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周学文对胃溃疡活动期“毒热”病因释义

来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75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溃疡活动期“毒热”病因是国医大师周学文重要学术思想之一,是对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对胃溃疡活动期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深入诠释了毒热病机的科学基础,对其定义、内涵、外延、致病特点进行详细的界定.同时从胃毒热病机现代医学认识、胃毒热病机与消化道溃疡、毒热病机论治胃溃疡的辨证论治体系3个方面加以阐述,针对胃溃疡活动期“毒热”病因理论,“以痈论治”的治疗法则,以及以清热解毒、消痈生肌为论治胃溃疡活动期“胃毒热证”的基本原则进行重点释义,为治疗胃溃疡活动期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病有虚实而治有补泻,补泻是中医疗病的基本法则,魏稼教授认为针刺补泻手法是针法中的精尖技术,其效果是评价医生水平的重要标准.魏老不仅对针刺捻转补泻、提插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等有独特见解,还对针刺补泻操作手法,补泻的顺序、特异性以及针具选择与疗效关系等有深刻认识.文章对魏教授针刺补泻理论及手法进行整理,以便于窥见其临床特色与学术思想崖略.
我国中医量表研究中普遍存在“轻定性-重定量”的现象,定性方法技术地使用存在明显的主观性、随意性.文章旨在对我国中医量表研究中定性方法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定性研究在中医量表研究中应用的方法及思路.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检索建库以来研制中医量表的文献,人工查阅统计定性方法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共检索到457篇关于中医量表研制文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只有约11%使用了定性方法技术,同时运用两种以上方法的研究约5%.借鉴国际上量表研究中的定性方法技术,建立其在中医量表研究中
本研究以豫北潮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不同轮耕模式对不同深度土壤速效养分与可溶性有机碳结构特性的影响,以筛选适合豫北潮土的轮耕模式.本研究于小麦季实施5种不同的耕作模式,3年为一个周期:1)连续旋耕(RT-RT-RT);2)深耕-旋耕-旋耕(DT-RT-RT);3)深耕-旋耕-条旋耕(DT-RT-SRT);4)深耕-条旋耕-条旋耕(DT-SRT-SRT);5)深耕-条旋耕-旋耕(DT-SRT-RT).测定并分析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腐殖化程度、有机质分子量与聚合度、疏水
以湖南衡阳红壤实验站25年长期定位施用化肥和有机肥的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焦磷酸钠、盐酸羟胺和连二亚硫酸钠-盐酸溶液分别提取了土壤中络合铁、非晶形铁氧化物和晶形铁氧化物及其结合态有机碳,借助总有机碳分析和紫外-可见光谱等技术探讨了红壤中不同类型铁氧化物对土壤有机碳固定的贡献及其对长期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红壤中不同类型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含量为络合铁结合态有机碳(2.45~3.59 g?kg–1,OCPP)>晶形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碳(1.46~1.51 g?kg–1,OCDH)>非晶形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碳
为使环境资源得到高效配置,明晰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关系是重要前提.以一江两河流域为对象,基于InVEST模型对该区1990—2018年的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固碳服务进行动态评估,并采用相关分析法探讨了流域、县域尺度下各服务间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1)1990—2018年,土壤保持量和碳储量呈波动增加趋势,产水量呈减少趋势.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产水量和碳储量的高值区均分布在流域东部的拉萨河河谷地区.(2)流域尺度下,2010年水源涵养服务与固碳服务间表现出权衡关系,其余年份各服务间均呈现出协同关系;县域尺度
失眠是影响围绝经期女性的重要问题,中医辨证论治优势突出,临证尤以心肾不交者最为多见,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的双向调节系统,影响宿主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在睡眠-觉醒周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笔者在回顾心肾不交证的理论内涵及其与围绝经期失眠关系的基础上,基于肠道菌群在肠-脑轴之间双向调节的媒介作用,从影响雌激素、褪黑素的分泌,神经递质的活性和含量等方面探讨围绝经期失眠心肾不交证的本质内涵.
胆囊炎、胆结石,或胆囊切除后,胆道功能障碍,伴有胆汁反流入胃者甚为多见,此乃引起胃炎之重要因素.胆腑宜疏宜通,临床以“疏”字立法,治疗应从疏降入手,疏即疏泄肝胆,调畅气机;降即理气和胃,降其气逆.创新性地提出“四疏法”(疏胆泄浊、疏管降逆、疏肝通络、疏中消痞)进行治疗,其在辨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独到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 农业生产有序开展,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及时组织专家开展科技下乡服务指导,全力做好2022年春耕备耕工作, 为夏粮丰产丰收提供技术支撑.
辨证论治疗效评价从评价人到评价方药,突出了评价“医者”辨证论治效果的思路和方法,据此本课题组构建辨证论治疗效评价阶梯递进式模型,阐述辨证论治阶梯递进式模型的具体内容、评价流程与步骤,探讨混合研究方法在中医辨证论治疗效评价中的应用及意义,提高辨证论治疗效评价研究的证据等级,优化中医辨证论治诊疗方案,为中医药辨证论治等复杂干预疗效评价提供方法学借鉴,促进中医药发展.
水稻生产是中国农业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针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探究影响水稻生产固碳减排的关键因素,构建水稻生产固碳减排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开展包括免耕、氮肥深施、间歇性节水灌溉、秸秆氮肥配施管理等低碳管理措施在内的定位试验,分析水稻生产固碳减排的关键影响因素.在长期监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使用13C核磁共振技术分析有机碳官能团分子结构,明确稻作管理措施增汇减排机理.进一步从碳足迹角度评估不同稻作管理技术下稻田生产间接碳排放.同时使用13C秸秆示踪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