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匠精神在中职思政教育中的融入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lly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我国对科学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技术人才而言,具备工匠精神对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意义重大。因此,作为专门培育社会所需的各类技术型人才的中职学校,必要认识到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这一理念,以达到对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本文分析了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就工匠精神在中职思政教育中的融合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思政教育;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中职院校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中职教师还应当融入对工匠精神的教育,让学生在思想遵循工匠精神的指引,在行为上做到敬业、精细以及奉献,成为我国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未来中国制造业的领头人物。
  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一)工匠精神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中职院校的学生出入社会以后,是社会所需的技术型人才的储备力量。如果学生在职业实践中能够践行工匠精神,那么他们的职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就会远高于那些不具备工匠精神的人群,在社会上的竞争优势就会越大。由此可见,工匠精神对中职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工匠精神有利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工匠精神是各类技术人才对自身极其严苛的、追求完美的行为标准,这种标准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工匠精神可以刺激技术人才在工作中不断创新,这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工匠精神可以保证我国制造产品的优质,使得中国制造的产品有着质量上的保障。
  二、工匠精神在中职思政教育中的融入渠道
  (一)将工匠精神培养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中职学生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仅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也要将工匠精神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中。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与普通高中不同,中职学校是要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类技术型人才。也就是说,中职学生毕业之后,是从事各类专业技术内容的,因此,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就显得十分的重要。要让他们在技术上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精益求精,对待工作要踏实本分、细致认真,做到爱岗敬业,全身心的投入到岗位之中。
  (二)中职教师要践行工匠精神,为学生做好表率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关注之下。因此,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都践行工匠精神,为学生做好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地教育中职学生树立工匠精神的意识。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演示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流程进行,做到精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不能肆意马虎,流于形式。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要严格要求,提高教学标准,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培育他们的工匠精神。
  (三)例举丰富的教学案例,渗透对工匠精神的宣传
  工匠精神是精神层面的产物,比较抽象难理解。因此,中职思政教师在传授工匠精神的知识点时,可以结合具体的生活案例,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首先,教师可以将优秀毕业生的故事当做案例展开教学。这种案例可以让学生产生亲切和真实之感,让他们感觉到工匠精神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与他们的生活真实相接的。加上这些毕业生都出自本校,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会激励学生努力奋斗、主动学习,在实践中践行工匠精神。其次,教师也可以例举我国典型的践行工匠精神的案例。例如,教师可以播放《大国工匠》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科学技术、医药、民间等领域杰出代表的先进事迹,了解他们在各自领域的认真态度,让学生们产生仰慕和敬佩之心,从而激励学生向着这些模范代表学习。
  (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
  要让学生学习工匠精神,不能仅停留在口头的讲述层面,还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工匠精神,加深学生们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例如,中职思政教师可以寻找民间具有某些特殊技艺的能工巧匠,在征得他们同意之后,带领班级同学去参观和学习这些匠人制作工艺品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他们的制作过程,可以学习他们认真细致的品质,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从而对工匠精神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此外,教师也可以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课程时,向他们灌输工匠精神,让学生在自己操作时努力做到精细化、专业化,践行工匠精神,做到工匠精神与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
  三、结语
  我国社会亟需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人才。因此,中职院校必须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而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最佳途径就是在中职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理念。这需要中职院校以及学校教师的不断努力,要将工匠精神培养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渗透对工匠精神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邵亮 .浅析在中职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有效性途径 [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 ),2020(03):114.
  [2]徐陆军 .浅谈工匠精神在中职思政教育中的融入 [J].现代职业教育 ,2021(18):208-209.
  江苏省启东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226200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班会背景  当前一些中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逐渐淡漠。对自己没有责任 ,得过且过 ,不思进取;对他人没有责任 ,敷衍了事 ,淡漠诚信;对家庭没有责任 ,一味索取 ,淡薄孝心;对集体没有责任 ,张扬个性 ,不讲原则;对社会没有责任 ,迁怒抱怨 ,不求奉献。他们为人处世的原则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对别人漠不关心。可见 ,当今的中学生责
期刊
摘要:写作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但是写作教学作为“千古难题”,一直是语文教师需要突破的教学桎梏。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应该充分地发挥语文阅读的优势,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对写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真正意义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该文则是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写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除要做好专业技能的传授外,工匠精神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文就重点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展开分析探讨,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和方案,以此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与品德。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工匠精神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在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该理念指出,在现今教育教学
期刊
摘要:英语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而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提升英语阅读的能力。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阅读具有基础性和启发性的作用。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升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最高效的教学手段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该文则是对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兴趣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学生;英语阅读;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英语阅读在英语考试当中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进程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更为重视。特别是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而语文作为重要的学习科目,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一直是老师研究和探索的方向。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规、世界观和价值观。该文则是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领域的持续改革,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则更是如此。初中班主任一般还兼任某一学科的任课教师,既要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又要从班主任的角度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身心健康成长,工作内容之复杂可见一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班级管理的优化,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是非常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從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强化自身沟通能力和构建新型
期刊
摘要:民间游戏的趣味性、自主性、娱乐性、随意性、社交性、时空灵活性等都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寓教于乐的成长环境。民间游戏有利于促进儿童身心、智力的和谐发展;其娱乐性和随意性,让亲子分享民间游戏的乐趣,有利于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民间游戏中有很多包含社会规则的游戏。往往需要陪伴、合作、交流才能完成,有利于孩子的社交发展;语言优美、节奏感强的儿歌和民谣,朗朗上口,有利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是现阶段班级管理的核心方向,班主任由从前的主导地位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注重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情感和综合能力培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秉承生本理念,要以情感教育为基础,尊重和关爱学生,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与闪光点,为提高其道德素养、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进而使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更具实效性。  关键字: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情感教育  中
期刊
摘要:美术教育是培智学校教育中的主要内容,高效、高质量的美术教育能够促成培智生多方面的协同发展,能够帮助其收获学习与生活的信心。但是培智生由于自身缺陷,往往对将来的生活十分迷茫且没有自信,以至于他们对任何事物的学习都提不起兴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教师就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以激发起培智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能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进而在弥补其心灵缺陷的
期刊
摘要: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更要侧重于人才的培养。如果高中生物教师通过将生物课本知识与各个学科进行相应的整合与关联,那么学生就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生物之美,更加敬畏生命,能够全面激发出学生的使命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领略高更深层次的文化之美,感悟人生哲理,形成良好的科学观与价值观,最终实现新课改政策中要求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科整合;育人 
期刊