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力工作室 梦想被现实碾碎

来源 :名汇FAMOU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eng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 _ 王宇南 撰文_ 露牙、小胖 美编 _周鑫瑶
  吉卜力工作室停止动画制作的传言,让很多动画影迷们黯然神伤。可是,抛开感情因素,对于多年来依赖宫崎骏且饱受财政困扰的吉卜力来说,这残酷的一步似乎是早晚的事儿。
  吉卜力是一家日本动画工作室的名字,成立于1985年,由导演宫崎骏及他的同事高畑勋一起统筹。在将近30年的历史当中,共发表长篇动画作品22部,短片动画作品15部,还伴有电视游戏、电视广告、卡通系列剧等其他作品,并成为亚洲动画电影的代表影响世界。对于很多动画迷来说,宫崎骏的作品陪伴他们成长,即使到了成熟的年纪,电影里的纯真和美好也不会过时。
  可这些辉煌的过往在8 月 3 日戛然而止。吉卜力工作室发言人、制作人铃木敏夫在参与日本TBS 电视台“情热大陆”节目访谈时表示:“虽然说出来有点严肃,我们想不如把制作部门解散了吧,整个吉卜力工作室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确实要承认宫崎骏的引退影响极大。”目前看来,新作《回忆中的玛妮》将成为吉卜力工作室的最后作品。
  动画电影吹来的热风
  1984年,宫崎骏已经在动画电影领域受到认可。《风之谷》的上映大获好评,电影中的世界被那场“火之七日”的战争毁掉,人类面对巨型昆虫和会释放瘴气的腐海森林包围威胁下积极求存。那时,宫崎骏创作的个人风格就十分明显。
  只不过,《风之谷》并不是吉卜力工作室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电影,该团队于1985年在德间书店的出资帮助下,才正式转型为“吉卜力株式会社”。那时他们的制作方式是,需要制作作品时便集合制作团队,没有工作时解散。宫崎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把鲜明的个人风格和对动画电影制作的情怀,融入到吉卜力工作室当中的。
  “吉卜力”(Ghibli)的名字也出自宫崎骏之手,意思是在“撒哈拉沙漠上季节热风”。之后,这股热风便持续至今。吉卜力也是二战时候意大利一款侦察机的名字,由于宫崎骏父亲曾经在飞机制造厂工作,从小宫崎骏就对飞行和天空充满着向往,这也是宫崎骏在日后的许多作品中始终贯穿着天空场景和各式各样飞行器刻画的原因。他们自己从2003年开始发行杂志的名字也叫《热风》。
  宫崎骏和高畑勋是吉卜力的核心人物,更是吉卜力的灵魂。他们相识于东映动画公司,1971年一起跳槽到A-Pro动画,又辗转了Zuiyou映像之后。最后在吉卜力成为传奇。因为有着多年的动漫经验,两个人都深知电视版动画即使广受欢迎,却无法表达内心真正的追求。“他们所追求的,是纯粹而高品质的动画,是能真正深入人心,刻画人们生命中喜悦与悲伤的动画。”他们做到了这一点,多年来一直在制作精工细致的剧场版,并留下了诸多经典。 比如:《天空之城》中的拉普达、远古生物的美妙家园,抑或是《龙猫》帮小月唤来的神奇猫巴士车都被影迷津津乐道。
  《千与千寻》是吉卜力工作室影响力的顶峰。票房超过300亿日元创造历史,甚至连首相都来影院捧场。而宫崎骏也开始得到国际的承认,横扫奥斯卡、威尼斯、柏林等国际电影奖项。包括电影的取景地台北的九份老街和阿妹茶楼也成为后来影迷朝圣的热门景点。
  除了电影本身,宫崎骏系列动画的配乐也成为电影史上最感人和值得探讨的部分。因为与日本音乐大师久石让的合作,为电影情绪的铺垫和人物的刻画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宫崎骏和久石让的联手,则是由高畑勋一手促成的。
