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样用语言把孩子吓跑的?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改变孩子,家长自己也需要提升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孩子逐渐变成了我们希望的样子。
  关于沟通的话题,之前我也为大家讲了很多。但是每次看到真实的案例,我还是忍不住要给大家再次分享,希望我的这份操心费力,能够得到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能够让家长和孩子之间做好沟通,让良好的亲子关系助力孩子成长。
  场景一:起床
  家長:你怎么还不起床?要迟到了,7点半了,外面都已经有人选学校了。
  家长:你起不起?我喊了半天还不起。
  孩子:你又骗我,这还不到7点10分呢。
  家长:你少跟我强词夺理,赶紧起来。
  家长:穿衣服快点。
  家长:刷牙、洗脸快点,怎么那么慢。
  家长:天天让你早点起,你怎么总是不听?
  孩子:很烦。
  场景二:吃早饭
  家长:你快点吃!一会儿该迟到了。
  家长站在孩子跟前,不断催促。
  家长:你多吃点,豆浆你大口点喝,抿着嘴能喝多少?
  说完拿起豆浆就强迫孩子大口喝,孩子喝不了,结果豆浆洒在了身上。
  家长:你这个倒霉孩子,让你喝你就喝,嘴都张不开,洒一身,你就是个要饭的料儿,等着以后自作自受吧。你看某某某多强壮,你连饭都不会好好吃,学习还想好?我算是看透了,你也就这个德行了。
  孩子吃不下饭,不断地哭抹眼泪。
  家长:就知道哭,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我不管了,真是不让人省心,可把我气死了。
  场景三:假期洗衣服
  9:00
  家长:衣服都泡上了,你还不洗?
  孩子:我先泡泡。
  9:15
  家长:你还不把衣服洗了。
  孩子:我刚泡了10分钟。
  9:30
  家长:你把衣服洗了去。
  孩子:妈,半个小时你说三遍了。
  10:00
  家长:你快把衣服洗了去。
  孩子:我知道了,再泡会儿。
  10:30
  家长:衣服还不洗?洗个衣服还得我求你吗?
  孩子不说话。
  家长睡着了。
  11:30
  家长:你衣服洗了没有?
  孩子:已经开始洗了。
  家长:衣服还用洗衣机洗?你手洗。
  孩子愤怒无语。
  专家分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基诺特把父母不宜对孩子讲的话归为十大类:
  1.恶言——你这个傻瓜、你是个无用的东西。
  2.侮辱——你简直是个废物。
  3.责备——你又做了错事,真是坏透了。
  4.压抑——住嘴!你怎么就不听呢?
  5.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
  6.威胁——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7.哀求——求求你别这样做好吗?
  8.抱怨——你这种事,真让我伤透心了。
  9.贿赂——你若能考100分,我就给你买脚踏车。
  10.讽刺——你真行,竞能做出这种事。
  对照这十大类,你是不是也能够看到问题的所在?这三个真实场景中,家长的初心都是好的,希望孩子快点起床,避免迟到。希望孩子多吃饭,可以强壮身体。希望孩子能够白己动手劳动。但是错误的语言沟通方式,把这一件件小事变成了孩子的灾难。
  场景一里的家长,长期欺骗孩子——时间过了,要迟到了,就跟我们给孩子讲“狼来了”的故事一样。也许第一次孩子接受了,长期下来,孩子早就看透了这一套,他怎么会再配合你?甚至会觉得家长的做法太可笑,没有任何技术性。其次就是孩子反驳后,家长利用了强势的态度,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反而用不许强词夺理来剥夺了孩子的质疑。
  孩子长期接受这样的一种表达方式,也会像家长一样,遇到事情首先用欺骗的方式来逃避家长的责罚;然后就是出现问题不会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把责任都归于别人的身上。这两个方面,都会对孩子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乃至工作中造成不良影响。
  场景二里的家长,语言当中夹杂了恶言、侮辱、责备、强迫、抱怨、讽刺、威胁,这位家长真是太“厉害”了。孩子长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会逐渐演变成低自尊,对自己有错误的评价和认知,出现行为退缩、过于依赖父母、不敢对事情做出决定、自信不足,这些方面的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
  场景三里的家长,不断用重复唠叨的方式跟孩子沟通,把孩子依然当成了不懂事的孩子来对待,会让孩子非常反感,让孩子在父母的面前觉得毫无白我价值感。这样的方式就是把孩子往外推,孩子越大,越想离开这样的家。很多高考后的学生,选择离家很远的大学,除了对未来学业的打算以外,还有一部分孩子就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而远走。
  专家支招
  这几个案例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所以我希望家长能够有所惊醒,换一种方式跟孩子交流。
  起床:
  家长轻轻地拥抱着孩子:“哎,亲爱的小懒猪,要起床了,我们不要迟到哦。妈妈把衣服放在你床上了,我先去准备早饭,你穿好衣服,要快点来找我哦!”把孩子从躺着的状态,预备成要穿衣服的状态。
  如果过了几分钟孩子还没有起床,可以加强一下:妈妈等你等的白头发都长出来了,你好了吗?我已经在刷牙了,快来跟我一起。
  吃饭:
  家长:你觉得我今天准备的这些还喜欢吗?
