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角化性类弹性纤维病一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s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儿女,10岁.因左手中指屈侧角化性斑块2年,累及食指2~3个月,于2011年4月30日来我科就诊.2年前患儿无意中发现左手中指屈侧1~2个绿豆粒大小圆形、多角形半透明角化性丘疹,呈淡黄色,触之较硬,无白觉症状.其后皮损渐增多并融合呈条带状,波及左手食指尺侧缘.患儿系第1胎,足月剖宫产,母乳喂养,既往体健.父母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家族成员中无遗传病史,尤类似疾病患者。

其他文献
患儿女,5月龄,因全身散在不规则褐色色素沉着4个月,于2010年9月15日就诊,患儿出生后1个月无明确诱因在躯干和头面部、四肢等处同时出现散在轻微褐色点状斑疹,未见水疱,在外院疑诊为湿疹,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商品名派瑞松)、酮康唑软膏外用,症状未见好转。
期刊
患者男,45岁,因左腹部膨隆4年、丘疱疹2年来我科就诊.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腹部膨隆,并逐渐增大,触之软.2年前,患者左腹部皮肤出现粟粒大小丘疹,透明,渐增多,融合,部分呈暗红色,未诊治.既往健康,否认家族中类似病史。
期刊
非索非那定是一个选择性、快速、长效的外周性H1受体拮抗剂,它具有很好的耐受性,没有中枢镇静和心脏毒性.我科于2009年1-7月对8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用非索非那定与左西替利嗪进行比较研究,以观察其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总结如下。
期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定于2011年9月20—24日在北京举办第四届全国儿童皮肤科诊疗进展学习班。本次学习班为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结业后授予国家级I类学分10分。学习班现场授课,对儿童皮肤病基础理论、临床常见和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和探讨。学习班学费1000元。
期刊
患者男,35岁.因下颌部赘生物2年余,于2010年4月17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于下颌部出现一淡红色赘生物,逐渐增大至绿豆大小,无任何不适.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无类似疾病家族史.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下颌部一绿豆大小的淡红色赘生物(图1),椭圆形,表面光滑,界限清楚,质地中等,有蒂,无压痛.手术切除赘生物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突变平;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可见境界清楚的肿瘤结节,外
期刊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 rhPTH(1-34)]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诱导的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 HaCaT)增殖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rhPTH( 1-34)作用于由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噻唑蓝法检测不同浓度rhPTH(1-34)作用后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相差显微镜下可见,HaCaT细胞经rhPTH(
患者,女,54岁.躯干四肢反复红斑10年余,外院多次就诊,考虑"寻常性银屑病".曾外用多种药物.本次皮疹加重前口服中药(具体不详).来我院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给予益赛普皮下注射,外用保湿霜.观察4、8、12周患者皮损改善情况,治疗第4周时皮损即有明显改善.见图1-4。
期刊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皮肤病理亚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病理学组联合举办的2011年全国皮肤病理学术会议定于2011年9月9-11日在山东省青岛市黄海饭店召开。会议主要针对近年来临床所见的典型、少见皮肤病进行展示,对疑难及复杂皮肤病进行临床病理讨论,欢迎全国各医院皮肤科或病理科医师积极参加并提供高质量病例,大会将从中选取部分典型病例进行讨论。
期刊
目的 探讨Wells综合征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和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Wells综合征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7例患者中,皮损分别位于双下肢(4例)、背部(1例)、面部和躯干(1例)及臀部(1例);临床表现为蜂窝织炎样(3例)、荨麻疹样(1例)、环状红色斑块(1例)和丘疹结节(2例).组织病理学检查均示真皮内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伴有“火焰征”,3例同时伴有血管炎改变.7例患者均无明显的发病诱因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好发于老年人、以表皮下水疱形成为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白癜风是一种继发性或原发性、局限性或泛发性皮肤黏膜色素脱失,可能与遗传及自身免疫相关。两者并发少见,现报道2例。例1男,73岁,全身泛发白斑40年,红斑、水疱伴痒1个月。患者40年前先于躯干部出现白斑,渐扩展至全身,无畏光,未曾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