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石的微观结构及化学成分的测定

来源 :海南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gi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人体不同部位痛风石的微观结构及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进一步揭示痛风患者的炎症反应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法对痛风石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并应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痛风石的主要晶态成分和化学元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通过H&E染色和扫描电镜对痛风石进行观察,发现其为不规则块状形态,内部呈针形、放射状;对痛风石进行能谱分析,发现其主要元素为C、N、O、Na等;应用X荧光分析对膝、肘、足部位痛风石进行检测,发现其主要元素分别为Cl、S、Ca、P等;通过X射线衍射法检测发现痛风石的主要晶态成份为尿酸钠水合物和尿酸二氢钠水合物.结论:痛风石主要由C、N、O、Na、Ca、Cl、S和P等元素构成,组成化合物主要为尿酸钠水合物和尿酸二氢钠水合物.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小核RNA激活复合体多肽3(SNAPC3)rs12093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及其中医证候的关联.方法:纳入研究缺血性中风病例774例,对照793例.使用Massarray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应用PLINK软件进行遗传关联分析统计.结果:(1)SNAPC3基因rs12093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风证发生风险显著关联[显性模型:OR=0.76,95%CI(0.58~0.99),P=0.047].(2)在校正年龄、性别后,SNAPC3基因rs12093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风证评分相关联(显性模型:Padj=
综述苍耳草与苍耳子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理学等方面的异同点.苍耳草性微寒,味苦、辛,临床上主治慢性鼻炎、麻风、肠伤寒、皮肤癌、小儿腹泻等.苍耳子性温,味苦、甘、辛,临床上主治鼻渊、风寒头痛、湿疹、疥癣等,是治疗鼻渊的首选药.二者均含有脂肪酸、水溶性苷类、木脂素类、酚酸及其衍生物类化合物、倍半萜内酯、黄酮、蒽醌、生物碱等化学成分,但在一些化学成分的含量上存在差异.苍耳草中白桦脂酸、苍耳亭、石竹烯、伞花烃、紫云英苷等含量高于苍耳子,但α-蒎烯、α-松油醇、绿原酸、原儿茶醛(酸)和一些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却明显
肝硬化是由各种慢性肝损伤导致的终末阶段,晚期患者常出现多种并发症而死亡,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基于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肝硬化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此开展了一系列基础及临床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为肝硬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就各种类型的干细胞在肝硬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通过麻芥巴布膏干预哮喘小鼠,观察其肺、皮、肠组织中上皮源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C57/BL6雌性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麻芥巴布膏组.使用卵白蛋白(ovalbumin,OVA)为致敏剂诱导建立哮喘小鼠模型,计算脾指数,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及肺、皮、肠组织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