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区准种与变异的特点.方法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自3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扩增HBV CP
【机 构】
:
北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病毒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区准种与变异的特点.方法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自3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扩增HBV CP序列,克隆入pGEM Teasy质粒,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测序结果发现HBV CP序列高度保守,但在TATA样盒(1~3)可发生多种突变,其中184 nt(T→C)位替换突变最为常见;在直接重复序列(DR)Ⅰ上游存有一缺失突变高发区33.3%(5/15).结论 CP区内有一缺失高变区,TATA样盒3的变异可能影响前C蛋白的表达.结果提示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海水鱼虾蟹苗种生产规模和品种的不断扩大,对适宜活饵料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淡水枝角类因其营养丰富、繁殖快、适应性强,具有作为海水鱼虾蟹苗种活饵料的可能性
利用活水船及汽车带开放式鱼篓进行高体鰤长途运输试验,并对两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所谓退化性腺(即膀胱)的黏膜上皮进行了研究.根据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的特征,在黄鳝膀胱上皮中识别出六类细胞:表层细胞、淋巴样
运用遥感与 GIS为技术支撑 ,以专家知识为依据 ,从而定量计算出中国的农牧与风水蚀交错区。在此基础上 ,阐述二者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风水蚀交错区主要分布于我国大兴安岭 -阴山 ,秦岭 -祁连山一线分布的区域 ,农牧交错区主要分布于辽宁与内蒙古接壤处 ,山西北部 ,陕西北部 ,到甘肃东部 ,秦岭以北 ,六盘山以东的地区 ,二者在空间格局上的不重合 ,使得我国 ,特别是北方地区存在两个生态脆弱区 ,
晚熟春玉米新品种四单 16 7是由吉林省原四平市农科院玉米所 1993年用近缘种D30 0为母本 ,以外引系丹 340_3为父本杂交育成。 2 0 0 1年 3月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
本研究以常规饲养肉鸡和蛋鸡作为试验动物,采用电刺激和静脉输钾2种方法诱发室颤,以探讨禽室颤阈测定的方法.结果显示: 1)电刺激方法诱发试验鸡室颤成功率为94.71%(197/208),
体内是否存在以调节自身T细胞为主要功能的T细胞亚群 ,一直是一个存有争议的问题。目前认为维持体内自身免疫耐受状态的主要机制是在中枢免疫器官发生的克隆清除 ,在外周中诱导
用可诱发小鼠贫血的病毒(anemia-inducing strain friend’s virus,FVA)感染BALB/c小鼠,15d后取其脾脏,分离出原红细胞,在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的培养基中培养门,24,48h,获得大量相对同步化的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的上述早期红系造血细胞的生物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发现不同发育阶段的早期红系造血细胞,随着
对柔软滨麦草及其与感病亲本普通小麦 7182的异染色体后代抗小麦条锈菌的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 ,柔软滨麦草叶面没有锈菌侵染点形成 ,且抗病表型为免疫型 ,因此其抗锈性完
患儿女 ,5岁。腹痛、面色苍黄 2年 ,发现腹部包块 2d入院。体检 :上腹部触及一巨大质硬包块 ,界清 ,无压痛 ,稍可活动。B超示上腹部包块 ,与双肾、脾无联系 ,胃形态部分受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