生A走到彩纸“1”,带领同学解决神秘盒子中的一个问题(随机抽取),先让学生们说说卡片上写的问题是什么,再让学生们放松,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后呼吸(该步骤做三遍)。学生A走到彩纸“2”,带领同学想想这个问题,它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问题,是否能弄清楚这个问题,其他学生给出建议。学生A走到彩纸“3”,带领全班同学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办法。学生A走到彩纸“4”,带领同学从众多方法中选出最好的方法。最后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两张提醒卡,一张留给自己,一张分给家人,以帮助学生记住并不断运用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保持冷静、弄清问题、寻找办法、最好办法。    又如,在教学“学会倾听”一课,把多媒体技术恰到好处地应用到课堂中。在学生讲故事这一环节时,教师用手机现场抓拍学生听课情况,然后直接反馈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观察自己是否做到了认真倾听。教师再次让学生讲故事,第二次抓拍,再反馈。这次的场景中学生都在认真听讲,很好地达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让课堂点评点到学生心理。巧用心理“护理”,交流沟通时,尊重、呵护、鼓励孩子。密切关注学生的变化,善于从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其生成性资源,采取有效的导学策略,为孩子煲上一味“心灵鸡汤”,从而让学生获得快乐学习的动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心育活动,增强随迁子女的自信心


   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受教育者形成与一定道德规范相一致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及道德信念等,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遇到烦恼我来说”
   作为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烦恼,通过多种途径与渠道,解决他们心中的烦恼。学校的校长信箱是校长倾听学生、家长、教师心声的有效桥梁。每周五校长会打开信箱,阅读学生写来的信件。有的来信是学生反映科任教师经常占用其他时间上课,有的来信是学生反映学生干部的竞选方式不民主,等等。我们在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后,很好地解决了同学们的烦恼。学校还充分发挥校刊《枫藤》、校园电视台、广播、板报的作用,开辟专栏解答学生的困惑。
   (二)沙盘游戏
   一粒沙是一个世界,反映着智者的思考和智慧;沙盘中展现的心灵花园,则是沙盘游戏治疗的生动意境。学校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每周五是学校阳光心语室开放日。目前阳光心语室有8个沙盘供学生使用。学校将心理辅导的重点对象放在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有自卑心理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还有学习焦虑心理的学生等。沙盘是陪伴、是关爱、是耐心,可以让学生在沙盘游戏中找到开心与快乐。学生走进沙盘室,由紧张到放松再到喜悦。组内的分享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真切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目标。
   (三)搭建展示舞台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及关注的中心之一。体验是最真实、最感性的一种内心感受,生活的体验、情感的体验,能内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引发学生的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组织的“小记者家乡行”活动,带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到地铁站、消防特勤大队、敬老院,参观、采访、慰问。鼓励随迁子女担任周一升旗仪式的主持人、走廊文化的小解说员,锻炼胆量,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让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在学校搭建的舞台上尽情展示风采,感受着“共享雨露阳光”的温暖。学生在经典美文诵读中感受静雅悠远,在欢快的舞蹈、优美的歌声中展现童年的美好,在自我超越中实现生命的成长。

四、做好家校协同教育,共同协商解決问题


   家庭教育对于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来说至关重要。有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家庭不稳定、单亲家庭产生的消极影响等。还有的家长只顾工作,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学校开展的“百名教师访千家——党员红细胞、温暖你我他”活动是家校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与困难生家庭结成对子,从生活上帮助他们,学习上鼓励他们。
   各班级根据学校家访方案,设计好班级家访计划,做好家访内容。老师们每到一个学生家中,家长们热情接待,主动为老师拿椅子、倒水,让老师们特别感动。老师与家长面对面的促膝谈心,更是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让尊重、宽容、理解,走进学生心田,促进家校融合,带动学生成长。
   此外,学校还通过家委会、家长开放日、专家讲座等方式促进家校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合力。2016年10月,学校与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联手,参与开展“父母成长课程”的课题研究,引导家长以身作则,榜样引导,用良好的家风熏陶学生良好的做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快乐的阳光心态、美丽的自主课堂,促进学校内涵优质发展。追求生命的本真,办有灵性的教育,使南小呈现出一幅“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学校特起来,家长笑起来”的美好景象,每个人都独一无二,每个人都无限精彩。
  (责任编辑:赵昆伦)
其他文献
摘要:艺术创作无法脱离生活源泉而存在,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临摹虽然也是绘画创作学习中极其重要的手段,特别是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学习。但无论什么画派,对景写生对于艺术创作实践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无法取代的,对漓江画派的创作亦是如此。如其他中国其他传统画派一般,对景写生是漓江画派画家创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引领着画家们走进自然,深入生活,创作出富有生活气息、民族特色、具有时代精神的佳作。  
浩浩汤汤的互联网大势现如今以势不可挡的潮流渗入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面临着极为严重的考验.本文主要以财经类院校为研究对象,分析
西方有句谚语: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我想,校本研修也不在于形式和内容有多丰富,而在于把教师的教育智慧“点亮”。因此,在校本研修的管理上,我们一直在思考:“点亮”教师的教育智慧,我们应该做什么?本着区域引领、校本研修、自主成长的教师专业发展原则,我们加大区域推进校本研修力度,形成了“系统运作,区校联动;以校为本,自主研修;专业支持,面向全员”的良好运行机制,在实践中形成了“五环四驱
期刊
甲:《至爱梵高》是什么电影?我没听说过……rn乙:我知道!号称史上首部全手绘油画长片.耗费了七年时间才完成,由来自15个国家的125名艺术家共同完成了六万五千张油画.听说看电
期刊
用胡萝卜加工成的脱水胡萝卜粒,是各种快餐食品的一种主要辅料,市场需求量大,国内外市场均十分畅销.该脱水技术简便,是实现胡萝卜加工增值的一个好路子.其技术要点如下:
摘要:“意境”是中国画文化的重要特征,涵盖了传统美学典范,因而,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借鉴中国画意境精神,以“意境”为切入点,致力于打造富含审美情趣、文化精神的室内环境,促就人们在“意境”室内氛围中,感受空间和谐之美,深入体会室内空间物象,保持良好的心态。本文从中国画意境概述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中国画意境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推动当前室内空间设计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以慢性弥漫性疼痛、乏力、睡眠障碍、腰背疼痛、情绪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临床发病率高,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大。5年来我们在德国魁茨汀中医院
薛福成在记录他出使欧洲期间所见所闻所思的《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中表现出对西方议会制度的肯定和对君民共主之制的赞同,这表明他开始由保守的洋务思想向政治改良的维新
2015年开始,北京市数十位老人陆续遭遇“以房养老”的骗局,他们有的失去了自己的房产,有的背上了巨额的债务.据北京老年维权服务工作站、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统计,仅由北京
期刊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的“方向盘”,是一个国家的“稳定器”,是一个民族的“主心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