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疗设备的规范化管理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un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医疗设备规范化管理的措施和意义,使医疗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方法:将现有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善方法。结果:通过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和开展医疗设备使用效益分析后,保证了医疗设备的使用率,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论:规范化科学管理医疗设备,全方位对其投资及其使用进行监督核算,可真正体现医疗设备投资的价值。
  关键词 医疗设备 规范化 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254
  建立医疗设备的成本效益观念,加强设备投入与产出分析,为医疗机构科学投资、改善经营管理以及社会与经济效益提供了重要保证。目前加强对医用设备的成本管理,并通过控制初始投资规模、合理配置资源和提高设备利用率来提高投资的经济性是非常必要的[1]。现就如何做好医疗设备规范化管理浅谈如下。
  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部分大型医疗设备利用率不高,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由于设备购置时没有进行科学论证,购入后设备的使用环境不具备、配套设施没落实以及缺乏操作人员等原因,导致了部分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率不高,且有的设备购置后无法安装调试和使用,造成了仪器一旦出现故障,医生无法做出判断,只能依靠厂商维修,从而需要花费很长的周期等待。
  成本与效益分析目的不明确:进行设备成本或效益分析的目的就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求成本最小化,通过成本效益实时分析,获得成本与效益的数量关系,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目前医疗设备投资成本逐年递增,投资效益是否也能递增?我们必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经济技术指标对其进行分析。但是如何运用计算出来的设备或成本效益资讯,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对医疗设备管理忽视了其经济效益,在人工费、维修费、水电费等支出数据缺乏经济方面的责任意识,计算成本或效益分析往往只是单纯想了解一天大概要做多少检查才能赚到钱,而没有达到有效利用设备成本效益资讯的阶段,成本或效益分析在医疗设备管理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设备资料的归档管理不够重视:对设备档案的管理制度执行不够统一,档案资料基本内容缺乏统一规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归档内容不够规范和完备,部分必要的资料缺损,不能如实反映设备真实情况。
  核算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核算部门作为医院的辅助科室,在人员的引进和培养方面都存在薄弱点,核算人员根本无法像医务人员一样经常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和本行业的教育培训,致使专业能力和素质弱化。基础工作不规范,从业务的发生到成本信息的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数据收集、汇总、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要求提供的数据是可靠的、不带偏见的及有助于决策的信息。但目前一些人员往往提供的原始资料不完整,也不符合核算的要求,各项原始要素的填写存在漏填、少填、不填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原始资料的填写表面上看符合要求,但实际上存在填写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很大。
  计算机综合利用率低,数据共享性差:由于医疗设备分布在各临床与医技科室,使医疗设备成本核算的各种数据庞大繁杂,如果使用手工方式计算十分困难。而医疗设备的成本或效益分析操作较复杂,没有现成的软件支持,目前计算机只能进行简单的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打印等,缺乏将处理后的数据做出全面的对比分析,且财务和后勤管理部门使用的软件往往只从本部门的需要考虑,没有从整个医院信息管理的总体要求出发,结果导致各科室间的信息中断,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送运用处于无序状态,核算数据就会出现一些误差。
  完善医疗设备管理对策
  建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观念:开展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分析是加强使用管理的有效方法。成本管理必须要经过预算、决策、计划、控制、评价等一系列控制反馈活动才能发挥其管理职能[2],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管理者要运用需求、收益、成本等经济学及分析方法,并结合医疗设备的特点,掌握好成本或效益的分析技能,做出最佳医疗设备成本或效益分析,实现医疗设备的效益。每年要对医院万元以上的设备进行使用效益分析,并提出提高使用率的建议。对使用率高、效益好的仪器给予优先更新和购置;对使用率低的仪器,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此只有真正建立起医疗设备成本效益观念,才能有意识地节约资源,注重投入的合理分配和使用,调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医疗设备效益最大化。
