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依存的世界:新世纪中国国际法人的素质创新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hui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法律制度的趋同化愈加凸显。这也为二十一世纪国际法学人才教育培养带来了新挑战,即在制度、信息等持续接近的基础上,如何保持中国国际法的鲜明个性和创新性,需要在国际法学生的培养中引入新方法。为“趋同化”与“本土化”之间的矛盾寻求平衡,帮助学生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中正确理解与运用国际法律规则,真正将国际法知识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关键词]相互依存的世界;法律趋同化;创新思维;和平崛起
  [中图分类号]D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081 — 0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十八大提出的国家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法律制度的趋同化愈加凸显,要贯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法学教育也必须秉承“创新”精神,找到国际法学教育培养新世纪创新性人才的新教法。
  一、二十一世纪国际法人才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与之前的人类社会相比,当前的国际社会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状态,即国际社会中的各个成员都处于一种全所未有的“紧密的相互依存”的状态中。这是一种“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1〕的关系,特别是在一些全球性的挑战与危机面前,例如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贫穷等等问题,强调国际社会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依靠和帮助,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相互依存的国际社会中,国际法许多领域中的法律制度呈现出持续和深度的趋同化趋势。这是国际社会法治状态缓慢变化的一个明显过程〔2〕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明显预见,当然同时也是国际法教学必须面对的一个新现实与新挑战。
  (一)相互依存的世界中法律制度的趋同化
  在紧密的相互依存的国际社会中,各类法律制度都出现趋同化的趋势,以下是其中趋同化特性特别凸显的几类法律制度:
  1.国际贸易法律制度与商业惯例
  国际贸易法律制度与商业惯例等国际法规则,是国际法律规则趋同化现象中,最为常见也是趋同化程度最高的领域。《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国际商会编纂的《国际贸易术语》为代表的国际贸易中的商业惯例规则等,就是这种追求的直接结果。这些法律制度与惯例,在各国的立法与实践中都得到了高度一致的遵循和执行。
  2.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
  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条约体系不断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了系列条约中的概念、原则和具体制度,也直接导致许多国家中知识产权制度的高度趋同。再加上跨国公司集团、国际贸易组织及其条约在国际贸易、投资活动实践中,加强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条约体系的贯彻执行,使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国际法规则与实践实施中均达到高度趋同,也深刻的影响了相关的国际争端解决与教育教学内容制定。
  3.国际环境法
  近年来,国际法体系中国际环境法的趋同化趋势发展非常迅速。因为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环境危机的时候,需要争取国际社会全体成员的参与,所以这些法律制度天然具有统一性。例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因为通过相关国际条约的缔结,使各缔约国或者非缔约国的国内法,均顺应了国际社会的共识或者法律潮流,呈现出高度的趋同化。
  4.网络法
  网络(因特网)法律相比而言,更加特殊,其天然具有全球化的特征。从技术角度看,因特网是全球化的和完全统一的,所以网络法律制度本身也必须是尽量全球化的和完全统一的,否则可能会阻碍网络“连通”国内的正常发挥。因此,网络法的全球化与趋同化,能够跨越文化、宗教、历史等距离,得到世界各国的规范理解和认同。
  (二)相互依存世界中我国国际法人才的本土化
  首先,教育指向被教育者的内心,好的教育必然根植于某种优秀的文化,依据这种文化对教育对象进行“熏陶”。如果进行“改造式”教育,可能会使得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断绝,会抹杀本土文化的独特性。而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降低,并不利于人类文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以说,教育的本质应当保证文化导向上的“本土化”。
  其次,教育指向被教育者的头脑,教育将训练和改变被教育者的思维方式。作为“地球村村民”的新人类,需要具有“全球化”的所谓模式,这毫无疑问。但是,所谓“全球化”思维模式的培养,并不应当追求“千人一面”的结果。因为作为人类,我们的头脑永远需要服从我们的内心。
