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谈李景平、金朝晖、李霖

来源 :黄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anc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环保人的文学情怀——读李景平《流淌进一条河的文学行走》rn环境保护,是近些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受作家关注的一项写作课题.事实上,从十八世纪以来,西方的文学就有着环保因素,我们只要看看从浪漫主义一直到现代主义,它们总是对工业革命持某种质疑态度,代表性作品都是对环境保护持肯定态度,抨击的对象就是工业革命的一些无序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其实,我个人认为,文学创作与环境保护以及书写自然形态,完全可以构成一种亲和关系,让文学的特性在环保题材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发挥特殊作用,而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供职于环保系统多年的作家李景平,就用自己丰硕的作品成为国内环保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尤其是他的一篇近五万字的报告文学《流淌进一条河的文学行走——山西作家生态汾河行采风报告》,更是集中体现出他对自己多年从事的环保工作的挚爱,对文学创作的满满情怀,让文学和作家与环保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双赢效果.
其他文献
上午十点,薇娅酒店的旋转门一开,大堂接待就注意到一个戴花格子呢帽的女人.“瞧那个戴帽子的!”她伸手碰了碰身旁正在补妆的女伴.“眼睛倒是挺大,可惜眼角那么多鱼尾纹,估计是笑多了!”说着还用食指按住下唇,做了个“嘘”的动作.那女伴听了,从流光溢彩的眼影中抬起幽深的眼皮.“呵,可不是!年纪能做人家阿姨了,还不甘落后……”女伴噘起嘴,伸了伸弹簧似的舌头.
期刊
一rn首先应该明确的是,鲁迅一生只打过一次官司,许多文章在提到他打官司的时候有说是两次,也有说是三次,甚至有说四次的,这些说法都不确实.比较多的是说他与学生、书商李小峰为版税问题打过官司.rn李小峰是鲁迅在北京大学兼课教书时的学生,后开办北新书局,出版发行作家作品和杂志,因聪明好学,善于经营,书店规模扩大到上海,鲁迅的许多著作都交由北新书局出版,包括《呐喊》《彷徨》《中国小说史略》《华盖集》等九本著作.版税高达百分之二十,稿费积年所欠超过两万元.
期刊
李凤群(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以下简称“李”):我刚刚读完《岩兰花开—汶川大地震幸存者生存状况调查》,说实话,非常震憾,震憾于生命的苦难,更震憾于生命的韧劲,还震憾于作者直面痛苦的勇气和能力.读完之后,长时间陷入深深的痛苦,觉得这样的题材不讨好,不好写.写苦了,理所当然,写甜了,与事实不符,我想知道你在访问这些幸存者以及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是如何把握这个度,又是如何管理自己情绪的?
期刊
请允许我大胆猜测,写作中的陈仓会经常离开书桌,站在上海24层家里的阳台上俯瞰这座庞大得令人窒息的城市,脑海里浮现出地铁如织人流中操着外地口音的一张张面孔,奔波穿行于楼宇之间的外乡人的身影;想象中体验着他们的梦想与希冀,他们的奋斗与失落,他们的心酸与无奈;在回忆中摩挲陕南塔尔坪或大庙村房前屋后的一草一木,重温故乡的草长莺飞、秦岭的青峦白雪——那是涂抹在作家生命深处的情感底色.于是,乡村与城市、故乡与他乡,离乡与怀乡,便搭构起陈仓小说叙事基本且恒定的两端,那些走出乡村的寻梦者、城市里的外乡人化名为“陈元”,在
期刊
一rn我一直以为,当代中国文学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转向.我们了解文学史都知道,中国文学从20世纪80年代新时期以来,经历了充分的“向内转”,文学在形式语言上不断得到蕴蓄、更新、革变,进入新世纪,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尤其是对于当下的小说,一方面,文学“向内转”演变成为一种潜流;但另一方面,文学的“向外转”将逐渐成为新的趋势.两者并立并置,成为当代中国文学发展的新走向.当然,“向外转”是个笼统的说法,对作家来说,向外究竟是面向何处,到底转到哪里?这是难点,也是痛点.
期刊
白露到了,浓浓的露水,像姑娘的眼睛那样好看.rn《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解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小时候却宁愿相信,白露施用了魔法,植物一夜白了头,天气渐渐凉了,拽慢了万物生长的脚步.去往野外,客家长辈叮嘱孩子,不要去蹚辣露.老辈人把白露之后的露水叫做辣露.一个“辣”字,作何解?从本义上说,辣是指有刺激.客家先人在农事中积累经验,认为湿气凝成的露水有害身子.我,一个小小放牛郎,对晶莹的露珠很感兴趣,把大人的叮嘱抛到九霄云外,与大人对着干的可能也有,手抹露珠往同伴身上甩,打起水仗,末了,赤脚走在草地
期刊
第十二章旱地码头rn郭道这个名字如雷贯耳.rn邻居调到我们村供销社工作,租住我们院西厢房邻居家,便成了我的邻居.她是住在我们村的第一个吃供应粮的,儿子比我小两岁,经常和我一起玩.那时候,我喜欢上山采药,刨回来晾在院子里的石阶上晒干,拿到供销社卖.每次去,她都不为难我.当然,我的药材也都符合收购条件.符合,但不一定收购,农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比如粜公粮的时候,被粮站刁难是家常便饭,否则,怎么证明人家是公家人呢?
期刊
十三年“子归”沥血rn染红了上百个人物故事rn上百万字巨著rn载不动rn乡愁、诗,与远方……rn这是著名诗人舒婷为小说家刘岸的长篇巨著《子归城》题写的诗.rn2016年,在15级超强台风“莫兰蒂”摧枯拉朽登陆厦门的那个风雨之夜,作家孤悬26层的楼房像断了锚缆的船在大海中飘摇,暴风撕裂了书房窗牖上的锁柄,风雨灌入屋内,物品横扫一地,电脑被砸坏,书桌上《子归城》的稿纸飞扬到了屋顶,因骨折打着石膏拄着拐杖的刘岸本能地扔下拐杖,和妻子拼命抢夺稿纸,从一片狼藉中把已被雨水浸湿的文稿小心翼翼地归置起来时,天色已届拂晓
期刊
一rn站在大雪纷飞的街头,回望那扇半开半掩的朱漆大门,甄全义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四胡的乐声,那一刻他仿佛又回到自家的土窑前.rn身后是三行深浅不一的脚印,中间是他自己的,脚印硕大,留在坑坑洼洼的街道上,像条尾巴.两边的脚印歪歪扭扭,像被什么东西拂过,成了两行若隐若现的雪痕.他手中牵着一双儿女,左边是女儿,右边是儿子,他俩用自己柔弱的小脚,不情愿地在雪地上划拉,从那扇朱漆大门后面一直划拉到街上,将两串原本应该清晰的脚印,硬是划拉成两行斜斜的曲线,像踢飞东西滚落后的痕迹.
期刊
去提茶坪是一件很费工夫的事.说费工夫不外乎山高路险,道路曲折.没去过的人是很难体会的,你描述细了人家还说你夸张.当得知那个地方将成为我扶贫联系村时,我也没什么感觉.rn下村那天,我与一个外地朋友在县城分手,他要经省城回北京.数小时后,他打来电话:“我到北京了,正下飞机呢.”开车的老舒告诉我:“我们也快到了,再拐两个弯就到提茶坪了.”这时候我才感到第四节和第五节椎间盘之间隐隐作痛.这个县有五千八百五十平方千米,是中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县,从城里到最边远的乡镇坐中巴要耗上五小时左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