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给下属枕头

来源 :第二课堂(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8090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不是故事,是真实的历史。
  一年,为了治理黄河,康熙帝派了一个大臣担当河道总督,也就是治河总指挥,专司黄河治理。这人名叫靳辅。
  靳辅出京,即日上任的信息,迅速传遍全国,引起了一个落拓书生的注意。这人名叫陈潢。
  陈潢这人,不喜八股文,不爱读死书,爱读野史和农田水利方面的书籍,闲暇时,更爱一个人一匹马,沿黄河漫游,去河套,到宁夏,边走边看。
  陈潢认为,治理黄河不难,难的是治理者没经验。自己有经验,可又人微言轻,难以为用。
  靳辅出京,陈潢一路悄悄跟着。
  那日,到了邯郸,靳辅准备游吕祖祠。
  这可是个著名的地方,“黄粱一梦”这个成语就产生于此。唐人传奇《枕中记》道:有一卢生,上京赶考,在此遇一老翁,赠送一枕。卢生枕着睡去,梦中当官做宦,开掘河道六十里,醒来,睡前煮着的黄粱米饭还没熟。
  陈潢知道这个典故,听到靳辅要去吕祖祠游玩,眼睛一亮,有了主意,提前去了吕祖祠。
  靳辅去时,祠里无人,看到墙壁上有诗一首:富贵荣华五十秋,纵然一梦也风流。而今落拓邯郸道,愿与先生借枕头。结尾署名“陈潢”。
  当时,陪靳辅一块来的,还有邯郸县令。靳辅看罢,回头对邯郸县令道:“此人看来志向不小,诗中隐隐透露出此人擅长治水。墨迹还新,快快寻访。”
  不用寻访,陈潢没走远,不一会儿就找到了。
  见到靳辅,陈潢一点儿也不拘束,更不客气,他落落大方地说:“大人奉旨治河,必有良谋。书生有几句草木之论,不知大人可要听?”
  靳辅连连点头,请入驿馆,虚心求教。
  两人一杯茶,一盏灯,坐在桌前,侃侃而谈。对于治水,陈潢成竹在胸,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分流杀势,合流攻沙”,一下子解决了治理黄河的头痛问题。
  原来,治理黄河,关键是水势小时,淤沙堆积,阻塞河道;水势大时,冲垮堤坝,造成灾害。陈潢对症下药,水流大时,将水分走;水流小时,将水集中起来,冲走泥沙,降低河床。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彻首彻尾”治理黄河、淮河,也就是“统行规划,源流并治”,综合治理黄河。
  靳辅听了,大是敬佩,赞叹道:“先生诗写得好,没想到,竟还有如此济世之才。”当即请他参赞河务,并开玩笑道:“先生要借枕头,下官借给你。”这枕头,当然是指治河权力。
  陈潢听了,也哈哈大笑,接受了靳辅的任命,兢兢业业,开始协助靳辅治河。之后,两人竟结成朋友,成为知己。
  黄河,在康熙元年到十六年,决堤达六十七次之多,成为清朝大患,被康熙定为与平三藩、平台同等重要的大事。
  这件大事,就这样被两个书生解决了。
  后来,康熙巡视黄河,大加赞叹,询问靳辅,究竟用了什么人和什么方法,竟能捆住黄河。靳辅马上推出一人,说是此人所起作用很大,所荐方法十分有效。
  这人当然是陈潢。
  因为治河有功,陈潢得任佥事道衔。
  两个人,一个是官,一个是民;一个是上司,一个是下属;一个有能力,希望借“枕头”,另一个则很大度,不但借给“枕头”,而且小心扶持对方。
  人,就是这样获得成功的,而许多大事,也就是这样解决的。
  (编辑 牙 子)
其他文献
9月29日 多云  表妹生日快到了,我送什么礼物给表妹呢?对了,去超市看看。我坐上公交车,不一会儿就到了超市。随着人流我走进了超市,呀!人可真多,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   我一边欣赏一边向前走。呵!好看的东西可真多,有新鲜的水果,精湛的手工艺品,昂贵的金器——可没有一样物品能博得我的欢心。  我又向二楼走去。啊!这儿的礼品要比楼上多,可漂亮了。瞧!这只戴着蝴蝶结的美羊羊是多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