  第三,教育还指向被教育者的行为模式,教育将优化和规范被教育者的行为模式,使其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和文化导向。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中,中国选择了前所未有的全新发展道路,必须面对有中国特色的独特问题,在别国发展历史中或者别国学者处,可能不能够必然找到满意的解答。可以说,行为模式的“本土化”,是国际法人才教育必须与本国国情和制度现实接轨的内在需求。
  第四,教育也指向被教育者的语言模式。语言是我们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工具,国际法人才语言的“全球化”,有利于我们了解世界和让世界了解我们。但是,语言模式的培养中更需要强调中国国际法教育自己的表达,即讲“自己的话”。一方面是强调中国国际法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在国际社会重新获得国家自信的自然流露。有利于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中,我国能够勇敢的表达真实的自己和主张我国真实的需求,争取真实的权利。
  二、“相互依存世界观”的培养
  法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法学知识要转化为相应的能力,其关键在于对学生“理解与运用”分析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这种能力,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用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培养学生新的“核心素养”,即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看待世界、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保证其法学科学思维的正确养成。
  保尔·谢夫.伯尔曼(Paul Schiff Berman)曾经论述说,全球化极大地扩充了国际法关注的范围。当代国际法规则的不断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快速阶段,国际法开始不断的衍生出新的法律部门,调整全新的法律关系。在这些全新的领域和问题中,原有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的理解和运用,均需要依据新时代和问题的变迁作出新的解释。而这种理解、运用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也认识原有规则、原则的新含义;如果新领域和新问题中缺乏国际法规则,需要形成和发展出新规则,就更加需要学生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就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法,并确保该方法不偏离国际社会的共识和发展方向。   1.相互依存:理解世界的多样化现状与其必要性
  在国际社会中,文化、历史、法律、生态系统等方面都需要多样性,才能保证国际社会能够健康的、可持续的向前发展。作为国际法专业的学生,需要理解在相互依存的当今世界中,所有国际社会的成员是互相需要的;国际法的发展现状必然是一种多样化的状态,许多国际法规则内容及其实施情况也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状态。对国际法制度及其体系的这种多样化状态保有“包容心”,有利于国际法学生能够着眼于把握国际法发展的客观规律与趋势。
  2.相互依存:理解国家利益与和谐世界共存
  相互依存世界观需要国际法学生在相互依存的国际社会中,在面对国际社会的各类竞争关系的时候,拥有正确的“得失心”,能够正确理解各国争取国家利益必需与建设和谐国际社会共存。将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和平发展之路〔3〕融入国际法学生的专业素养,驳斥中国威胁论,努力追求更加和平和公平的世界秩序重塑〔4〕。相互依存的世界观告诉我们,国家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平衡,才是和谐国际社会,才是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社会。
  3.相互依存:理解中国是世界的中国
  相互依存的世界观中更加应该强调,在相互依存的国际社会中,新世纪的新中国应当具有更多的“参与心”。中国以自己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以自己独特的经济增长发展历程,屹立于新世纪国际社会。
  李克强总理在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年会发表的题为《维护和平稳定推动结构改革增强发展新动能》的特别致辞中,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不会硬着陆。亚投行、“一带一路经济带”发展新思路,诸如世界经济新动力,与更多的世界国家和人民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新一轮可持续发展治理新进程,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勇担大国责任。表明中国积极参与改变未来国际法律规则形成与发展的决心,也表明中国在实践层面切实参与全球绿色治理的决心。
  4.相互依存:理解国家实践中的务实努力
  在相互依存的国际社会中,国际社会更加的“扁平化”,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竞争更加直接和激烈,国家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更多更加务实的努力,相互依存的世界观特别要求新世纪的国际法学生必须具有一种“务实心”。因为当前国际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各国的各种条件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相互依存的世界可能存在倾斜,成为“不对称的相互依存”〔5〕。要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各国更加务实的努力。特别是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家在参与国际法律规则的制定与形成过程中,应确保自身的参与是一种有效的参与,能够通过参与把本国利益融入相应国际法律规则之中〔6〕。“我们说的和我们听说的”〔7〕的世界与真实的未来国际社会之间,缺少的就是一颗坚强、勇敢、坚持的“务实心”。
