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循环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l_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成果】本文系2016年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四步循环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zk16053015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56-01
  在一些学校的语文课堂上,授课教师在上面口若悬河地讲,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地听,那些“干巴巴的”“冷冰冰的”的讲述仿佛是“发生在另一个星球的事”。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学生个性张扬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现象,引发了我们在语文课教学上的深思与探索。“四步循环”教学模式的运用使我校这些现象退出了历史舞台。下面我们就谈谈“四步循环”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四步循环教学模式是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运用
  “四步循环”教学模式是我们在改良目标教学法,参考魏书生六步教学法,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及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要求,使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抓住引导权,还给学生学习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贴近文本,走入文本,跳出文本,借助自我探究,生生合探,师生共探,交流反馈,拓展运用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循环性学习。
  四步循环教学模式包括“自学指导—启智探究—反馈矫正—拓展运用”四个步骤,即“四步”。在第一环节自学指导中,学生根据导学提纲和教师的引导,通过阅读教材,走进文本,自主学习,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可以自行完成学习目标中难度较小的任务。这是第一层次的学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是否正确,在第二环节启智探究中,学生可以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形成共识。对于难度稍大的问题,通过生生合探、师生共探来完成。对于重难点的突破,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完成学习任务,是对学习目标更深层次的探究。反馈矫正环节中的检测题是根据学习目标与所学内容进行设计的。通过练习,检查学生所学,教师点拨,该环节实质上是对学习能力的第三次提升。第四环节拓展运用是对学生知识的迁移与能力的提高,是让学生把本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實践中去,从而走出文本。而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实际是对学习能力的第四次提升。此所谓循环性教学。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认知过程,也符合唯物辩证法。
  二、“四步循环”教学可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规可循矩中有变
  语文课堂教学上按照四步循环教学模式结构课堂,我们即有规可循,又可结合语文课文的自身特点,矩中有变。
  第一个环节是自学指导。该环节突出一个“学”字,重点是学生自我感悟,初步探究。语文教师首先导入新课,然后把学习内容用提纲形式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自学的目标,接着让学生开始自学。例如问题以学生自学为出发点,把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有机的融入到其中。语文课堂上学生通过独立学习,自我探究,从而对文本知识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进行自主尝试性探究。语文教师巡回辅导,个别点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浅显知识点的自我学习,对简单问题的分析解决就是第一次循环学习。
  第二个环节是启智探究。该环节抓好一个“探”字,重点是合作探究学习。在生生合探或者师生共探中,学习由初步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向语文教师寻求帮助。语文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易混点解疑,实现重难点突破。譬如语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理解含义等,学生自探,师生合探实现重难点突破。该环节采用生生合探,师生共探的方式,完成对目标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这就是第二次循环学习。
  第三个环节是反馈矫正。该环节用好一个“练”字,重点是巩固运用,查漏补缺,归纳总结。语文教师根据重难点,编制一些灵活多变的练习题,可采用口头提问或书面检测等形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练习。
  第四个环节是拓展运用。该环节巧用一个“移”字,重点是延伸性学习。语文教师针对所学知识点,编拟一些拓展类题目,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完成对信息的提升或迁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使用了细节描写,白描手法等已学知识点的文章,让学生自探自究,小组共探,实现语文拓展性学习。该环节以所学知识为基础的课堂延伸,能力螺旋式上升即第四次循环学习。
  三、四步循环教学中语文教师角色浅析
  自学指导环节中,自学提纲的制定是关键,设定目标时既要指引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品味语言,培养语感,还要引领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读出情感,悟出道理,发表见解。语文老师务必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文本设计主问题领起几个板块,便于自学。2.涉及新知识时,提纲中要有相关知识的补充,设置扶手帮助学生自学。3.语文自学提纲要引导学生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将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注意语文的实践性。
  启智探究环节中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以下几点:1.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2.保护质疑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发现的热情,给足时间,让有疑问的学生有质疑的机会,不搞形式。3.教给方法,培养学生的探讨交流能力。4.根据课文特点,适时组织好小组讨论。根据学情来确定讨论的时间,使学生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更加充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尽情发挥。
  反馈检测环节,注重查漏补缺。本环节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回顾与反思,并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也能让学生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价。语文教师可设计有梯度的练习,检验学生能否充分运用消化吸收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检测是否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检验学习的效果。
  拓展运用环节,注重知识的迁移。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语言品味处拓展延伸,语言品味中进行有效拓展有利于学生对语言表达与作者情感的深层理解,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2.从情境迁移处拓展延伸,语文教学突出个性阅读感受,强调迁移升华,教学要让学生能进入作品的情境,学会感受、体验、揣摩,通过适当的拓展延伸,把课文的材料、情感和审美体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情感。3.从问题生成处拓展延伸,课堂中的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指师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及师生对话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和新情况。4.从感悟挖掘主题处拓展延伸,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作者往往通过对人、事、景、物的描绘来表达爱憎、褒贬、取舍、抑扬等情感。许多时候作者的见解、意愿含而不露,隐藏其中。还可从文本空白、悬念处等各处拓展延伸。这样既实现了知识的良性循环,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之,四步循环教学模式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课堂真正从老师的“一言堂”变成如今师生的“群言堂”,教学效果日趋高效;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主学习;教师由“园丁”转变为“引路人”。
其他文献
报告1987-1995年,我院骨科采用游离腓肠神经移植术修复上肢神经缺损8例,共14条神经。经1-9年临床随访,功能恢复,优;2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75%。本文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了游离神经移植术克服周围缺损的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越来越成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提升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所面
中考过后,进入高中学府的高中生,在较长时间内他们对高一化学的学习无所适从。我对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从教法和学法上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如何使初中的学生从原来掌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09-02  《高中化学新课标》要求:“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中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课程,自从开设课程以来,特别受学生的喜欢。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中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及意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可以对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并且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打下必要的基础。新课理念的提出,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指导下
机械运转时材料之间的摩擦会造成能量的损耗机械、工作效率降低及部件寿命缩短。减小摩擦的方法往往只能依赖添加润滑或在部件表面进行减摩涂层处理。材料本体在一定工况条件
13.2kV输电线路绝缘子电场强度的彩色显示器通过模拟试验认为,线路中绝缘子的脱落是由绝缘子型号、固定结构及在线路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的。利用终端元件和新型计算机显示器进行电场计
结合农村电网35kV变电站的运行工况和设备状况等问题,就其过电压保护器的选择说明了选用MOA的优越性,并对MOA的基本特性、参数,国外避雷器有关标准,国产MOA的制造水平和如何
大学生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与他人交往与沟通,而发生的与他人之间的心理上的情感关系,是大学生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探
本文通过对482名婴儿的母乳喂养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