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海洋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水平、传递与风险评价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南极被认为是远离人类污染的净土,但近年来不断发现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和全/多氟化合物等传统和“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存在于南极的非生物及生物环境中,由此引发了全球各国对南极生态系统的不断关注.POPs性质稳定,能够久存于环境中,并具有毒性,易富集于生物体内并产生一定的健康风险.为了解南极和南大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对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本文以南大洋典型食物链为主线并结合南极海洋生物生活习性,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南极海洋食物链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POPs的研究现状,并对南极海洋生态系统POPs研究前沿和热点提出了展望.研究显示,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污染程度最低的地区,但过去几十年有关南极海洋生物中POPs的类型不断增加,表明该地区受到地区内/外活动的影响日益增加.零散的研究数据以及各异的技术方法使得目前仍无法阐析POPs沿食物链传递的机制.有关南极海洋生态系统POPs动态的长期监测与评估计划亟待建立.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美育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数学学科中特有的数与形的和谐美,知识结构的逻辑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思维方法的奇异美,内容与形式的相似美等等,都是在数学中的体现。因此,在实施美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展示数学美,引导学生运用审美知觉,培养他们的探索欲望。  关键词: 价值;小学数学;美育  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美育的渗透。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