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中的隐逸情怀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的代表,其中数篇作品直接或间接涉及隐逸情怀,经统计共11首,它们几乎都产生于乱世之时.这些潜藏着逸情怀的诗作可分为直抒隐逸之情和暗寓隐逸之志两大类型,通过对其作品的意象运用方面进行阐释,浅探隐逸情怀对后世诗文和处世哲学的影响,追寻《诗经》更多的情感蕴蓄.
其他文献
摘 要:以“无手少女”为主要人物的民间故事具有众多版本,广泛流传于韩国和世界各地。韩国剧作家京民善根据此类民间故事创作了木偶剧《无手少女》。本文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无手少女》形象进行原型分析,以剧本《无手少女》中的人物原型及循环叙述模式为切入点进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民间故事“无手少女”中的恢复和再生的意义。讽刺和幽默的手法让我们再次对反战主题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京民善;神话原型批
摘 要:自20世纪60年代奈达提出“对等效应”,虽然之后受到不少专家学者批评,但是在翻译中也是一种很好的指导方法。相声是中国古代一门传统艺术,起源于明清时期。相声作为中国传统瑰宝之一,对外推出也是必然趋势。相声是一门以语言为主的喜剧艺术形式,所以相声的对外传播离不开字幕的翻译。相声翻译的研究并不是很多,而在这些相声翻译研究中,一般是与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或者是从修辞中的隐喻角度来谈论相声中“抖包袱”
摘 要:在现今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类交际多模态化特点日益凸显,多模态识读能力日渐引人关注。多模态话语是指语言与其他符号资源共存,共同构建意义。它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理论为基础并且被广泛应用到多领域,对于多模态话语的研究,推动了话语分析实践。  电影是一种绘声绘色的复杂特殊文体,它本身就具有多模态的特点。因此本文以克莱斯和范.鲁文的视觉语法和声音语法为理论框架,对电影三块广告牌的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进
自古以来学者品评唐宋大家就绕不开韩愈和欧阳修,对于二人的创作风格,古今学者多以欧拟韩或者将韩欧并列,把欧阳修视为韩愈领导的散文革新运动的接力者.事实上,欧阳修的确受
作者简介:桑田田(1999-),女,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大三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1-0-02  在《诗经》中,位于诗经十五国风前列的有《周南》与《召南》。其中收录的大部分诗歌都作于西周时期,是今河南湖北一带的民间诗歌。在二南中,有不少篇章对女性进行了描写,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女性的美。现以二南中的几篇著名诗歌为例,欣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