  所以,当《回忆中的玛妮》似乎已经是最后一部作品时,很多人显得有些伤感。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吉卜力并没有解散,因为之后它还有管理版权之类的事务,但意味着好时代已经日渐消逝。
  对于中国影迷来说则更为遗憾。因为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品从未在中国大规模公开上映。有记载的只有2012 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是播放的《虞美人盛开的山坡》。可这不能阻挡喜爱,就在最近,网络上还有人在感慨:“在我们奔跑的人生中,我们庆幸遇见了宫崎骏,在他的动画世界,我们放肆地笑闹。然后发现,自己都是曾经被他疼爱的孩子。”
  表面光鲜的穷人
  事实上,虽然经典作品一直流传,但吉卜力工作室一直都不像表面上的那么光鲜。就拿刚刚上映的《回忆中的玛妮》举例,若是票房未达预期亏损严重的话,工作室将要靠版权和衍生产业链来回血,这听上去有些心酸。
  但这并不是吉卜力第一次遇上财务的问题。从第一部作品开始,制作预算上超支是个问题。多年来,他们一直处于筹钱、超支、被漏洞的不良循环当中。即便有之后的票房神话,但远超同业数倍的成本和制作周期,却是吉卜力难以补救的死穴。
  解散制作部门,不是一时兴起的草率决定。由于 2013 年上映的电影《辉夜姬物语》票房不尽如人意,当时就有人提出了关闭动画制作部门的意见。目前的状况是,工作室将变为一个仅管理现有动画版权及商标的公司,而工作室本身在经过清理或重建之后将会重新开放。
  细心的人会发现,吉卜力在30年的光景没有变化的是,它始终是一个“工作室”,而非好莱坞的那种超大规模的“影业”集团。即使他们曾经拥有300人的制作团队,吉卜力美术馆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梦想之地,但它还是最原始的工作室,坚持传统的动画绘制方式,寄托着对手绘动画中人的情感信念。直到最后,吉卜力工作室的人们还怀揣着是关于动画的梦想和信念。
  这些都让吉卜力在近些年一直处于艰难的状态,高畑勋的告别之作《辉夜姬物语》长达8年的制作过程,几乎就是制作团队不停寻找资金渠道的过程。制作人铃木敏夫曾在回忆录中提到,工作室成立后坚持按正规企业方式,全职聘用全部动画制作人员。高人力成本的制作方式给吉卜力工作室带来沉重的负担,维持运作每年需要100亿日元纯收益,而《辉夜姬物语》仅仅获得 51 亿日元票房,这显然入不敷出。
  随着好莱坞动画电影工业化的大规模发展,吉卜力工作室既想保持最初的梦想又想赢利变得更加不可能。皮克斯每部电影拥有相同规模的票房,但相同的制作周期却产出了两倍于吉卜力的动画数量;迪士尼则将动画变为自身商业帝国中的明珠,去年仅以一部《冰雪奇缘》就能轻松地换回整个王冠的价值。   但吉卜力完全不同。铃木敏夫曾在 2008 年受庆应大学邀请开了一堂讲座,当被学生问及“日本动画与好莱坞动画有何不同”时,铃木敏夫这样回答:“好莱坞电影是在有惊人预算背景下制作完成并在全球获得高额票房的商业制作模式。宫崎骏以我熟悉的世界来创作作品,如果能获得不同文化圈的人认同自然很高兴,但我们不会为了这群人特意去创作作品,本来就不会最优先考虑商业成功。”
  所以,他在默认传闻的时候也表现了无奈。因为早就知道承担巨大财务压力的动画工作室,随时随地都面临着倒闭的风险。连业界的其他人也都对此有所察觉,只不过吉卜力仍然坚持信念继续走了很久,就像《风之谷》传递出来的“活下去”的信念一样。
  难找的宫崎骏接班人
  尽管宫崎骏和高畑勋是多年的合作伙伴,以及一起负责吉卜力工作室的事务。但吉卜力几乎靠宫崎骏一人运转,他像是发动机。日本流行的说法是“宫崎吉卜力”。
