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土壤修复、诊断与标准体系建立的探讨

来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y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认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因存在修复后植物处置困难及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等将会严重影响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建议加强污染土壤化学修复技术研究,并提出我国现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已不能满足污染土壤诊断及修复尤其是化学修复效果的评价,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能反映污染土壤修复状况的生态毒理诊断方法和标准技术体系。
其他文献
实验以辣根为研究材料,采用生态毒理学中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生长阶段与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Tb(Ⅲ)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生态毒性。结果表明,比较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光照强
文章认为,技术哲学是对社会技术发展的高层次认识领域的研究活动。它的兴起与发展对技术实践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19世纪的德国与20世纪的日本是表现了技术飞跃发展与对技术以哲学高度进行考察这二者之间“谐波”关系的两个突出例子。我国四十年来虽然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技术发展还缺少理论上的探索。实践证明,技术发展应是具有理性的,提供和建立这种理性应是哲学工作者的使命。
目的 研究小干扰RNA(siRNA)抑制胃癌细胞中LOXL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LOXL2基因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侵袭能力影响及机制.方法 QRTPCR及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人胃癌细胞株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介入治疗术前和术后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盐的冠心病患者90例(治疗组),选择同期未应用丹参多酚酸
从内循环厌氧反应器颗粒污泥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硫酸盐还原菌命名为DSRBa,经形态和基于16S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归属于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分别以甲酸钠、乙醇、乳酸
通过对国内大量文献数据的调研和整理,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中国大陆3种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地力贡献率的统计特征及其与地理位置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定量关系。统计
一般历史意识包含两个方面,即一方面人类无限进步,另一方面人类在这种进步中终将达到一种弱极的;完满境界。这现个方面缺一不可,但也并不和谐。单有前者,人类的生活会失去意义,而单
采用PCR—RFLP法研究了丁草胺和毒死蜱复合污染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应用试剂盒提取土壤样品总DNA,以细菌的16SrDNA通用引物27F/1492R扩增16SrDNA片段,将扩增产物与T-载体酶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对长期施用五氯酚(PCP)作为钉螺杀灭剂的典型血吸虫病流行疫区河滩地的土壤微生物特征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大量施用PCP对河滩裸地土
采用BCR提取法对以污泥和花生壳为原料制备的活性炭进行重金属形态分析,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污泥热解前后Cd、Cr、Cu、Zn、Ni、Pb的不同形态含量。结果表明,污泥中Zn的含量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