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演进历程和创新发展

来源 :世纪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党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同时也遵循了一定的内在规律和演进逻辑。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始终坚持了以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为历史线索,始终保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持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独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演进历程;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 D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75(2021)02-017-04
  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共产党的实际相结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中国化,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理论成果。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于指导中国共产党建设、丰富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梳理建党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回顾和思考这一演进历程,有助于提炼出更多具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以便更好地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党建工作,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建党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演进历程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产生、发展及其内在规律。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内涵十分丰富,特别是很多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的领导人总结和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基本原理,并形成了一系列经典著作[1]。这些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很多经典著作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关于党的学说进行了系统研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发展,并将其作为党的建设的有力武器,成功地指导了中国工人阶级政党建设问题,并为后续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中国化奠定了坚实基础。1939年,毛泽东就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明确指出要借鉴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学说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同时毛泽东还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应始终接受人民的监督、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本身没有私利可图,广大党员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而不应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立面,要将实现好人民群众权益作为党的重要工作方向。1945年,毛泽东提出要和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不仅成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也让党建工作有了最有力的抓手。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基础上形成了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并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进行了丰富和创新。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对如何正确建设国家和如何运用权力还缺乏经验。由于之前并没有从制度层面构建一个完善的执政领导体制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执政工作的开展。虽然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国共产党在党建方面的相关制度机制逐步完善,不断总结执政经验,但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新挑战。改革开放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制度建党,并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建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开辟了执政黨建设的新阶段。邓小平指出,要想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必须推行制度化和民主化。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将党的制度问题作为根本问题来抓,完善的制度可以有效约束违背党的利益的行为,克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而不完善的制度可能成为腐败现象的“温床”,进而阻碍党的目标的实现。邓小平指出,要恢复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只有解决了思想问题,正确的制度才得以制定出来、执行下去,实事求是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邓小平还具体阐述了实事求是路线的方法和路径[2]。制度建党的重要论述是对毛泽东党的建设学说的重大发展和创新,同时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内容。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同时还在实践层面针对党的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强调应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部署,在实践中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内容,同时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世纪执政党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江泽民指出,要将党的建设问题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党建工作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也是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重大理论武器,契合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具体要求。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性质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党的性质是党的本质和生命,是决定党是什么性质党的问题。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也非常注重党建工作的开展,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相关理论,提出了先进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这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在新世纪的又一理论重大创新。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就必须保持政党的先进性,提升党的建设科学性,这样才能够确保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地位得到有效巩固。还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等一系列党的建设目标,并对党的建设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指出要加快推进党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特别是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着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党的战斗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新的思想和理论,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就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作为重大历史课题加以研究和分析。在建党、管党、治党方面,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进程不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党建工作方面必须加强广大党员的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升广大党员的综合素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需要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大理想,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克服“四大危险”,应对“四大挑战”,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真正担当起历史重任[3]。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党的各项实践活动为主要抓手,形成了新时代的党建布局和党的建设的总体思路。新时代党的建设呈现出了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也阐述了一系列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这些理论成果不仅是指导党建工作的重要思想,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持续创新的体现。   二、建党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创新发展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指导地位,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创新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创新发展需要以历史作为依据,需要对建党百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演进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不能片面地理解,也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孤立地解读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基本原理。在学习过程中既要结合时下的基本情况,也要考虑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中国化所处的演进阶段。建党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演进,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是人民政党的具体论述,邓小平同志对制度建党的详细分析,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工作的新思想和新理论,这些都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都是在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党的学说基础上,对执政党应该是什么性质的政党问题进行了分析,又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加强党的作风方面对政党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具体阐述而形成的。因此,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想继续巩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指导地位,就必须结合新的形势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理论内容。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学习,以此作为基础,推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更好地推进党的建设,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武装全党。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从中国发展的实际出发,解决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要将解决问题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只有与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实际结合时,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价值、功能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既属于理论研究范畴也是实践过程,如果只是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作为理论进行研究,始终停留在理论研究状态,即使提出了很多高深的理论,但如果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那么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研究价值就会被削弱。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始终对党的实践和经验进行总结,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与方法,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過程中,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并非常重视党的建设,使中国共产党最终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的政党。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执政党,承担的历史责任更加艰巨,开始探索如何开展执政党党建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需要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邓小平根据党的基本路线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建设的力度,提出了制度建党的全新思路,同时也争取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要想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需要从人民群众愿望和需求角度出发,更好地服务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注重党的建设工作,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际提出了很多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极大丰富,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应对各方面的挑战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指明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正确方向。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研究过程中,既要做好理论研究工作,也要着眼于现实问题的解决,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进程。
  综上所述,建党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演进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不断丰富和完善,体现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向人们传达了中国共产党注重自我建设,敢于自我革命的决心。新时代党的学说得到了极大丰富,这与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艰难探索实践是分不开的。不论是从未来发展目标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回望过去的角度考虑,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始终是进行时。回望过去是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展望未来是为了朝向更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奋进。
  参考文献:
  [1]  仇文利,潘锦全.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建构的逻辑进路[J]. 学习论坛,2020(08).