  三、“相互依存世界观”的培养需要新方法
  《国际法》课堂教学中教法的创新需要根植于“相互依存的世界观”,根植于对国际法核心素质的深刻理解和坚持贯彻。以正确讲解和帮助理解国际法产生与发展方式和国际法的本质,这一教学内容为例,讨论新教法的引进与运用问题。
  国际法产生与发展方式与历程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国际法本质的理解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教学中常常有教师与学生反映,这一知识点过于抽象,理解存在困难。为帮助国际法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需要在传统讲授方法之外,综合使用案例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法、辩论教学方法等多种教法,并引入新闻视频教学辅助手段以及双语教学方法、历史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方法等新教法。在课堂讲解中,依据“相互依存世界观”的指导,以包容心、得失心、参与心、务实心、爱国心为核心,培养国际法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和国际法的本质。
  在教法方面,包容心、参与心的教育,适合综合使用双语教学方法、辩论教学方法、历史教学法等教法。首先,针对国际法产生发展的方式与过程的学习,全面准备历史纵向发展历程的综合材料和图示,并引入新闻视频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快速的、综合的了解国际法产生发展方式与过程基本信息。之后,组织学生展开观点鲜明的课堂讨论、辩论,引导学生对国际法的产生发展和国际法的本质深入思考和思辨。
  得失心、务实心的教育,着眼于培养国际法学生实践能力,适合使用诊所式教学方法。就是将法律案件或者问题、争端等,视同为一种“病例”,按照诊所中训练医学学生的方法,全方位的思考“对症”的解决方法,并讲求在实际训练中直接验证解决方法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提供具体争端案例或者国家实践中的特殊事件等,请学生自己动手分析和制作相关文书等,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参 考 文 献〕
  〔1〕梁西.国际组织法(第4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410.
  〔2〕黄颖.国际社会组织化趋势下的国际法治〔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7):101.
  〔3〕郑必坚.中国道路是和平发展之路〔J〕.人民日报.2015-08-07(第7版).
  〔4〕李形.在“相互依存式主导权”和世界秩序重塑下解读中国梦》〔J〕.国际瞭望,2015,(01):1-18.
  〔5〕肖刚.经济全球化的神话与不对称的相互依存〔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09):30-34.
  〔6〕宋杰.从英美实践来看我国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的有效性问题〔J〕.比较法研究(京),2015,(02):148-159.
  〔7〕一清.中国与世界——我们说的和我们听说的〔J〕.环球财经,2015,(02):167-171.〔责任编辑:陈玉荣〕
其他文献
自2004年以来,全球主要的移动运营商相继推出手机电视业务,手机电视业务逐渐成为移动数据业务中的一大亮点。从目前的情况看,手机电视业务发展最快的地区是亚洲,韩国已经出现了包
Yankee的调查表明,无线替代有线业务的趋势明显,固定移动融合势在必行。根据Yankee的报告,由于低价格、网内呼叫、家庭套餐等等都影响了人们对固定电话的使用,很多人使用家里固定
日前,美国最大的通信公司韦里孙公司扫清了并购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微波通信的最大障碍,其主要竞购对手美国第四大区域性电话公司奎斯特通信公司不堪高额的并购经费,最终宣布
预激综合征合并束支传导阻滞者并不多见,两者合并存在时,因心电图上往往只表现出预激综合征图形,而使束支阻滞漏诊.本文分析了我院近期以“预激综合征伴发心动过速”收住入院
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改变,需要对企业进行高效的资源配置与利用,从而完成组织上定下的目标。针对生产管理方面采取新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方面采取激
近来,北京一些地区出现了话费极便宜的长途公用电话营业部,他们自称“话吧”,国内长途价格低到每分钟0.15元。笔者日前笔访网通获悉,“这些黑话吧和网通根本没有关系,也没有任何经
7月19日将是中国联通成立十周年的日子。日前,王建宙评点联通十年风云,战略控制,CDMA跨国话语权,联通十年苦战电信垄断,CDMA网建设最为艰苦。
长期以来作为验电用的工具多为验电笔,其作用只能检测物体是否带电或判别相线与零线,而不能检查地线是否接触良好。曾经有人设计过一种接地检测器,是在三线插头的地线接头与
近日,在WRC-07(国际电联2007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上,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无线电台呼号由“XX9”开头的号段上升为以“XX”开头的号段,与原有呼号数量相比,扩展了35倍。无线电台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肿瘤,发病率较高.B超检查以其简单、方便、无损伤性等优点,而成为子宫肌瘤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现将1994年4月~1995年12月在我院手术并经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