  即便高畑勋也有诸如《再见萤火虫》这样有着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但吉卜力的大部分作品从作品企划、到剧本创作、角色创作都由宫崎骏一人负责,这样的前期准备工作要花费 3 个多月的时间。吉卜力制作人铃木敏夫曾经这样评价吉卜力:“很有手腕的中小企业”、“制作电影的公司”。
  宫崎骏几乎对所有的工作都亲力亲为。曾在吉卜力工作室担任过原画师的著名动画导演庵野秀明曾批评吉卜力“没有培养人才的环境”。如果原画师画得不好,宫崎骏会立即要求原画师重画,还是不能达到他的要求的话,他便会亲自出马。虽然吉卜力也雇佣了原画师,但动画背景、上色等工作依旧由宫崎骏发出指令,原画师则依照其要求进行作画。
  这跟吉卜力太依赖宫崎骏,而宫崎骏个人的风格和感情色彩太过鲜明有关。
  在记录《起风了》制作过程的纪录片《梦与狂想的王国》中,一名原画师不确定怎样才能画好飞机,向宫崎骏求教,但宫崎骏有些不耐烦,不想让宫崎骏生气的原画师只得作罢自己埋首琢磨。十分了解宫崎骏的老搭档铃木敏夫直言:“他脑子里已经构思好了飞机飞行时的模样,他脑子里的东西别人怎么能很好地表现出来呢?”
  工业化的迪士尼截然不同。每部迪士尼动画一般由 10 名左右的编剧创作剧本,工作室负责人会挑选出剧本中有趣的部分,再由另外数名编剧润色形成一部完整的剧本。角色创作则由 5-6 名动画师负责,这样一来一部迪士尼动画在准备期间(2-3年)就需要 100 名以上工作人员。
  不仅如此,好莱坞在培养接班人这件事上很有一套。迪士尼旗下的皮克斯采用共同导演模式,让有资历的老导演带着一群新人导演以此培养新人导演运筹帷幄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同一系列的电影,即使换过导演,水平差距也不会过大,而且导演是个循序渐进的进步过程。
  但宫崎骏的接班人却很难找到。现在,吉卜力只有两名新人导演,宫崎骏的长子宫崎吾郎与米村宏昌。铃木敏夫认为曾是一名景观设计师的宫崎吾郎具备成为动画导演的资质,并在《地海战记》的一次企划会议中表达了观点。于是,尽管宫崎骏极力反对,但没有任何动画经验的宫崎吾郎还是被突然推上了导演位置。米村宏昌一直在吉卜力担任原画师,曾参与《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等作品的原画制作,但动画导演经验同样为零。零经验挑大梁的情况下,他们的作品的反响倒是不错,但有日本业内人士指出,这完全是依靠了吉卜力工作室的后台和宫崎骏光环的影响力。
  “我 4 岁时的童年记忆,就是拉着父亲的手,在燃烧弹的火雨中四处奔逃。” 经历过二战创伤的宫崎骏始终在作品中贯穿着对人与自然及战争的反思。偏爱以架空世界里发生的幻想故事来承载剧情,最写实的就是纪录片<虞美人盛开的山坡父与子300天的战争 >,因为他认为“幻想故事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去年,宫崎骏以二战时零式战斗机设计师堀越二郎为主人公创作了《起风了》。然后在9月份,他宣布退休。
  失去了发动机,吉卜力工作室便没有了动力和能量。
  而宫崎骏依然认为不妥协的理想最重要。他曾说:“动画应当是无比美丽的梦想。动画这一表现手段已经诞生 50 多年了,我将动画视为自己的梦想,但很多人却把它当作商业手段。我认为大部分动画还是消失比较好。”
  与公司、技术和产业完全成熟化的好莱坞动画相比,宫崎骏的观点依然带着浓烈的个人情感。却难以界定好与坏。只是现在的结果,或许应该看作被现实碾碎的梦想。也许哪一天吉卜力摆脱财政危机,又复活了呢。
  吉卜力工作室年表
  1984年 宫崎骏导演动画电影《风之谷》上映并获得成功。
  1985年 在德间书店的支持下,“吉卜力工作室”成立。
