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来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h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6—12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拟行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患者200例为对照组,2018年1—6月同法选取2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预约登记、健康宣教等常规准备程序;观察组采用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即成立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小组,先由CT室护理人员对小组成员进行心脏CTA成像检查前准备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上岗。病区小组成员自医生开出检查医嘱后即对患者进行检查前的心率控制管理、呼吸训练指导等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比较两组患者进入CT室静息15 min后心率达标和呼吸屏气配合达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再服药率及检查过程中心率波动幅度≥10 bpm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准备时间和实际检查时间及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评价以及两组患者服务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进入CT室后心率达标率、呼吸屏气配合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00%、89.00%比72.50%、8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再服药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比34.00%),检查过程中观察组心率波动幅度>10 bpm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14.00%比3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检查前准备时间、实际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5.60±1.80)min、(8.80±1.50)min比(55.20±3.60)min、(10.60±1.40)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图像质量总体合格率、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1.00%、97.50%比79.00%、8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的配合状态,降低再服药率,缩短准备和检查时间,有效提高图像质量,提高患者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对高功率微波脉冲压缩系统中气体开关对功率增益的一些重要影响进行了较详尽的理论分析,包括气体开关在导通过程中吸收微波能量,等离子体瞬间功率损耗使得谐振腔固有品质因数
抗日战争作为中华民族存亡的一次集体行为,那么抗日救亡就必然带有广泛的参与性,所以参与身份的鱼龙混杂,便不仅仅是农民、知识分子、军人以囊括抗日英雄的全部。与此身份鱼
对车载红外图像进行具有空间立体感的彩色化处理可以改善车载红外图像的理解效果,更好地辅助驾驶.首先用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的单目红外图像深度估计方法获取单幅红外图像中的景物深度,然后用深度信息调制彩色化后的红外图像的饱和度,利用透视学中饱和度变化来区分表达景物的深度,得到视觉上有空间立体感的彩色车载红外图像.试验结果显示饱和度调制后的彩色车载红外图像具有视觉上的空间立体感,有助于环境感知和
通过分析能量的品位差别,针对石油化工装置低温热与加热炉等能源构成情况,提出将能量的品位意识应用到节能技术改造与管理中,并列举出一些具体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