  孩子:我今天觉得不太想吃东西。
  家长:那你可以少吃点主食,不想吃也许是昨晚睡得不好,影响了食欲。没关系,你觉得怎么吃舒服就怎么吃。还有开胃的水果,你也可以试试,实在不想吃,就喝点热水,有时候我就是这么做的。
  孩子:我喝点热牛奶和吃点面包吧。
  洗衣服:
  家长:衣服泡一会儿早点洗完,咱俩一会儿一起玩个对战游戏怎么样?
  孩子:好啊,我也好几天没玩了。
  过了几分钟,孩子还在看手机没动。
  家长:我都等你半天了,你什么时候跟我一块儿玩?你是先洗完了,咱们多玩几局?还是先玩两局游戏,你再去洗衣服?
  孩子:我还是先洗完了,多玩几局吧!我马上去,你等等我。
  这种方式,大家有什么样的感觉?是不是会觉得很温暖,很亲切,很积极,孩子很愿意配合?这几种语言方式,正是我经常运用的。
  想改变孩子,家长自己也需要提升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孩子逐渐变成了我们希望的样子。寒冷的北风,会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远;而和煦的南风,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怀,投入到你的阳光滋养中来。
其他文献
暑假往往是一年中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但也是儿童安全事故的高发期。  暑假往往是一年中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但也是儿童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家长该如何为孩子的安全保驾护航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交通事故  近年来,儿童被锁车内致死、儿童遭汽车碾压、未安装安全座椅儿童飞出车窗等惨剧屡见报端,家长们应注意交通安全上这些容易被忽视的“盲点”。  预防措施:一是给孩子安装儿童安全座椅;二是切勿将儿童
期刊
不少孩子的毅力不夠坚定,兴趣就容易转移,导致每一种爱好都不能深入,爸爸妈妈也就只好唉声叹气了。  我们发现,很多孩子的兴趣都特别广泛,也参加过许多培训班,如钢琴、舞蹈、书法、绘画等,可当他们真正学起来时就觉得枯燥无味,无法坚持下去。做家长的对孩子也失去了信心,最后,当初的美好愿望不是半途而废就是不了了之。为此,孩子和家长都感到遗憾或惋惜。  其实,兴趣广泛是件好事,但不少孩子的毅力不够坚定,兴趣就
期刊
从学习中感悟,把握住学科特点,多方面培养自己抓取信息、获得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逐渐达到一见到学科“关键词”就“过敏”的境界。  审题难,考试总分上不去  紫君是八年级一位女生,一向品学兼优的她最近好像心事重重。一打听才知道,她在为自己的审题能力担忧。听她讲,在这次考试前,她坚持认真复习,每一处知识点都做到尽善尽美,满以为考试成绩应当不错,可那天班主任公布总分后,她却大失所望。  怎么回事?当她打
期刊
目的:观察MEBT/MEBO在糖尿病足溃疡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  方法: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100只,体重(200~250)g。常规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
目的:本文主要是针对从中医层面出发运用经典方剂——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验证。研究重点是验证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气郁化火证)患
或许她不会像我小时候那样对画额又爱又恨,但我还是希望,她能感受到我对她的那份美好祝愿。  端午节前夕,我买来一小瓶雄黄酒。  女儿惊讶地问:“妈妈,这酒能喝吗?白娘子不是喝了雄黄酒变成蛇了吗?”  我笑了笑,回答道:“这瓶酒,是准备给你端午画额用的。”  “画额?是啥呀?”女儿满脸疑惑。  我认真地给她解释:画一个大大的“王”字,小时候每年端午,你外婆都会给我画。画“王”字有两个喻意,一是驱毒,二
期刊
无论是40年前还是现在,家庭教育和家长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们思想和观念的变化,也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着影响,这不禁让我想起一部犹如散文诗般的电影《八月》中的很多情节。  影片开头,在黑白色调的镜头里,一个蹬着三轮车的大叔一边走街串巷,一边吆喝着“换黄豆、绿豆、小米、雪花粉、棒子面”的声音,这亲切朴素的画面,使
期刊
在我儿时饥荒年代,粮食紧张,经济拮据,遇春夏青黄不接,许多人家靠的是一半粮一半菜维持生计。  进入初夏,各家门前的菜园里,韭菜、香葱、蒜苗、菠菜、莴苣等青蔬,长得鲜嫩欲滴,接着茬儿上到饭桌上,而我却偏爱吃莴苣。  在我儿时饥荒年代,粮食紧张,经济拮据,遇春夏青黄不接,许多人家靠的是一半粮一半菜维持生计。等熬到夏收,新米面下来,碗里的蔬菜才会减少,正所谓,菜是农户半年粮。  记忆中,家门前有片空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