  1988年 《龙猫》和《萤火虫之墓》这两部分别由宫崎骏和高畑勋执导的电影同时制作,龙猫》几乎包揽了日本所有的电影大奖。而《萤火虫之墓》则被盛赞为“真正的艺术”。
  1989年 《魔女宅急便》是第一部为吉卜力创下极佳票房的动画电影。
  1992年 宫崎骏《红猪》开拍,吉卜力工作室搬到位于东小金井的新址。
  1993年 设立吉卜力摄影部门。
  1994年 高畑勋导演《百变狸猫》成为年度日本国产片的第一名。
  1997年 《幽灵公主》应用了更多的电脑科技。
  1998年 迪士尼买断了吉卜力在海外的版权,《幽灵公主》在全美及欧洲市场公映。
  1999年 吉卜力工作室成为德间书店的一个事业部门,宫崎骏也以所长的身份重回吉卜力。
  2001年 宫崎骏的复出之作《千与千寻》自2001年7月20日首映之后成为日本有史以来最卖座电影,也是到现在为止吉卜力的巅峰之作。
  2004年 《哈尔的移动城堡》是宫崎骏又一部带有浓厚原著色彩的作品。
  2005年 吉卜力脱离德间书店,成为独立的公司。
  2008年 《悬崖上的金鱼姬》首映,主人公宗介的原型就是宫崎骏的大儿子宫崎吾郎。
  2010年 宫崎骏将导演棒交付给画师出身的新人米林宏昌,在《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只担任编剧一职。
  2013年 根据日本航空设计师堀越二郎年轻时与得了肺结核的少女之间的故事《起风了》上映。宫崎骏宣传正式退休。
  2014年 6月,前社长铃木敏夫也辞掉吉卜力工作室制作人转为总经理;7月,吉卜力最新作品《记忆中的玛尼》票房不佳;8月3日,铃木敏夫在电视节目中称吉卜力动画制作部门或将解体重组。
其他文献
编辑 _ 王宇南 撰文/图片_张海律 美编 _ 吴炜  “五号屠宰场”连同其所在的城市德累斯顿,  曾在二战末近乎被完全炸毁。现在却风度翩翩的,  又成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至于曾经的那些死亡,按书里外星人的口头禅,也就这么回事。  在经典反战小说《第五号屠宰场》里,并不存在死亡,按外星人的意志,一具尸体不过是说明此人在这一特定上课情况不妙,在其他更多时刻还活得好好的。我试图寻找故事,但又注定
期刊
编辑 _王宇南 撰文 _倪敏 美编 _周鑫瑶 摄影_邹龙 场地_单向空间(爱琴海店)  不用微博,没有微信的梁文道,在这个信息沟通多元化的时代,显得与世隔绝。然而,正是因为这种距离,让他能够站在人群之外观望外界所发生的一切。  看似封闭的梁文道呈现的是开放的态度。今年,他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用关键词解读当今中国,审视两岸三地的矛盾冲突。远离交际圈,躲在家里看书,是他保持视角清醒且独立的方式。  记
期刊
在我大专毕业的同时,最疼爱我的外婆因为多年来的胆结石旧疾而住进了医院。   那是2001年的夏末,那时,我已经在省城长沙奔波了几个月,钱没有少花,但工作却毫无着落。   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工人,为了供我上学,几年来日日节衣缩食。而这次外婆的手术费,对他们亦是不小的负担,同时,他们还要操心供养在省城奔波的我。   这一切我都无法回避,无法轻松。第二天,我打电话回家,对母亲说:“我找
期刊
那年春天,他和妻子来到省城打工。因为两人都是文盲,又没有一技之长,在劳务市场蹲了十多天,两人带的钱快花光了,仍没有找到一份哪怕收入极低的工作。   又一个春光明媚的白天过去了,依然求职无门的他,心情默然地拉着妻子走出了那家肮脏、拥挤的旅店,因为此时他兜里只剩下五元钱了,他们连最便宜的旅店也住不起了。   徘徊在北方春寒料峭的大街上,他和妻子的脸上挂满了忧愁——找一份工作怎么就那么难呢?
