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经贸大事记(2005年5月份)

来源 :国际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p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
期刊
1978年,我国对外开放设定的政策目标之一,就是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实现这个政策的目标路径是引进外资,获取外国直接投资溢出效应.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跨国公司
金融服务业既消耗其它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向其它关联产业提供服务,即既消耗其它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作为中间产品,也提供产品和服务作为其它产业和部门的直接或间接消耗.
零售业是中国对外开放较晚的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出台的各项有关中外合资经营的法律和政策中,中国从未将国内零售业和批发业列入允许合资经营的范围.直到1992年初之后,中
国际条约法是指关于国际条约的缔结、解释、效力等问题的法律原则、规则和规章的总和.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条约法主要是国际习惯法.1969年制订、1980年生效的<维也纳条约
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快速发展.据海关统计,1978-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额增长了55.9倍,增长速度不仅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
中国加入WTO已近四年,各领域全面开放并迅速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标准在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
技术壁垒的频繁采用是当前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主要表现之一.虽然国际社会都在纷纷采取各种对策化解由于技术壁垒对进出口贸易造成的不利影响,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各国的政治环境、法制环境以及文化环境的差异,国际标准一致化进程缓慢,加之世界贸易组织的管制漏洞,采用技术壁垒阻拦进口产品的状况将不会有更好的改善.对于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特别是对农产品来说,其损失仍将不可避免.尤其是在国际货币汇率发生变化时,技术壁垒更是成为各国政府提高进口门槛,保护国内市场的便当手段.为此,必须考虑采取政府税收补偿等策略以更灵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贸易的实力地位在不断地变化,特别是这几年来,这种变化进一步加快。但是,原有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并没有相应变化,这就导致了旧有的势力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的办法来阻碍世界经济贸易格局进一步发展变化的倾向。近年来,这种倾向在手段、形式、范围和危害上都具有新的发展。这些发展大致上可以归纳为“四化”与“五性”。
编者按:进出口许可证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管理对外贸易活动(特别是进口贸易)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在维护正常的贸易经营秩序、收集有关的贸易统计资料、保护国内资源和市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许可证管理发生了变化.为了借鉴其他成员在许可证管理方面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许可证管理体制,商务部许可证局和研究院共同完成了相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对美国、日本、欧盟、加拿大、印度、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墨西哥、巴西、南非、匈牙利、捷克共和国、波兰和罗马尼亚等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