  [2]  李斌雄. 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要点[J]. 学习与实践,2020(01).
  [3]  丁红岩,李庆霞.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与研究的四个结合[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3).
  [4]  陈先达.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和当代价值[J]. 求是,2020(03).
   【责任编辑:褚永慧】
其他文献
传统的“全知视角”是同一个观察者从自身的视角所进行的观察和体验活动.所谓“全知”,仅仅是这个观察者自认为的“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观察内容.“全知叙事”的本质是
摘 要:毛泽东的文化自信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创新中,还体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体现在革命进程中对革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这一文化自信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及其价值意义在高度重视文化自信的今天是不容忽视的,依然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重要引领。  关键词: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图分类号 D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摘 要:俞秀松革命精神是在其短暂的革命实践中凝练出的思想精华。信仰赤诚、胸怀家国、不懈斗争和勇敢无畏是其革命精神的内核,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因此,对俞秀松革命精神内核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不仅是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要求,对培养新时代青年党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俞秀松;革命精神;新时代青年党员;启示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75(2021
《十日谈》在1952年以后的中国被阐释为反封建和反基督教会的短篇小说集。实际上,薄伽丘写该作的动机和过程,与全球面临着一场束手无策的自然灾害相关联:1348—1353年蔓延欧亚非许多地区的黑死病,在意大利尤甚,信仰基督教的欧洲人未得到神的救助,或逃或坐以待毙,薄伽丘的父母罹难于其中。如此危局,促使热衷于写爱情小说的薄伽丘写下《十日谈》,并在序言和第一天故事引言中专门论及佛罗伦萨的瘟疫之恐怖景象,由此所讲的100个故事,无论正面书写爱情、情欲、性行为之魅力,还是否定性叙述限制性欲的制度、观念,皆是指向人在自
摘 要: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基层组织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不仅在党建工作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并且能够对基层党建工作效果的提升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现阶段中,有必要基于党的建设科学化视角来对机关党的建设进行探索,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促进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现。  关键词:党的建设;科学化视角;机关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在温布利球场进行的一场阿森纳对切尔西的比赛,球迷们热情地挥舞着球队的旗帜。新温布利球场2007年建成,造价7.8亿英镑。这座直径近300米的圆形球场,是欧洲最大的专业足球场。温布利球场是1948年伦敦奥运会的主会场, 举办过1948和2012两届奥运会的足球决赛。  自从1960年首次在法国举办以来,欧洲足球锦标赛(欧洲杯)这个与世界杯齐名的足球盛典,就迅速吸引了全世界球迷的目光。在2020年,欧
期刊
摘 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国家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发挥新型政党制度效能是彰显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课题。本文探讨新时代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多维路径,提出强化政治认同是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根本;畅通谏言协商机制是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重点;完善吸纳整合功能是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关键。  关键词:新型政党制度;制度效能;制度优势;路径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也是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目标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识特征显著,成绩鲜亮,是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民生福祉等多维全面发展的小康。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有助于我们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宝贵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明确未来尚待继续攻坚的重点,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1884年8月29日,英国动物学家威廉·海·考德威尔从遥远的澳大利亚发了一封关于鸭嘴兽的电报,揭开了多年以来困扰科学界的谜题。当时,年仅25岁的考德威尔花了4个月的时间在昆士兰北部的伯内特河畔搜寻鸭嘴兽的卵,但开始时一无所获。他和土著人助手找到了肺鱼的卵、针鼹的卵,但就是找不到他们真正想要的。就在打算放弃的那天,考德威尔却发现了一只雌性鸭嘴兽,不仅发现了那只鸭嘴兽已经下的一枚卵,而且就在他抓住它时
期刊
摘 要: “纪录片”的概念源自格里尔逊的创造,但这个概念在西文中总是与“文献”如影随形,后来人们倾向于使用“非虚构电影”来称呼纪录片。但这一概念中的“虚构”一词,在西方文化中跨越了想象与现实的领域,难以处置。当下的西方纪录片理论往往用“真实性”来描述纪录片的本质,但这一说法涵盖面太宽,无法彰显纪录片的特性。从西方人对于不同概念的使用可以发现,中文翻译的概念并没有西方文化带来的某些“麻烦”,因此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