期刊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美国人利用汽车开启他们的露营岁月。带上帐篷、床、炊具,开着汽车就踏上了旅程。很多早年间就有机会往美国跑的中国男人,心里都在默默记挂房车这档事。直到有一天,他们其中终于有人把房车的生意带回了中国,有人也终于在国内买到了想要的房车。  编辑/撰文_ 张坤玉 摄影_ 吴玮 小松 美编_ 高华  老廖:  “从菜鸟到副会长,用了5年”  老廖,廖红斌。大家嘴里都尊敬地叫着“廖总”
期刊
我走进了办公室,跟笑容满面的布列乔先生握了握手。跟我相比,他衣着十分讲究。他手里在搬弄着一叠纸,就像在搬弄一叠煎饼。   “我相信,你准定会对她十分满意。”他说,“她可是我们用求同计算机,从符合推选条件的一亿一千多万美国妇女中挑选出来的,我们按种族、宗教、人种、生活地区,对这些妇女进行了分类……”   我坐在那儿津津有味地听着,心想要是来这儿之前先冲个淋浴,那该多好。这儿的办公室整洁宜
期刊
巴黎一家现代杂志刊登了一个有趣的竞答题:“如果有一天卢浮宫突然燃起了大火,而当时的条件只允许从宫内众多艺术珍品中抢救出一件,请问:你会选择哪一件?”在数以万计的读者来信中,一位年轻画家的答案被认为是最好的———选择离门最近的那一件。   选择最近的,这就是成功的捷径。许多人难以成功,就在于考虑得太多,左思右想患得患失,从而坐失良机,事与愿违。记住,盯住最近的、最容易的、最快捷的,那么你将唾手
期刊
有一对年轻的夫妻,平常得很。没有出色的相貌,也没有令人羡慕的工作岗位。   只知道那个女人有病,看上去脸色灰灰的,像蒙了一层土。可他们仿佛很快乐,在神情上,根本看不出任何阴影。   不久,那个女的怀孕了,腆着一个微微隆起的肚子在散步。她脸色仍然是灰灰的。人们对她在病中怀孕很疑虑,这孩子是病前怀上的,还是病后怀上的?芽   突然有一天,有人说这女的患的是癌症。大家都觉得奇怪,大家都
期刊
李鸿雁有梦,所以任性  那是2003年,当不少品牌因为 “非典”而关门倒闭之时,在上海的几条小马路上,原创设计力量正在萌芽。回想当年之事,李鸿雁记住的不多,只记得人心惶惶。在这慌乱的年头,她开始了创业之路。  这一年,李鸿雁完成了在拉萨尔学院的学业,揣着 6 万元与朋友在泰康路的田子坊创办了“INSH”。她的大学专业是金融业,但为了兴趣,她放弃了本行。“说实话,当时我有点提心吊胆。毕竟,当年我才
期刊
一旦养成找借口的习惯,你的工作就会拖拖拉拉,没有效率,做起事来就往往不诚实,这样的人不可能是好员工,他们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成功人生。在公司里这样的人迟早会被炒鱿鱼。   麦克是公司里的一位老员工了,以前专门负责跑业务,深得上司的器重。只是有一次,他手里的一笔业务让别人捷足先登抢走了,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事后,他很合情合理地解释了失去这笔业务的原因。那是因为他的腿伤发作,比竞争对手迟到半个钟头。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