  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医院应加强对医疗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和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强化设备管理部门的管理意识。建立对设备使用效益的考核和评价制度,充分发挥医疗器械的效益,提高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在医院中的地位和作用。医疗器械管理人员必须围绕管理的任务和范围去开展工作,对现存的效益不高或闲置的医疗设备,要分析其原因,研究解决方法,统筹调剂,以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
  提高现有医疗设备的使用率:有效扩大设备的用户群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加大设备的服务规模是提高设备效益的最直接途径[3]。首先在业务量充足的前提下,每天应适当延长开机时间,提高检查次数;其次要提高部分科室对大型医疗设备的认识水平,做到合理与规范的使用,虽然过度使用会加重患者负担,而其先进性不容否认,尤其是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再次要加强与县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周边城市医院的沟通,从而拓展用户规模,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
  从源头抓规范科学的收集成本核算数据:医疗设备经济效益数据是在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是医疗设备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在业务发生时若不如实填制,核算人员依据不真实的原始资料进行核算,结果就会导致数据信息失真。因此必须要从原始资料这一源头抓起,凡有大型医疗设备的科室应设兼职核算员,负责本科室医疗设备的收入、支出、数据统计等,为设备成本或效益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使效益分析工作更加规范化与制度化。
  完善网络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基础数据得不到共享是制约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的一个瓶颈。医院可以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酝酿在成本核算上实现计算机网络化和自动化,做到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都实行计算机联网,使医院内部信息都汇集在一个网络之上,这样使用者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查阅相关数据资源,真正实现基础数据的资源共享,为设备成本或效益分析顺利实施提供保障[4]
  讨 论
  医院医疗设备投资毕竟不同于其它企业投资,所以必须应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特殊的、急救性的设备,我们无法单纯地用经济指标来衡量其经济效益,就目前而言,它们的投资利润率不大,经济效益不高,但是所创造的社会效益却非常大,其长期效应必然会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对于医疗设备的投资,我们应区别普通诊疗设备、特殊诊疗设备、急救设备及教学设备等等,要用发展的眼光,全过程和全方位地对其投资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核算,做到合理与规范的使用,真正体现医疗设备投资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启全,陈文敏,李怡勇.医院医疗设备经济效益评价.医疗卫生装备,2003,34(3):11.
  2 戚凤燕.医疗设备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方案的探讨.中国医疗设备,2008,23(5):83-85.
  3 吕军.医用设备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中国卫生资源,2000,3(5):230-231.
  4 李斌,张红雁.医院医疗设备项目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探讨.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4,6:25.
其他文献
1 病例资料病例1:女,24天,胎龄38周,第一胎顺产,出生体重 2 400 g,家族中无糖尿病史.因咳嗽、口吐白沫2天就诊.查:体温 36.0 ℃,体重 2 400 g,反应较好;皮肤略干燥,弹性差,腹
介绍了一种代替并联电容器装置,为电力系统提供无功功率的“桥式”电容器成套装置,研究并分析了“桥式”电容器装置的原理及其在超高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以并联电容器装置为对照
小学语文识字是学生们开启学习生涯中书面语言的良好开端,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提出“会认、会写”两种要求,这对培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46例做腹膜透析患者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方法。结果:全组患者通过严格的护理
对半封闭式电容器装置事故的经过及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通过设计“SJB”新帽形,经试验应用于生产后,钢锭头部补缩良好,低倍组织致密,提高钢锭成坯率2.23%,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泌尿系结石在祖国医学中属沙淋、石淋、血淋范畴,以湿热蕴结下焦,煎熬津液、浊质,凝结为石,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为主要病机,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
本文介绍了对 CVT产品油箱采用喷砂、磷化、静电粉末喷涂工艺进行表面防腐处理 ,以使其具有优异的“三防”性能、耐候性、耐久性及优越的耐腐蚀性和耐粉化性能等。
<正> 西容所和有关单位协作,研制出了高压大功率的谐波电源。两年多来的试运行表明:该谐波电源能够模拟电网的不同波形,对电容器作各种短期和长期电气性能试验,运行状况良好
介绍国医大师刘祖贻辨治髓病的学术经验。刘老师认为:诸髓发生,气阳所化;诸髓病变,气阳易虚;助髓生长,尤重气阳,提出“气阳主用”思想,临床辨治脑髓、脊髓、骨髓病变时,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