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精彩细节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7-0064-01
“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同样因细节而精彩。在深入课堂观课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细节上处理得非常精彩,今天把它们整理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自然的导入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进行复习,复习哪些内容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有一位教师讲Lesson 21: Look at Your Hair(冀教三年级起始版第1册),她是这样导入的:
T:(指着黑板)What’s this in English?
S: It is a blackboard.
T: What colour is it?
S: It’s black.
接着老师又用“What’s this in English?”和“What colour is it?”两个句型问红色的铅笔和棕色的水彩笔。马上老师又抓过自己的头发问:“What’s this? ”进而自然地引出了hair.在教完这个新授单词后,老师板书课题Lesson 20: Look at Your Hair.
T:Look at your hair, what colour is your hair? 从而正式进入了新课。就这样,别具匠心的复习内容和形式形成了自然的课堂导入。
作为一门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有感而发,是教师们应该做到却普遍忽视的问题。有一位教师在讲Lesson 18: Hot, Cold(冀教三年级起始版第1册)时,课件中出现了一片森林,大片的雪花纷纷飘落,呼呼的风声在耳边响起,老师问道:“How do you feel?” 学生自然将头缩进脖领里有感而发:“I feel cold.” 相似的方式讲完hot后。老师拿出了两个不透明的黑色袋子,让学生伸进手去摸,同时回答老师的问题“How do you feel?” 这时学生用英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I feel cold hot.” 在问完几位同学后,老师拿出了放在袋子里的小热水袋和冰冷的饮料让其他同学核对答案。这就是新课标倡导的“在情景中体验、实践、交流”的学习方式。
二、完美的衔接
有不少老师觉得冀教版的小学英语教材编写顺序不合理,有的在同一课中的两个部分看上去没有任何关系。如何将看似无关的两个部分衔接起来?我们可以效仿这两位老师的做法。一位老师在讲完Lesson 13: Black, White, Brown(冀教三年级起始版第1册)第一部分What colour is it后,拿起了几种常见的物品问其颜色,最后他出示早已准备好的墨镜,问学生:“What colour is it? ” 学生回答:“It is black.”这时他把墨镜一戴:“Oh,I can’t see clearly. Where is my pen? ”这样就很自然巧妙地转折到了第二部分介词的教学。还有位老师是这样衔接Lesson17: Happy, Sad(冀教三年级起始版第1册,Unit 3: Body and Feeling)第一部分How do you feel和第二部分What is it的:反复运用句型“How do you feel?” 向学生提问,孩子们都回答“I feel happy.”老师唱起了“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s……”然后问:“Do you want to learn this song?” “Yes!”孩子们大声地说。老师顺势说道:“那我们得先学会身体部位的名称才行……”就这样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开始了第二部分的学习。
三、巧妙的故事运用
为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英语听、读能力,我们的教材编者为大家提供了趣味十足的小故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故事的利用率却很低,有的老师在这方面为我们开创了先河。如在讲完Lesson 20: More Animals(冀教三年级起始版第3册) 后让学生带着问题“What animals in the story?”听故事“Why the Rabbit Has Long Ears”,这样马上巩固了所学的单词,训练了孩子们的英语听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故事、读故事,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听力和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7-0064-01
“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同样因细节而精彩。在深入课堂观课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细节上处理得非常精彩,今天把它们整理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自然的导入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进行复习,复习哪些内容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有一位教师讲Lesson 21: Look at Your Hair(冀教三年级起始版第1册),她是这样导入的:
T:(指着黑板)What’s this in English?
S: It is a blackboard.
T: What colour is it?
S: It’s black.
接着老师又用“What’s this in English?”和“What colour is it?”两个句型问红色的铅笔和棕色的水彩笔。马上老师又抓过自己的头发问:“What’s this? ”进而自然地引出了hair.在教完这个新授单词后,老师板书课题Lesson 20: Look at Your Hair.
T:Look at your hair, what colour is your hair? 从而正式进入了新课。就这样,别具匠心的复习内容和形式形成了自然的课堂导入。
作为一门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有感而发,是教师们应该做到却普遍忽视的问题。有一位教师在讲Lesson 18: Hot, Cold(冀教三年级起始版第1册)时,课件中出现了一片森林,大片的雪花纷纷飘落,呼呼的风声在耳边响起,老师问道:“How do you feel?” 学生自然将头缩进脖领里有感而发:“I feel cold.” 相似的方式讲完hot后。老师拿出了两个不透明的黑色袋子,让学生伸进手去摸,同时回答老师的问题“How do you feel?” 这时学生用英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I feel cold hot.” 在问完几位同学后,老师拿出了放在袋子里的小热水袋和冰冷的饮料让其他同学核对答案。这就是新课标倡导的“在情景中体验、实践、交流”的学习方式。
二、完美的衔接
有不少老师觉得冀教版的小学英语教材编写顺序不合理,有的在同一课中的两个部分看上去没有任何关系。如何将看似无关的两个部分衔接起来?我们可以效仿这两位老师的做法。一位老师在讲完Lesson 13: Black, White, Brown(冀教三年级起始版第1册)第一部分What colour is it后,拿起了几种常见的物品问其颜色,最后他出示早已准备好的墨镜,问学生:“What colour is it? ” 学生回答:“It is black.”这时他把墨镜一戴:“Oh,I can’t see clearly. Where is my pen? ”这样就很自然巧妙地转折到了第二部分介词的教学。还有位老师是这样衔接Lesson17: Happy, Sad(冀教三年级起始版第1册,Unit 3: Body and Feeling)第一部分How do you feel和第二部分What is it的:反复运用句型“How do you feel?” 向学生提问,孩子们都回答“I feel happy.”老师唱起了“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s……”然后问:“Do you want to learn this song?” “Yes!”孩子们大声地说。老师顺势说道:“那我们得先学会身体部位的名称才行……”就这样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开始了第二部分的学习。
三、巧妙的故事运用
为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英语听、读能力,我们的教材编者为大家提供了趣味十足的小故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故事的利用率却很低,有的老师在这方面为我们开创了先河。如在讲完Lesson 20: More Animals(冀教三年级起始版第3册) 后让学生带着问题“What animals in the story?”听故事“Why the Rabbit Has Long Ears”,这样马上巩固了所学的单词,训练了孩子们的英语听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故事、读故事,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听力和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