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蒙学韵对类读本的发展及其价值

来源 :中国韵文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joc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祝明《声律发蒙》和司守谦《训蒙骈句》、兰茂《声律发蒙》以及车万育《声律启蒙》、李渔《笠翁对韵》,堪称元明清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五部蒙学韵对类读本,既为蒙童日后写作诗歌张本,又在功令之中兼收功令以外之功。其间所展示出的韵部编排及命名方式、对语文本及用韵形态等具体进化轨迹,能够代表同类蒙学读本的整体发展演进趋势。此类读本的影响与价值,集中表现在后人运用"声律启蒙"体作诗与凸显古今蒙学教育之别上。
其他文献
1.是不是凡是微生物都是肉眼看不到的?解释:高三教材(生物,选修,人教版)中是这样描述的:“自然界中还存在着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生物,并将这些形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
郭沫若曾说:“文艺母亲的女孩儿里,要以《西厢》最完美,最绝世了。《西厢》是超过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  《西厢记》的语言既有诗词般的绮丽华美,又有口语似的生动活泼,书的第四本《长亭送别》一折堪称代表。  例如,【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就化用了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而且元曲要比范词意境更为凄美。王实甫的这只曲子也
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DLK),为非感染性弥漫性板层界面角膜炎症反应,发生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之后。我们综述了
2001年12月23日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组织北京地区妇产科医师进行了一次感染病例讨论.会议由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主持.北京大学人
期刊
传统教学中教师很少与学生互动,一些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课本知识,不去考虑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部分教师也做了些合作教学的尝试,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也提到让学生讨论,但是没有给学生留下合作讨论的时间,或者只是走走合作的形式,没有给学生合作的真正平台。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明确提出了合作学习的要求。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真正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不容易的。有些小组仅仅是为公开
民国年间,冯秋雪等人在澳门先后组织发起“雪堂”“雪社”,结集同道,诗词唱咏。秋雪诗名较著,然实钟情于词,他在《雪社诗集》、诗词集《秋音》甲乙稿中发表了不少词作,并有《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文素养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全面发展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学基本环节之一的练习设计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讲究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  目前,由于升学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