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实训基地初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ngda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大连地区区域经济和汽车服务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结合发展实际,以核心岗位群及核心能力为指引,以“工作过程导向”为基本设计思路,以汽车维修为主干、以汽车后市场流通服务环节为主线,实行汽车服务岗位群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关键词】生产性 ; 实训基地 ; 课程体系 ; 评价体系 ; 建设成效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005-01
  根据辽教发[2011]120号文件,2012年辽宁省启动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遴选工作,在大连市教育局的指导下我校成功申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取得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建设需求
  紧紧围绕大连全域城市化建设,根据地域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使专业建设更好的满足汽车制造和维修产业集群用工需求,我们急需解决很多问题。
  一是专业设置不够细化;二是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三是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形成所谓的“会干不会教”的局面,仍然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四是生产性实训条件不足。学校原有的實训基地建设,只是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求,而不是按照生产性要求建立,很难建立真实的生产场景、环境和条件,使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不足,距离生产岗位要求有较大差距。
  综上所述,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与企业生产实际相一致的实习实训场所,创新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工学结合、产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建设目标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突出特色,提高质量,发挥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尤其在加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建设过程中,以“面向企业、立足岗位、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为指导,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核心,创新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实现以生产型实训基地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产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设过程
  围绕建设目标,全面实施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专业调研与论证
  安排专业教师深入汽车“4S”店、汽车维修企业,系统开展专业调研,制定工艺流程,使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紧跟市场需求,与生产岗位充分对接。
  (二)专业委员会建设
  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聘请汽车工程学会、行业、企业、协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三)专业实训室建设
  充分开展市场调研,以汽车后市场流通领域销售、维修、售后工作流程细分专业群岗位,架构与之对应的实训教室,力求教学环境与企业场景相统一,企业标识文化进教室,现场工具、设备划线定位管理,增设学习工作站,便于学生及时掌握关键要素,明确学习目标,创建同时满足企业生产和专业实训教学新环境。
  (四)课程体系建设
  按照岗位作业项目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三基础、五进阶、七方向”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三基础”,即以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器为专业核心课程,通过“三基础”课程设计与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五进阶”,即在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体系中,嵌入丰田、通用、现代、博世、斯比克五个品牌企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企业文化,使学生树立职业理念,传承企业文化,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七方向”,即按照机修、电器、检测、车身修复、车身涂装、汽车商务、汽车美容七个专门化方向,按照岗位要求,进一步强化学生专门化能力,更好的满足企业需求。
  (五)评价体系建立
  建设过程中,建立企业、行业、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由学校实施专业教学考核,企业实施生产实习评价,行业实施技能鉴定考核,社会实施综合评价,通过评价体系创新,保证专业毕业生质量,培养具有良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综合素能较高的技术人才。
  (六)专业教师生产实践培训
  发挥实训基地内部培训功能,建立实施教师培训实践制度,使专业教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系统掌握各实训模块专业技能,提升实践能力。
  (七)开展生产性维修服务
  开展汽车维护保养和检测维修技术服务,对校内外车辆进行生产作业,在生产作业任务实施过程中,师生全程参与,使师生关系变为师徒关系,实现生产作业与实训教学相结合,实现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
  四、建设成效
  通过全面实施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创新了教学环境、改革了教学模式,完善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建立了“产教结合”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大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基地建设得到教育部门充分认可
  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被辽宁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具有产品生产(服务)特征的“辽宁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立项建设项目,建设思路和经验在全省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推广。
  2.教师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教师系统开展了专业调研与论证,具体实施实训场景、实训设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评价体系建设工作,并开展专业教师培训,使广大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3.实训基地生产服务性显著增强
  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按照具有生产性、服务性的要求,全面系统加强建设,在满足专业实训教学基础上,开展汽车维护保养、检车维修等生产性服务项目。2013年,承担了校内100辆生产经营和办公车辆维护保养和维修任务,生产服务性显著增强。
  4.服务行业能力显著提升
  在实施开展专业实训教学基础上,实训基地切实发挥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辐射功能,分别承担全市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汽修技能鉴定培训、退役军人技能培训等,年平均培训量达到4万人次以上,在服务区域经济,服务行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体会思考
  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较好实现了汽车服务行业生产实践与校内专业实训教学的融合,以实训基地建设为核心,辐射带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改进,创新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学由理论课堂转移到实训现场,在实训教学中开展作业生产,将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使老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实现了“产教结合”与“工学结合”,提升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课程评估主体单一、评价结果片面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由学生、教学督导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课教师、同行教师五个维度的课程评估体系。通过对现行课程评估体系的弊端以及五维评估体系的构建进行阐述,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联动发展。  【关键词】教学质量 ; 五维 ; 课程评估 ; 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003
关于基金持股是否具有“市场稳定功能”的问题一直是我国金融界争论的焦点。在一系列“基金黑幕”事件的影响下,基金的“市场稳定功能”有逐渐被否定的趋势。本文在对这个问题
由于Intranet技术的优越性,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筹建它.Intranet技术是针对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结构的,的确能促进公司内部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在建立In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现代高校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本文对高校计算机类课程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现代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论证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可行性;最后对该方法潜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翻转课堂 ; 教学方法 ; 教学改革 ; 高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但是学生的人数过多、心理出现的问题过多、相应的专业老师过少的问题依然让人备受困扰。在改善这一困境的诸多方式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脱颖而出。医学专课学校自主式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与应用课可改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两多一少”的情况,挖掘学生热心助人和助己的潜能。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研究医学专科学校构建
【摘要】在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在倡导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同一层次的学习要求有对学习结果目标的描述,也有对学习过程目标和学习方法的描述。而中师化学的教学目的则是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兴趣,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四个方面提出的。  【关键词】化学 ; 教学 ;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8;O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