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异常图象分类及其特征浅析

来源 :地震学报 | 被引量 : 30次 | 上传用户:fuzhuyuan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搜集与整理了我国几十次大、中强地震,震前、震时的地倾斜异常图象,按其形态大致可分为五类:Ⅰ.震前倾斜记录曲线渐变—回复—发震(多见于远震);Ⅱ.震前倾斜记录曲线突变(阶跃)—发震(多见于近震);Ⅲ.震前倾斜记录曲线扰动或单向脉冲—正常—发震;Ⅳ.震前倾斜潮汐记录曲线畸变—发震;Ⅴ.震前倾斜记录曲线脉动(曲线加粗)—发震,其特征为:1.异常形态呈多样性;2.异常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到几十小时;3.异常幅值一般在几毫秒至十分之几角秒(10~(-8)—10~(-6)rad),个别达几角秒(10~(-5)r
其他文献
鲜水河断裂带是我国西南地区地震活动最强烈的断裂带。本文通过研究发生在断裂带上强震的震源机制、震源过程、余震分布、地震迁移并结合宏观等震线、地震裂缝分布等资料,研究强震破裂过程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鲜水河断裂带的基本破裂方式是左旋走向滑动,强震的压应力主轴存在一致性较好的优势方向,即北东东-南西西方向,且均接近水平。2.用 P 波频谱及面波方向性函数等研究结果表明,除北西段及南东段几个
期刊
用超声脉冲法测量了完整岩石样品在三轴实验中不同加载途径下的波速,和拼合岩石样品在单轴实验中的波速。结果表明,应力途径和断层的存在是影响波速异常的两种可能因素。前者既与时间有关,又与空间有关;后者则只与空间有关。为了正确评价波速异常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必须尽可能地阐明影响波速异常的各种因素。
期刊
本文介绍了1983年8月研制成功的3×3m 模拟地震振动台的性能和原理,它是采用强地震加速度讯号直接控制的,由二台12 t输出推力的激振器推动的电液伺服控制的单水平向振动台,负载15t,频带为0.5-30Hz.该装置设于机械工业部抗震研究室.
期刊
新疆6.5级以上地震与16条活断层有关。查明主要活断层的活动率,与地震断距对比,可确定强震复现期。据实际资料总结的3个经验公式,对新疆及其毗邻地区29条活断层的强震复现期逐条作出估计。未来20年内,昆仑山山前活断层、帕米尔-喀喇昆仑活断层和霍尔果斯-吐谷鲁活断层是会发生6.9级以上地震的警戒断层。
期刊
本文提出了鄂尔多斯周邻地壳应力场的一个简化力学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欧亚板块被简化为一个无限大 Hooke 薄板,稳定而且完整性好的鄂尔多斯地块则被模拟为一个嵌入在该板内的刚性椭圆核。由于印度洋板块碰撞和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使该板承受着一种沿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方向的单向压缩。利用该问题的解,分析和计算了鄂尔多斯地块周邻地区地壳应力场,对该地块周邻地壳应力场特征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认为华北地壳应力场与
期刊
本文利用 b,N,E 等地震活动参数沿断裂带的时空扫描结果,估计了鲜水河断裂带1973—1982近十年的活动特征,初步总结了鉴别轻微滑动、弱粘滑、粘滑和闭锁等不同性质的断层活动段以及划分该断裂带短期活动阶段的地震活动参数综合指标。最后就该断裂带自1973年6月以来及1981年道孚6.9级地震前后,从地震活动参数反映的断裂活动性质变化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期刊
本文主要利用应力解除法及水压致裂法原地应力测量资料,对我国现今地应力状态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原地应力测量资料表明,应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水平主应力有着很强的方向性,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方向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与地质构造和现代地壳运动有着一定的关系。
期刊
本文用武汉、佘山、广州、(?)坪四台的地磁日变化资料推断中国东南部下面地幔高导层的埋藏深度。研究方法是一维模型的磁场梯度法。结果:高导层的埋藏深度约为315km,高导层的电阻率约为9Ω·m。由于台站数量太少,结果的可靠性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这个埋藏深度与力武常茨或行武毅根据全球资料得出的平均高导层深度350km 很接近。
期刊
在华北地区大地电磁测深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对北京—柏各庄剖面上的大地电磁观测资料,使用连续介质反演方法进行反演解释,获得了电性结构的最新结果。对构制的可接受地电模型的评价表明,本剖面内地壳中部普遍存在高导电带,上地幔内高导电带的深度变化较大,电阻率为1Ω·m 的等值线深度,在沧县隆起为70多 km,其西侧和东侧分别在60km 和50km左右。上地幔高导电带的电阻率值由西而东有减小的趋势。这些结果与表
期刊
本文介绍了以激光全息干涉法观测单轴压缩下,大理岩岩样表面的变形位移场。全息干涉图可以反映出由于岩石内部微裂隙丛集激增所导致的变形局部化,实验采用板状大理岩试件,在中心处预制了不同角度的裂缝,实验在 MTS 伺服压机中加载直至宏观破坏,观测了裂隙的发展过程。实验表明:当裂缝角θ小于45°时,先在裂缝尖端处的张应力集中部位出现新裂纹,它的起裂角(与原裂缝的交角)β≈90°,裂纹弯向压力方向并趋于稳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